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寅生丨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

(2022-06-10 21:28:14)
标签:

教育

文化

摘要:随着杜甫作品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日本,杜诗也受到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参考日本现有的杜甫研究目录,并结合近年来日本学者研究杜甫的学术动态,撰成此文。分杜诗版本、杜诗研究、杜诗日文译本、杜诗书目四类,对杜甫诗集及相关研究文献在日本的刊行情况一一介绍,同时附录日本学者在杜甫年谱、杜甫行踪地图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杜诗在日本的典藏情况。由这些研究,可知日本学者在研究杜诗时所采取的与中国学者不同的方法:一,重视字句注释、版本考证,或针对日本读者进行杜诗风格讲解和章法结构分析;二,对同时代作家进行纵横研究,以寻找创作规律的异同,进而挖掘其内在继承与革新关系;三,对中国后代学者注杜情况进行研究,关注在注释中所包含的注者个人思想感情;四,在研究手段上,开始向现代化方面发展,如利用计算机统计助力于杜诗词汇研究等。综之,了解日本杜诗研究现状、吸收日本学者杜诗研究方法,有助于促进中日学者的杜甫研究向更深层次迈进。

关键词杜诗;日本;传播;研究方法

作者:李寅生,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寅生丨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
(图为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寅生)

目录

一、杜诗版本

二、杜诗研究

三、杜诗日文译本

四、杜诗书目

五、附录


      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以他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创作热情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受到各阶层读者的广泛喜爱,人民热爱他的作品,广事收罗,精心审订,编校铨释出版了许多种杜甫诗集。在我国的近邻日本,也早在五六百年前就已印出了一些杜诗。近年来,由于杜甫作品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日本去,他的那些充满真挚感情和细腻隽永的好诗佳句更广泛地在日本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已进一步成为了中日两国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
      为了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杜甫,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中日学者的杜甫研究向更深的层次迈进,笔者参考了日本现有的一些杜甫研究目录,并以国内的杜甫研究学刊及有关学术杂志所刊载的日本学者研究杜甫的学术动态,撰写成了《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一文。应该说明的是,笔者所述,只是一个参考性的论文,由于条件、环境及水平、功力所限,其中的错误和遗漏还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较为频繁的时期,当时的邻近诸国对唐朝光辉灿烂的文化都非常仰慕,其中最为突出者为日本。在整个唐代,日本向唐朝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在遣唐使来华的船队中,还有大量的留学生和学问僧,总数达上百人。
      在唐代众多的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中,他们是以学习佛教和唐代的政治典章制度为主,当然,文化的输入也有一定的地位。平安时代是日本大规模引进唐代文化的时代,尊崇唐代文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在唐代各种文化被大量引进日本的同时,唐代文学也被广泛地介绍到日本来了。在被介绍到日本的唐代文学中,白居易被尊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日本学者冈田正之他的传著《日本汉文学史》中认为平安时代尊崇白居易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白居易的诗在唐土就很流行;
      2)白居易的诗平易流畅;
      3)白居易的诗中有佛教的影响。

      以上所谈,都是非常有道理的,白居易在世时就文名远播,他自编自己的文集,为了使自己的诗文能够流传做了许多的努力,七十卷的《白氏文集》能整部传入日本,确实要比零散的篇章更容易受到重视。平安时代虽有大量的中华典籍传入日本,但输入的典籍以典章制度、佛经和史书为主,文学作品占次要地位。加之当时在日本整体的汉学水平不高,只有象浅显易懂的作品才能受到广泛欢迎。日本自六世纪从中国引进佛教以后,佛教在日本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佛教的无常思想很适合日本人的信仰需要,象白居易诗中的佛教气息就很为日本人所看重。尤其象白居易那些描写自然美景、伤感情调、士大夫的闲适和华贵风情的诗文,更是为平安时代的日本文人所喜爱。
      相比之下,杜诗在日本的流传则远不如白诗那样广泛,杜诗的全集在唐代没有形成,国内最早流行的版本大概要属宋刻本,由清代毛戾钞配的六册《杜工部集》了,此集共二十卷、补遗一卷,系两种宋刻本缀合而成。据张元济先生考订,两种宋刻本一本为南宋绍兴初年浙江重刻王琪本(《中国版刻图录》疑为吴中重刻本)。另一为绍兴初年,建康府学吴若本。原藏于汲古阁,缺卷由毛戾钞配。王琪本及吴若本杜诗今已不存,但此为传世杜诗的最早刻本。
      宋代时期的中日文化交往主要以禅僧之间的往来为主,加之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取已达到一种饱和程度,因而宋代文化对日本的输出,已远不如唐代那样规模宏大。又因为杜甫异常重视诗歌的艺术性,他对每一篇诗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即所谓“毫发无遗憾”。他的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典范。尤其是杜诗对用典的讲究更为同时代的诗人所莫及。杜诗所具有的这些艺术特征,不太适合日本读者的口吻,加之杜诗高深的主题,更是令汉学水平有限的日本读者所难以理解。因而杜诗在日本的流传比白诗晚得多。据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所载,日本现存可查的杜诗是其内阁文库所藏的明三色套印本《杜子美七言律》。而日本刊刻、翻译、并有规律性的研究杜诗则是在十九、二十世纪的事了。
      进入十九世纪后半期,随着日本综合国力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汉文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汉诗更是深入知识阶层,成为必修的学业。各地的学者纷纷办起了学塾,如广漱谈窗办的“桂林庄”、吉田松阴办的“松下村塾”等。先后入学的达数千人,这些人中有许多后来成为日本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们的汉学水平大都较高,汉学在日本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扩大。杜诗在日本的大规模流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杜诗在日本的流传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杜诗版本
(一)别集:白文本
《杜工部集》二十卷,附少陵先生年谱,杜工部集附录,诸家诗话,唱酬题咏各一卷。此集为清郑沄校,清乾隆五十年(1785)玉句草堂刻本,十二册。
按:本书系据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略去原书序言、略例及笺注。正文、校文一仿钱本。
日本在明治二十年(1887)由东京崇文堂仿玉句草堂刻本出版了这套杜工部集。

(二)选集:评注本
《杜工部醇》六卷(日)近藤元粹选评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大阪嵩山堂铅印本 六册

此集又分别在明治四十年(1908)、大正二年(1913)重印。

(三)律诗:注解本
《杜律五言集解》四卷 七言集解二卷(明)邵傅集解 陈学乐校
日本宽文十三年(1673)日本油屋市市郎右卫门刻本 四册
日本贞亨三年(1686)又有江户刻本 六册
此外,此书还有清水玄迪标题补注宇都宫重校,日本元禄九年(1696)日
本神雒书肆美浓屋彦、兵卫刻本 六册

(四)七律:注解本
《虞邵庵分类杜诗注》元虞集注,明正统年石礏刻本 二册
半页十行,行二十六字,黑口,四周双边。
按:杜律虞注已经多人考证作者为张性,伯成作伪姓名于虞集,详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卷二十四,P1519
此书于日本大正二年(1913)在日本印刷,书名作《虞注杜律》,共二卷。

《杜诗评丛》三卷日本 势阳鹤淡 度会末茂编

日本正德四年(1714)日本京华书坊奎方金馆刻本 三册

《杜诗详解》日本伊势津板孝绰著日本天宝五年(1834)津藩有造馆刻本 三册

二、杜诗研究
(一)专书
《杜律发挥》二卷日本 大典禅师著 日本文化元年(1804)日本平安书肆刻本 一册

三、杜诗日文译本
《杜诗讲义》三卷(日本)森槐南著 明治四十五年(1912)东京文会堂书店再版铅印本  三册  日译杜诗二百余首

《杜诗鉴赏》(日本)细欠泉告译 明和四年(1929)东京俯青山旁铅印本 一册

日译杜甫五言律诗四十九首,有注释、意译、解说。

《杜甫そのその诗》(杜甫及其诗)(日本)斋藤勇著 昭和二十年(1946)东京研究社铅印本 一册

本着着重杜甫诗歌与西洋文字的比较,引译杜诗二百余首

《杜甫丿一卜》(杜甫笔记)(日本)吉川幸次郎著译 昭和二十七年(1952)东京创元社铅印本 一册

日文译释杜甫律诗七首

《杜甫私记》(杜甫手记)第一卷(日本)吉川幸次郎著 昭和二十九年(1954)东京筑摩书店铅印本 一册

本书记写杜甫之一生及其诗歌创作情况,引译杜诗五十余首

《新译杜甫诗选》(日本)山埼善磨译著 昭和三十——三十四年(1955-1959)东京青秋社铅印本 三册

日译杜甫各体诗六十一首有补注

《杜甫》(日本)黑川洋一译著 昭和三十三——三十四年(1958-1959)东京岩波书店铅印本 三册 日译杜甫各体诗一百六十余首

四、杜诗书目
(一)书目
《杜甫书志》此书志载于斋藤勇著《杜甫その人その诗(杜甫及其诗)第339-355页

包括杜甫诗集、杜甫评论、增补三部分,共收入中外文书籍四十二种。

(二)索引
《杜诗索引》(日本)坂岛忠夫 福田福一郎合编

昭和十年(1935)日本东京松云书店铅印本 一册

本书先以仇兆鳌辑注《杜诗详注》目录逐题排号,然后以杜甫诗句之末字,按日文五十音编成索引,下注见第几卷第几题。

五、附录
(一)杜甫年谱
[杜甫]年谱(日本)细欠泉吉编 见《杜诗鉴赏》

此年谱据杨伦编年谱增益

[杜甫]年谱(日本)黑川洋一编 见杜甫下册

(二)杜甫图象
1.杜甫行踪地图
《杜甫行踪地形略图》
此图见日本黑川洋一著《杜甫》上卷第210页后

2.藏于日本的杜诗
《新刊校订集注杜诗》三十六卷
(宋)郭知达著 宋宝庆元年(1225)南海会噩刻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卷六到十一,五卷。见《静嘉堂宋本书影》图版权9-51。昭和八年(1933)日本东京文求堂影印本。

按:此书即顾广圻《百宋一廛赋》所谓“九家注杜,实庆漕锓,自有连城,蚀者勿嫌”者。为《九家集注杜诗》最佳之宋刻本。此六卷原为清藏书家陆心源所有。

《杜工部草堂书笺》四十卷(宋)鲁訔编次 蔡梦弼辑笺

年谱二卷

(宋)赵子栋 鲁訔编 元大德年刻本

见《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1956年东京铅印本)第326页

《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集》二十卷(宋)黄鹤补注 刘辰翁评点

(元)高楚芳编 (日本)吉野朝时代(1336—1392)京都立山出版

神田喜一郎藏

见黑川洋一著《杜甫》下册第9页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宋)徐居仁编次 黄鹤补注

日本永和二年(1376)陈孟荣刻本十册

日本帝国图书馆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字,小字二十六。小黑口,左右或四周双边。卷首门类首行大题下刻“孟荣妙刀”四字。又卷中匡郭外往往有彦明、孟荣、良甫等刻士名。

见日本长泽规矩也编《善本影谱》(昭和七年1932年东京影印)第九辑。

《集千家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宋)徐居仁编次 日本覆刻本 存三册

日本宫内省图书馆藏。

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分类无注字。

见(日本)长泽规矩也编《卷本影谱》甲戊第二辑。

《杜工部诗选注》七卷(元)董养性著 明刻本

见《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326页

《内阁批选杜工部律诗金声》二十四卷(元)虞集注 (明)李延机评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积善堂刻本

见《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326页

《杜少陵先生诗分类集注》二十三卷首一卷(明)邵宝著 过栋注 (日本)鹈饲信之点评

明万历二年(1574)跋刻本

见《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327页

《杜诗选注》六卷(明)范濂著 吴炯等校 明熊氏种德堂刻本

见《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327页

《杜诗分类全集》五卷(清)张缙彦 谷应泰合编 清顺治十六年(1659)序刻本

见《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327页

《杜诗偶评》四卷(清)沈德潜注 日本享和三年(1803)刻本

见《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327页

《李杜法精选》二卷 附增订李杜诸体诗法(清)游艺编 日本文化三年(1806)年刻本

见《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第392页

《碧玉壶纂杜诗钞》三卷 附题赠(清)金元恩编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

见日本《小田切文库目录》(日本昭和十三年(1938)东京铅印本)第97页

《杜少陵诗集》(日本)铃木虎雄注译 《续国译汉文大成》文学部第四卷至第六卷。四册。

见黑川洋一著《杜甫》上册第15页。

《译注杜诗》(日本)漆山又四郎译注 昭和四年(1929)岩波书店 四册

见斋藤勇著《杜甫その人その诗》第354页

以上所谈,是为杜诗在日本的流传情况及在日本的主要杜诗版本。到了近代以后,杜诗在日本国内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流传,许多专家学者对杜诗的研究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国情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日本学者研究杜诗有着与中国学者不同的方法。
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杜诗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举凡唐代的政治、文化、经济、思想、民族等方面,都有详实的记载,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在日本的过去杜诗研究成果中,大部注重字句的注释,版本的考证,或对日本读者讲解杜诗的风格以及章法的结构分析,出现了《杜诗鉴赏》《杜诗笔记》等到一大批专著。二次大战以后,由于治学方法的进步,从研究杜诗进而探讨杜甫其人的作者逐渐增多,象吉川幸次郎的《杜甫私记》、黑川洋一的《杜甫》等书,对杜甫其人的研究就具体深入了。
二、日本学者把同时代的作家做纵横的比较研究,从中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创作规律,进而挖掘出内在的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如铃木修次所著的《岑参与杜甫》(载《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二期泰伏男译)兴膳宏所著的《略论<岁寒堂诗话)对杜甫与白居易的比较争论》(载《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四期,李寅生译)等。前者从杜甫与岑参的交往和仕宦生涯入手,着重研究了岑参诗风对杜甫的影响。后者从文论的角度出发,以儒家的诗歌创作标准为基础,对杜甫与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比较性评论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在于,作者以一个基本的理论为标准,对杜诗中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找出对中国传统诗歌的继承与革新的成分。这种研究方法,不同于一般作者的简单比较,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三、日本学者对中国后代学者注释杜诗的情况做了研究。认为注释杜诗是包含了作者深刻思想感情于其中的。长谷部刚的《从“连章组诗”的视点看钱谦益对杜甫<秋兴八首>的接受与展开》《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二期李寅生译)一文,对钱谦益在明亡前后所注《秋兴八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明末,钱谦益对《秋兴八首》组诗做了注释。明亡后,钱谦益对《秋兴八首》重新做了注释,内容较之从前扩大了两倍,对旧注中的错误也做了修正。长谷部刚认为,钱谦益的重注杜诗是融入了自己的兴亡之感的,《秋兴八首》的钱笺,是表现钱谦益作为诗人的资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都不可缺少的独特的注释。此外,长谷部刚在《简论<宋本杜工部集>中的几个问题——附关于<钱注杜诗>和吴若本》(《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四期,李寅生译)一文中,还对杜诗的版本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其论点论据颇多独到之处,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四、在当代日本学术界,已经有人尝试用新方法写杜甫研究的文章,但成功的还不多见。在研究手段上,日本学者己开始向现代化方面发展,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等,在一些词汇研究方面,日本学者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阶段成果,他们把一些特定的词汇输入计算机中,根据计算机的统计数据,作为自己论证的依据,这种作法拓宽了研究的范围,增强了论据的科学性,在探索杜诗研究的领域中,取得了新的成果。
由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日本学者研究杜甫及杜诗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方法和手段已有了新的突破。就此而言,杜诗已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学遗产,它已超越时代和国别,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珍贵精神财富,吸收日本学者研究杜诗的方法,对于我们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意义是巨大的。
【本文原载《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3期,后选入《东亚唐诗学研究论集》(第一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