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东亚唐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东亚唐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标签:
教育 |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表示,我们要有古今贯通的眼光,也要立足于现在的格局。东亚的唐诗文献是唐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日、韩、越等东亚各国的唐诗文献在流传和保存方面,既处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中,又和中国诗歌有很大的不同,保存了其民族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东亚唐诗研究会的成立,将为基本文献的发掘、传播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展开带来新的变化,期待东亚唐诗研究为提升整个中国唐代文学研究的水平做出积极而有意义的贡献。
国家图书馆前馆长詹福瑞教授认为,中国文学只有放在世界文学的大格局里,才能定位中国文学的独特意义、价值和地位,才能突出中国特色。而这种价值和地位并非自然呈现,需要不同政治、文化、族群、语言之间的翻译、介绍、交流和研究,方能揭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独特性,发掘哪些为中国独有、哪些为世界共有,才能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说,东亚唐诗学研究会的成立和研讨会的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秘书长、西北大学李芳民教授认为,近几十年来唐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与新材料的发现密不可分,尤其是以新出土墓志为代表的新出土文献和海外舶归的域外唐诗学文献。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积淀深厚,为当代唐诗学研究的体系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又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将研究视野由中国古代的唐诗学扩展到东亚唐诗学领域。如今东亚唐诗学研究会的成立,将为海内外相关研究的学人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促使东亚唐诗学研究不断深化,并开创出新的研究局面。

南开大学卢盛江、韩国延世大学许敬震、浙江工业大学肖瑞峰、广州大学戴伟华、日本京都大学道坂昭广、西北大学李芳民、苏州大学罗时进、浙江大学胡可先、湖南科技大学李德辉、深圳大学左江、海南大学海滨、中国矿业大学文艳蓉、西南交通大学刘玉珺、兰州理工大学杨晓霭等教授分别作大会报告,上海大学董乃斌先生等做主持评议,论题涉及中、日、韩、越等各国有关唐诗的文献、传播、接受、诠释等若干问题。
—大会主题发言与主持、评议—
—大会主题发言与主持、评议—


—四个分会场—
会议闭幕式由央视“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李定广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对各自所在会场的研讨进行了总结,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教授作大会总结,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创新性成果。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查屏球教授致闭幕辞,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会议成立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东亚唐诗学研究会,旨在团结学界研究东亚唐诗学的同好,推进对这门学问的宏观观照与综合性研讨,在总结既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唐诗学学理的当代建构探索道路,以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且促使向东亚各国宣传推广。
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于2014年成立,此后积极搭建“唐诗学”学科的研究平台,服务学术共同体。先后出版“唐诗学书系”“东亚唐诗选本丛刊”,日后还将推出“东亚唐诗学书系”,将包括日、韩等国唐诗学相关书目文献、选本丛刊、论评创作资料及研究专书等系列。2021年4月,中心举办了首届“东亚唐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创办了《东亚唐诗学研究》集刊,已出5辑,刊发高水平论文百余篇,汇聚了东亚唐诗学研究领域耕耘的多数学者及其代表性成果,同时依托微信公号“唐诗学研究”及时推送国内外与东亚唐诗学研究相关的活动与科研成果信息。中心定期组织“东亚唐诗学讲坛”高端系列讲座,邀请中、日、韩、越著名学者线上线下举行,深受中外师生欢迎,影响广泛。中心还致力于社会服务,积极促进唐诗的传播与普及,编撰有“中华文史经典精读丛书”系列,包括《分类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精读》《白居易诗歌精读》《韩愈诗文精读》《柳宗元诗文精读》《中国诗词名篇赏析》《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等普及性读本,并面向新疆喀什地区开设“文化润疆大讲堂”、面向本市中学开设“中华经典大讲堂”“唐诗赏读”系列讲座,组织学校“唐宋诗词大赛”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