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2020年)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竞赛点评: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各位领导、专家、参赛选手,大家晚上好!
受组委会委托,我就本次青年教师文科组教学竞赛做一个点评。说是点评,其实就是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为了今后更好地把课上好提供一些借鉴,在下次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从整体而言,选手们的教学过程流畅,教学反思要素完整。与往年相比,越来越多的选手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但“两性一度”的达成度不高。
二,能够贯彻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将课程思政的思想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
三,根据所教课程的性质,结合教学情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理念,并将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四,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的教学法发挥效果比较好。
五,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并让学生自评互评等,教师素养比较高。
六,教学目标明确、恰当,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上课精彩,能反映学科发展新思想。
七,教学手段先进。采用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如采用慕课、讯飞、雨课堂等平台,让学生将课后观课,或者录播作业上传讯飞学习系统,方便、快捷、有效。
八,英语授课发音准确,表述流程,教态自然大方。
不足之处表现在:
一,所有的参赛选手都使用了课件,PPT的效果也不错,但大部分选手板书不好,还有人写错别字。虽然现在上课使用课件的教师较多,对作为教师的基本功,板书也是一门艺术,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规范性有待加强,只有极少数课程大纲融入了专业认证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还不够,混合式教学方法有所涉及,但效果没有很好地体现。知识类课程不是呈现课本知识,应该梳理知识,并激发学生思考研讨,帮助其消化知识;技能类课程不仅是知其然,还应该知其所以然,以区别于高职的课程。
四,按照课件背书;课件及板书中的语言存在着错误现象;衣着短裤、套裙上课有些不妥。
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未能有效融入,大多教师仅在“教学反思”反思环节中提及思政内容。
六,大多教师将较多的时间用于基本概念的阐释,而在精选案例、精心设计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等方面做得不够。。
七,课堂教学内容学术性不够,较少反映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成果。
八,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大多数教师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较少论及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从整体上进行的相关系统性论述。
九,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少整体性理论体系构建。部分选用的教学内容论述替代相关的理念。课程思政的理念体现较少;教学的代入感、启发性教学不足。部分选手的普通话不够标准。
以上点评不一定正确,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