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1997年考入四川大学读博士时,录取通知书是“四川联合大学”,2000年毕业时毕业证已是“四川大学”了!
高校之间的合并最难处理的矛盾有两个:第一个是合并后的领导层的人事安排,第二个是合并后新学校的校
名如何安排。
因为这两点是最能体现参与合并各校的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下面我来说说高校合并后的有关新校名的一些趣事。总体来看,高校合并后的新校名的组成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规律。
第一种是,A+B型,把几所合并高校的名字直接加在一起,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容易操作。
比如说,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的合并,合并后的新校名就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人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谁也不吃亏。

第二种是,以一个高校为主体,它的名字不变,其它合并进来的高校改名字,这样的也比较多见。前提是这个主体高校要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校名就是知名品牌。
比如说,浙江大学合并杭州大学,浙江医大、浙江农大,合并后就叫浙江大学,其它三个学校也没意见,毕竟浙江大学的名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有用的很。

第三种是,几个学校合并后,取一个新名字,这样的也比较多见,用新名字,大家心里都踏实,不会有谁吃掉谁的心理负担。
比如说,华中理工大学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合并,合并后的名字就叫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名字三家高校心里都愉快。
还比如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的合并,合并后就叫西南大学,新校名居然还成功的把冷门专业的农业和师范两个字去掉了,应该说是更名最成功的一家。

高校合并后名字改得不成功的有没有呢?当然有了,我今天来说一个改名失败的案例。这两家高校是: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我们都知道了,它简称川大,是一所百年名校,1960年就是全国重点大学。但是这个成都科技大学好像没怎么听说过啊,这是因为这个成都科技大学现在已经没有了,几十年前和四川大学合并了。

成都科技大学,就简称为成科了,它现在反正也没有了,叫错了也不会来找我。成科最早是川大的工学院分拆出来的,后来与四川化工学院合并,其实,四川化院与川大也有渊源。成科早年叫成都工学院,是我国当时响当当的八大工学院之一,与现在的北理工齐名。所以说成科的实力也很强大,也是全国重点大学,当时归中科院管理。

1993年四川省想把川大和成科合并。为什么要把这两家合并呢?主要还是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川大当时虽然很强大,但工科是它的短板,因此想通过与成科的合并来形成一个学科门类更齐全、实力更强劲的综合型大学。二是成科以前就是从川大里面分出来的,相对来说比较好说话一些。第三,川大和成科就隔一条马路,开个会也方便,几分钟就走到了。

当然了,高校之间的合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高校动辄上万人马,资产上百亿,哪能轻而易举就能合并成功的。川大与成科的合并过程,前期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在合并后新学校的校名问题上,双方是杠上了,是谁也不让谁。

这不,领导今天又把双方召集过来打算开一个校名协调会。领导说:今天把两位找过来,还是为了新学校的名字问题,现在你们两个人各自谈谈自己的看法。
川大先说:我看新学校的名字就叫四川大学算了。因为四川大学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四川省内名字最大的了,再加上这个名字解放前就有了,上百年了,很有价值和历史感。
成科一听就不高兴了:什么叫做就叫四川大学算了,我成科那上万的师生和家属还有几十亿的资产,就这样一声不响地归你川大了,你想得到挺美的噢。

川大听到成科这样说,心里也不高兴:怎么能说归我了呢,你以前就是我川大的一个工学院,你当初分出去的时候带去的那些家当又该怎么算?
成科听到川大翻出老皇历来顿时就火冒三丈,于是站起来大声说:你还好意思说这话,当初我分出去的时候,你给了我什么?除了几台破仪器设备是什么都没有,
我可以说是白手成家,家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我流血流汗换来的。好啊,现在看到我有点基业了,就想过来一手把它拿回去,天底下哪有这样好的事啊。成科是越说越气愤,当场就要掀翻桌子,领导赶紧用手按住桌子说:有话好好说嘛,不要掀桌子嘛。

这时,领导转向成科:那你对新校名有什么看法?成科说:我的看法很简单,就是不能叫四川大学,必须取个新名字。领导问:那你有没有新的名字呢?成科说:暂时还没想好,不过也可以采取A+B的形式。川大说:A+B?两个校名相加?你的意思是叫成都四川科技大学或者四川成都科技大学?成科点点头说:都行。

川大一听这话也是拍案而起:哪有这样子命名的啊。别人家学校合并,名字是越叫越大,你倒好,两个学校合并了,名字反而是越来越小;再说了,我的那些文学、法学与你的那个科技可有半毛钱的关系。说完,川大也要来掀桌子,领导又赶紧站起来,用手按住桌子,生气的说:你们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话,不要动不动就来掀桌子啊。

第一次协调会就这样不欢而散,等川大和成科走出会议室,领导是长吁了一口气,心想:幸亏我反应快,不然桌子早就散了架。后来又开了几次会,双方依然是吵吵闹闹,互不相让。川大的意思是除了四川大学这个名字,其它任何名字都不行,成科的态度是除了四川大学这个名字不行,其他任何名字都行。领导看到这情形也是一筹莫展,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某一天,成科在家看电视,电视里播放是联合国正在开会,会议一致决定谴责美国对中国的无理封锁和打压。看着看着成科突然一拍大腿说:有了。

第二天,成科向领导汇报说:我的意思是叫四川联合大学,如果川大同意就继续合并,如果不同意就一拍两散,从此江湖路远再不相见。领导立即把成科的意思转告给了川大。川大说:我不同意。

领导眼看事情要黄了,也是急了,一把拉住川大说:川大,你要这样看,你四川大学的名字不是还保留在上面么,只不过是在中间加了联合两个字而已。现在你们两家是合在一起办学,用联合两个字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另外,你想想看,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和南开在昆明一起办学,它们的名字不也是叫西南联合大学么,连清华北大都可以叫联合大学,那你川大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

川大听了领导的这一席话,仔细一想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便不再坚持。不得不说,领导就是领导,做事情考虑的很周到,总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好,于是双方就这样愉快的定下来了:合并后的新校名就叫四川联合大学。

1994年是两校合并后的第一次招生,由于当时的互联网还不发达,各种新闻资讯不像现在这样传播的这么迅速。当时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不知道这个四川联合大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还以为是一所民办学校。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很多优秀的学生都不敢填这个四川联大,结果导致当年的生源是一落千丈。

95年、96年、97年,连续三年都是如此。尽管四川联大的招生老师四处吆喝:这个四川联大就是以前的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是两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合并。可是效果依然是不尽人意。到了1998年,四川联大不得不面对现实,再不改名字,马上就会沦落到民办学校的境地。改名?那改成什么名呢?叫成都科技大学,已是不可能了,毕意现在已经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了。唯一的名字只能是再改回四川大学,此时的成科也知道现实情况确是如此,只有向现实低头了。

于是在1998年四川联合大学再次改名为四川大学。也是奇怪了,校名改回四川大学后,生源的质量一下子就提升上去了,优秀的学生都愿意报考。有了好的生源,再加上两所重点大学的合并后的学科实力,四川大学的办学水平是突飞猛进,什么985,双一流都是手到擒来。

吃一堑长一智,川大后来在与华西医科大学的合并中是顶住压力,坚持四川大学的品牌毫不动摇。如今的四川大学已经是稳稳地占据了西南地区的第一高校名号,并在全国的高校排名中也是稳中有升。
这件事还真是应验了一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