5、《敬业与乐业》
(2010-10-27 10:49:49)
标签:
教案杂谈 |
分类: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5、《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3、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4、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5、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
6、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资料。
7、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
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现在你们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简介作者及有关资料:
1、走近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 梁启超先生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四日,(距今88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讲演,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3、演讲的主要特点:
①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演讲的要求: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3、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三、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旁骛(wù )
佝偻(ɡōu lóu )
亵渎:xìe
骈进:pián
断章取义: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安居乐业: 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心无旁骛:wù
强聒guō不舍: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
言行相顾:说的和做的相互照应。
不二法门: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kǎ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
一、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
4、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无业的害处:反面论证,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有业的重要:正面论证,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5、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2)、为什么要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乐
7、第八段(P26)在开头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息声中谈起,有什么用意
告诫青年学生们: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回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从中寻找出乐趣。
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三、朗读课文(小组合作)
四、作业
1、生字词
2、导学案
一、简析课文
敬业——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发愤忘食”)
乐业——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件乐事(“乐以忘忧”)
2、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3、文章的结构
一(1):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中心论点)。
二(2—8):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分
三(9):敬业、乐业——即“责任心”、“乐趣”。
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弄清常见的论证方法)
1、“举例子”: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讲道理”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
也叫引用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三、拓展延伸
3、今天什么是“乐业”?
一、在工作、学习中寻找快乐。
二、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三、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四、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四、作业
3、完成300字短文一篇,谈谈你在“敬业与乐业”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
敬业与乐业
(6—7)敬业之必需
(8)乐业之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