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百二十年来有关杜甫的著作一览及解题(1897——2017)
(2020-04-16 14:25:10)
标签:
文化教育 |
在有关的《一览》中,介绍、注释、研究的杜甫著作(A81篇)的与研究李杜并称(B14篇)的著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关于《一览》中所提到的书籍,是全体执笔者从各处收寻到有关杜甫的书籍选编而成,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遗漏的可能性。
A部分44之前与48、69由大桥贤一负责编撰(里面的1、4、6、8由加藤聪编撰)。除了48、69之外,45以后的内容由绀野达也编撰;B部分内容由加藤聪编撰。
有关解题的撰写,原则上以编撰者看到的图书实物为标准。编撰者在做解题的过程中相互批评争论后,再统一定稿,因此本文的文责由编撰者三人负责。另外,解题中记载的相关著作只记号码,同时也参照各个项目有关的著作。
正如《一览》和解题内容所见,在日本因时代不同,学术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但杜甫却一直被日本人所关注。从研究著作到一般的普及性的书籍,这里都是把杜甫作为了研究对象。从解题不仅可以看出杜甫对日本人的影响,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杜甫的喜好之情。
【A杜甫】
1,近藤元粹(选评)《杜工部诗醇》(青木嵩山堂1897年出版)
该书为六卷本,题签、封面为《精选杜工部诗集》,袖珍活字版线装三册。选录杜诗657首(根据各卷目录计数)。按其“序言”所说:为了诵读方便,作者从明清以来诸家的评注中按杜甫诗歌的内容做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选诗“一出己意”,编次依据《全唐诗》、《唐宋诗醇》及《王世贞·王慎中·王士正(祯)·宋荦·邵长蘅五家评本》(指清卢坤【辑评】《杜工部集》二十卷),即前半部分(至卷三中间)为古体诗,后半部分为近体诗,分别按创作年代的顺序排列。在每首诗的(用日语读汉文时标记在汉字左侧)读音顺序符号旁边加有旁点和圈点,末尾除采录诸家评论之外,在诗题下还有解题的双行注。书眉中诸家的解释和评语多用“某云”的形式引用,其出处并未标注,且不限于近藤元粹的手迹。在这部书的卷头附有《两唐书》的杜甫本传及元稹撰写的杜甫墓志铭。
2,笹川临风《支那文学史大纲·杜甫》(大日本图书1899年出版)
该书为作者主编的中国文学大纲之一,内容在第九卷中。开头为“杜少陵年谱”,全篇共十二章,分为“第一章:杜甫与时势”、“第二章:杜甫的少年时代”、“第三章:杜甫的失意”、“第四章:杜甫与国难”、“第五章:杜甫的落魄”、“第六章:杜甫与严武”、“第七章:杜甫的晚年”、“第八章:杜甫与忠孝”、“第九章:杜甫与家庭”、“第十章:杜甫的诗”、“第十一章:杜甫与李白”、“第十二章:杜甫与盛唐诗人”。第二章至第七章是杜甫的传记。卷头由相关作者联名签名,强调为理解日本文学而研究中国文学。内容用汉文训读体的文言文记录,引诗用标点加以标识。
本书是森淮南根据清代沈德潜《杜诗偶评》所做的札记笔录。森淮南去世后,根据森淮南、沈德潜与本书的关系,东洋文库版把这本书编辑出版为四册,松冈秀明对此做了详细的“解说”,而文会堂版则为上中下三册。它把东洋文库版的第一册作为上卷(五律、七律),第二卷作为中卷(七律、五长律、绝句),第三四卷作为下卷(五古、七古)。东洋文库版由松冈秀明校订。
本书由前年1916年(大正5年)开始在《国民新闻》的连载内容辑录而成。在全书14章175节内容中,与杜甫有直接关系的是从第八章至最后一章,分别是“杜甫以前的中国”、“杜甫的一生”、“中国诗概观”、“杜甫与李白”、“杜甫诗概观”、“作为诗人之本事”、“杜甫与弥尔敦”。在第十二章“杜甫诗概观”中,分别对《北征》、《诸将五首》、《哀王孙》、三吏三别、《有感五首》、《秋兴八首》做了详细的评解;第十三章“作为诗人之本事”,其中的“家庭”、“自然与人事”、“祖述”、“奇闢独造”作为关键词,被用来评论诗作对象和表现内容。引用的诗句加句读点和标点。卷末附录有《杜甫与弥尔敦年表》。
5,漆山又四郎《译注杜诗》一——四,岩波文库(岩波书店1929年出版)
这部书为杜甫诗歌的译注。卷一、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三为七言古诗、歌行、绝句,卷四为无言、七言律诗。卷一的开头有“关于杜诗的译注”、“杜甫传”、“总目”。该书无现代语译,有原文、作者杂记、注释。作者为文学研究大家,除本书之外,岩波文库还出版其《译注陶渊明诗集》、《李太白诗选》等。
6,细贝香塘(泉吉)《杜诗鉴赏》(帝国教育出版部·山田书房1929年出版;又秋风园出版社1939年再版)
该书卷头有“杜甫小传”、“杜甫足迹图”、“杜甫的旅行与漂泊”,继之的“叙说”解释了律诗的构成及对句法、五言律诗的韵律。“正文”部分按年代顺序选录五言律诗49首,除了诗歌下面的杂记之外,还附有注释、译释、解说,并有与此相关的诗文和评论专栏(也包括对松尾芭蕉等日本人的评论)。卷末的“附录”刊登有“唐代年表”、“初盛中晚唐的区别”、“杜工部年谱(据杨伦《杜诗镜铨》附录增补)”、“杜工部摘句图”(摘录了陶开虞、胡应麟、吴见思的评论)、演讲录“诗派的区别与我所走的路(初版时有)”及“杜甫官历表”(再版时增补)。
7,铃木虎雄《杜少陵诗集》一——四;续国译汉文大成(国民文库刊行会1932年出版;秋风园出版部1939年再版)
该书为日本最早的杜诗全本译著。底本为仇兆鳌《杜诗详注》,卷数依据底本。全四册,第一册为卷一——六,第二册为卷七——十二,第三册为十三——十七,第四册为卷十八——卷二十三。此外,逸诗、逸句和文章不译。主体诗歌中标注杂记、字解、题义、诗意。字解较为详细,诗意用现代语句进行翻译。字解按仇注对语句进行注释,其根据虽不明确,但却具有参考价值,是对日本杜诗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之一。
8,饭岛忠夫·福田福一郎(编)《杜诗索引》(松云堂书店1935年出版)
该书据仇兆鳌《杜诗详注》编撰,是为了检索杜诗中的句子而做的索引。检索每句句末的一个字,便可查到该句在《杜诗详注》中的卷号及卷内的序号(为了与诗题对应,卷头附有“杜诗目录”)。索引本文中的句末一字音读按五十音序排列构成,从平水韵的韵母和笔画总画来检索,该书也具备了“韵字索引”、“字画索引”。其它如目录(诗题)检索,可从开头一字按音读五十音序检索《杜诗目录索引》,所集逸篇断句附于《杜甫诗补遗》后。
9,中里介山《汉诗提唱(杜甫)》(邻人之友出版社1937年出版)
该书无目次,由作者“汉诗提唱(杜甫)序”一页,及正文上下卷160页组成。是《汉诗提唱(李白)》的续篇。上卷从《贫交行》至《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共计引26首杜诗加以解说。下卷从《登楼》至《秋兴八首》,共计引17首杜诗加以解说。为了朗诵吟唱方便,附有原文、注记、简译的内容。
10,吉川幸次郎《杜甫私记》筑摩丛书(筑摩书房出版社1950年出版,1965年再版)
该书为杜甫传记,但不是记载杜甫一生的事迹,仅记载了天宝十五年(756)杜甫四十五岁时便搁笔了。由“自序”、“先天元年”、“家系”、“壮游”、“长安”、“七言歌行”、“胡马·画鹰”、“夜宴左氏庄”、“何将军山林”、“胡尘”、“奉先”、“白水”几部分组成。卷末附有“参考地图”,改版后附有“改版跋”。该书虽有第一卷,但续卷并未刊行。
11,黑川洋一《杜甫》上、下册
该书上册收录近体诗中的律诗·绝句125首,下册收古体诗39首。上册卷头有黑川洋一的“解说”,卷末有小川环树的“跋”,附有“略图”一幅。下册卷头也有黑川洋一的“解说”,卷末有“杜甫年谱”和吉川幸次郎的“跋”,附有“略图”一幅。上册的解说论述了杜甫的生平和诗歌特征,下册论述了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全书由原文、注记、注释组成,末尾用现代语言加以翻译。
12,吉川幸次郎《杜甫札记》(创元社1953年出版;新潮文库1954年再版)
该书由前面的《杜甫小传》,及《九日》、《月夜》、《鼓角》、《胜迹》、《樱桃》、《春雨》、《倦夜》、《杜甫与饮酒》、《论杜甫(演讲稿)》十章构成。从《九日》至《倦夜》每一首诗都进行相关的解说。创元社版的卷末有作者的“后记”,记述了本书的成书经过。在新潮文库版的卷末,附有三好达治教授的“解说”。
13,冯至著,桥川时雄译《杜甫 诗歌与生平》(筑摩书房1955年出版;其后作为“筑摩丛书”1977年再版)
该书是冯至《杜甫传》的日译本。如按本书“作者冯至前言”所说,原著是由在1951年一月至六月发表在《新观察》杂志上的内容整理而成,由“家世与出身”、“童年”、“吴越与齐赵的漫游”、“与李白的会合”、“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成都草堂”、“再度流亡”、“幕府生活”、“夔府孤城”、“悲剧的结局”十三章组成,末尾有“后记”,卷末附有小野忍教授的《冯至传略》(筑摩书房改题目为《论冯至》,此外书中还附有“诗人杜甫的足迹”的地图,对杜甫的生平和引用的诗歌做了解说。
14,松田毅堂《杜甫形状记》(北海诗友社1955出版)
该书前有伊藤诚斋(前北海道大学校长)的“序”,及“杜甫年谱”、“杜甫足迹图”构成。全书由“杜甫的真正价值”、“杜甫形状记”、“杜甫的友情”、“对至亲者的诗情”、“杜甫的家世与盛唐时代”、“歌、诗、书”六章组成。“杜甫形状记”由十二节组成,叙述了杜甫的一生。“杜甫的友情”由六节组成,介绍了杜甫与李白以及郑虔等人的关系。在吟咏的诗歌中附有鉴赏性的文章,但没有标明引用杜诗的出处。
15,土岐善麿《新译杜甫诗选》全四册(春秋社1955——1961年出版)
该书是诗人土岐善麿翻译的杜诗译本。第一册由“杜诗别裁”与“唐诗续选”构成。在“杜诗别裁”中,收录了以《房兵曹胡马诗》为代表的三十二首诗。第二册首先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的译诗,继之按“春夏抄”、“秋冬抄”、“竹石抄”分类,收录杜甫并韩愈和苏轼的唐宋诗人的译诗,以及新作能(能,又称“能乐”,日本古典剧种之一,类似中国唐代的散曲。译者注)《四面楚歌》。第三、四册前半部分是杜诗的翻译,后半部分收录了唐代以后的译诗。第一、四册分别附有《读杜地图》、《杜甫陇蜀行程图略》。本文第33中所提到的书名为本书四册的再次改编出版。
16,土岐善麿《杜甫草堂记》(春秋社1962年出版)
该书的内容组成如下:“序”;Ⅰ“成都旅情”、“追寻故迹”、“蜀相与名妓”、“空望东归”;Ⅱ“重修要略”;Ⅳ“成都怀古”、“生前身后”;Ⅲ“余录三题”;Ⅳ各本系列的“小序”、“杜工部集传本系统表”、“成都杜甫草堂收藏杜诗书目”、“后记”。该书是为纪念杜甫诞辰1250周年而著,作者访问成都杜甫草堂时所记的旅行记也包含于其中。
17,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中国文学报 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特刊》第十七册(汇文堂1962年出版)
该书是为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所编撰的特集号。收录有十三篇论文:小川环树《吾道长悠悠——论杜甫的自觉》、入谷仙介《乾坤与天地——论杜甫的世界观》、仓田淳之助《论杜诗中的抒情》、吉川幸次郎《杜甫与月》、高木正一《论杜甫的马、鹰诗》、杉本行夫《出塞与何园的连章组诗》、田中谦二《杜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考》、饶宗颐《论杜甫夔州诗》、夏承焘《杜甫与高适
18,《文学·杜甫特集号》第30卷12号(岩波书店1962年出版)
该书是岩波书店的杂志《文学》为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所编撰的特集号。收录有:吉川幸次郎《东洋文学中杜甫的意义》、斋藤勇《论杜甫及其重要的人生观》、仓石武四郎《论杜甫的乐府》、奥野信太郎《赵翼的杜甫论》、土岐善麿《在日本收集到的杜甫文献》、前野直彬《杜工部集现在书目初稿》六篇论文。
19,吉川幸次郎《杜诗讲义》(筑摩书房1963年出版)
该书是根据本文第12篇所提到的新潮文库版《杜甫札记》(演讲稿)记录整理而成,全书无目录。它以“杜甫札记”为题,叙述了杜甫的一生,介绍了以《月夜》为代表的杜诗。并附有《夜宴左氏庄》Ⅰ·Ⅱ、《春望》、《登高·绝句》的四个诵读内容。这些内容是根据作者的诵读创作而成,卷末四页附有这些诗歌的原文、注下文、汉语拼音。
20铃木虎雄·黑川洋一《杜诗》一——八 岩波文库(岩波书店1963——1966年出版)
该书根据本文第7篇所提到的《杜少陵诗集》,再选清乾隆帝敕撰《唐宋诗醇》中的杜诗编撰而成。全诗无诗体之别,按编年排列。在各书的卷末收集有译诗之外的文章。第一册为“杜甫的传记”;第二、三册附有小川环树的“第二册后记”、“第三册后记”;第五册附有图“杜甫的足迹”;第八册又附有图“杜甫的足迹”、黑川洋一的“杜甫年谱”、铃木虎雄的“解说”、黑川洋一的“杜诗在日本”、小川环树的“后记”。在编撰完成第二卷之后,铃木虎雄去世,黑川洋一继任编务。此外,黑川洋一将书中的口语体改为了文语体。
21,斋藤勇《杜甫其人其诗》(研究社1946年初版,1952年再版;另收入《斋藤勇著作集》第六卷,研究社1976年出版)
该书为英文学者斋藤勇所做的杜诗论考。卷头有“序”(附有1952再版时的“1952年版序”),卷末附有“后记”、“杜甫年谱”、“杜甫书志”。全书由十六章组成,第一——十章记录杜甫的生平;十一章以后为对杜诗的分析,在第十六章中以“杜甫与西洋文学之比较”为题,对杜诗与但丁和弥尔顿的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集还收入了《杜甫其人其诗》、《中国文学随想》、《杜诗英译评论》三篇随想。
22,土岐善麿《杜甫门前记》(春秋社1965年出版)
该书由“序”、Ⅰ“论杜甫”、Ⅱ“世外之心”、Ⅲ“佛教的风土”、Ⅳ“古书之香味”、Ⅴ“诗歌与诗中的女性”、“后记”组成。与杜甫有关的文章仅限于第Ⅰ部分,其它内容为随笔和考证。Ⅰ中有《求禅的诗人杜甫》、《追记:杜甫与禅之问答》、《有关杜甫的悲苦故事》、《轻狂之客》、《愁坐正书空》、《文章千古事》六篇构成。
23,目加田诚《杜甫》汉诗文大系(集英社1965年出版;又收录在《汉诗选》1969年出版)
该书按杜诗编年对杜诗进行注释、翻译。在“前言”之后,有作为总论的“盛唐诗歌的兴盛与杜甫”,再次有“杜甫的家系与少年时代”; 之后以“杜甫的壮游”为题,引用诗歌数首。卷末附有“后记”、“杜甫年谱”、“杜甫关系地图”。另外,卷头刊有“杜甫草堂碑亭”等八幅图片,主要是参照仇兆鳌的《杜诗详注》。
24,古川利一《杜甫的遗产 有关人类生存实录的探求》(春非庵出版社1965年出版)
该书由“序言”、“例言”、“Ⅰ杜甫传略”、“Ⅱ杜甫的性格”、“Ⅲ生活中的杜甫”、Ⅳ“诗人杜甫”、“Ⅴ杜甫与人生”、“结语”构成。末尾附有“追记”与“杜诗索引”。该书以《杜诗详注》为底本,各章从哲学的视点来论述杜甫。该书还作为《杜甫研究》第一辑之一刊行,“例言”中的“杜甫生平”、“杜甫的人生画像”、“杜诗的鉴赏”,在刊行时只记其要旨,其它内容则未刊。
25,目加田诚《杜甫》中国诗人选集·携带精装本(集英社1966年出版;其后又作为《中国名诗鉴赏》4由小泽书店1996年再版)
该书的排列如下:在开头“解说”之后,后面按时间顺序收录从《望岳》至《江南逢李龟年》全部共75首诗。“解说”有“杜诗的时代背景”、“杜甫的生平”、“杜甫作品”三节。在每一首诗的下面,有解题、原文、杂记、注释、现代语译。
26,土岐善麿《杜甫周边记》(春秋社1967年出版)
该书的内容如下:“代序”、Ⅰ“论《戏为六绝句》”、Ⅱ以《春日忆李白》为代表的11首诗歌、Ⅲ以“寻找杜甫画像”为代表的9篇论文、Ⅳ“西安 洛阳 北京”,全书由这五部分论文组成。Ⅰ与Ⅳ是以杜甫之外的论考为中心的论文。
27,吉川幸次郎《杜甫》Ⅰ·Ⅱ世界古典文学全集(筑摩书房1967年出版)
该书为吉川幸次郎对杜诗所作的译注,底本为北宋王洙本。作者当初打算译注全部杜诗,但后来想法有变,Ⅰ译注了至天宝四年的118首诗歌,Ⅱ译注了至至德二年的51首诗歌。Ⅰ的卷一、卷二分为“书生之歌”上(自由诗部分)·下(定型诗部分),卷末附有论述杜甫与《文选》关系的“后记”;Ⅱ分为了卷三“疏开之歌”、卷四“俘虏之歌”、卷五“行在所之歌”、卷六“归省之歌”四个部分,卷末附有“补注”、“月评”、“参考地图”。“后记”有七章,记述了有关作者的注释态度和有关杜诗的若干版本。
28,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全集 杜甫篇》第十二卷(筑摩书房1968年出版)
该书是根据本文第10篇和第12篇所提到的著作中有关杜甫的论考。但第19篇和第27篇作者的内容并没有收录。《杜甫私记续稿》收载于《杜甫私记》之后,在《展望》杂志上发表。此外,《初月》等诗还发表在《表现》等杂志上,没有收入书中的论文和《杜诗在日本》的电台播出稿也收录了进来。
29,福原龙藏《杜甫 沉痛漂泊的诗圣》讲谈社新书(讲谈社1969年出版)
该书按杜诗主题分类,然后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在开头的“序言”之后,有“杜甫年代纪略”,之后是杜诗的翻译“2季节卷”(5首)、“3纪行卷”(2首)、“4爱情卷”(3首)、“5友情卷”(3首)、“6战乱卷”(10首)、“7贫穷卷”(5首)、“8爱酒卷”(3首)。各章的开头记载有“解说”,其后为引用的诗歌。各诗按题意、诗体、通释、语释、余说排列。
30,高木正一《杜甫》中公新书(中央公论社1969年出版)
该书把杜甫的一生按漂泊前后进行分类来解释杜诗。在开头的“序言”、“杜甫关系地图”之后,“Ⅰ憧憬贤人政治”的10节为前半部分,之后“Ⅱ漂泊之旅”的8节为后半部分。卷末有“参考文献”、“杜甫年谱”、“后记”,简要地叙述了杜甫的一生。杜诗以原文、文下札记的方式表现出来。
31,目加田诚《杜甫物语》现代教养文库(社会思想社1969年出版;其后又收入本文第54篇所提到的《目加田诚著作集》第七卷龙溪书社1984年出版)
该书在“叙说”至“洞庭漂泊”的24章中,引用杜诗进行解说,并描述了杜甫的一生。卷头有“杜甫关系地图”,卷末附有“杜甫年谱”。引诗时,在原文、札记之后,注有现代汉语的语释。在开头的“杜甫的时代”之下,还记有与杜甫时代相关的一些故事。
32,太田青丘《芭蕉与杜甫》教养选书(法政大学出版局1969年出版)
该书为论述松尾芭蕉受杜甫与汉诗影响的一般性著作。分为“叙说”、“芭蕉与杜甫 本论”、“余论”三个部分。在开头部分附有“作为教养选书之一”、“序”。“本论”是最有分量的内容,共21节。主要论述了芭蕉受到杜甫影响之事,在“芭蕉与杜甫在日中文学史上的意义”内容中,用参考文献来论述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33,土岐善麿《新译杜甫》(光风社书店1970年出版)
该书为土岐善麿所翻译的130余首杜诗,是把本文第15篇中所提到的著作中的诗歌抽出来再编而成。本书由序言、Ⅰ——Ⅹ章、后记、杜甫小传构成。Ⅰ——Ⅹ章按编年排列,每首诗的末尾有作者的解说。卷末收载有《老杜行踪图》、《陇蜀行程图》、《少陵草堂图》。
34,雪岭永瑾《杜诗抄》(光风社书店1970——1973年出版)
该书根据雪岭永瑾(1447——1537)的著述内容编著而成。《杜诗抄》现存京都建仁寺两足院25册,在栃木县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藏11册。作者把后者影印出版,每一册附有土岐善麿的解题。雪岭永瑾为室町时代的禅僧,其讲述使用的是《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
35,三好丰一郎《杜甫诗集》彩色版中国的诗集(讲谈社1971年出版)
该书为诗人三好丰一郎所翻译的杜甫诗集。收录有以《兵车行》为代表的68首杜诗的译诗。卷末附有“解说”、“年谱”,卷头有杜甫的图像。该书略去解释之文,只记个人札记,继之为杜诗翻译。杜诗原文出处不明,参考文献列举了《杜诗镜铨》等。
36,黑川洋一《杜甫》中国诗文选(筑摩书房1973年出版)
该书为一般性的杜诗入门书。由“杜甫的世界”、“杜诗的成长”、“律诗的艺术性”、“咏怀五百字”、“北征”、“七言歌行”、“秋兴八首”、“杜甫眼中的李白”、“作为诗人的自觉性”、“杜甫传”(并包括《新唐书》)10章组成。卷末附有“后记”、“年谱”、“参考文献”“相关地图”、“作品索引”。作者没有把杜甫的传记作为主要内容,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作为诗人的杜甫诗歌艺术性的介绍上来了。
37,铃木修次《杜甫诗百选》(冬至书房1973年出版;又有新版2001年出版)
该书是作为大学讲义使用的教材。书中收集有一百首诗歌。在秦州之前的三十首为前编,之后的七十寿为后编。底本以钱谦益收集的宋本(吴若本)为主,正文附以标点,参照《杜诗详注》附以脚注。卷末附录有“杜诗的版本·注释书·参考书”、“杜甫年谱”、“杜甫相关地图”。
38,土岐善麿《杜甫之路》(光风社书店1973年出版)
该书是根据本文第16篇、第22篇和第26篇所提到的著作中有关杜甫记述内容的综合再版,又增加了第34篇所提到的著作的成书过程。全书由“杜甫草堂记”、“戏为六绝句”、“求禅”、“流离的友情”、“景印杜诗抄”、“满江红今昔”、“追忆之中”七章组成,卷末记有“后记”。
39,内山知也编《堀辰雄 读杜诗杂感》(木耳社1975年出版;《堀辰雄全集》第七卷下,筑摩书房1980年出版)
木耳社出版的这部书由正篇、补遗及堀多惠子“一句话介绍”和内山知也“解说”、“后记”二册构成。收录堀辰雄翻译的杜诗17首。如按“解说”之言,堀辰雄所用的底本不明。全集收录有“支那古诗㈡”、“杜甫译诗”,以及分别做的杜诗笔记,木耳社没有收录的“秋之逍遥”、“佳人之叹”方面的诗歌,再版时收录了其中。如《梦李白》的开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的翻译,全篇都是以意译为主。
40,田木繁《杜甫——讽谏诗歌之旅》(创树社1975年出版;《田木繁全集》第三卷,清磁社1984年出版)
该书大致分为二部分,前半部分以“东西南北人”为题,记述了杜甫的一生。后半部分以“漂泊不定与渴望安宁——引诗追注”为题,根据仇注对27首杜诗做了注释和现代语译。末尾附有“代后记”。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41,田中克己《杜甫传》(讲谈社1976年出版)
该书为杜甫的传记。分为“家系”、“开元天宝时代”、“国破山河在”、“三吏三别”、“放浪”、“浣花溪草堂”、“夔州的生活”、“晚年”八章,卷末附有“杜甫略年谱”、“后记”、“杜甫足迹图”。翻译的内容主要参考本文第7篇所提到的著作中有关杜甫的译诗。诗歌下面的相关记述略去,原文下面标有现代语译。
42,黑川洋一《杜甫研究》东洋学丛书(创文社1977年出版)
该书是由20篇论文组成的、具有研究性的书籍。在“序”之外,还有第一章“文学上的考察”、第二章“作品研究”、第三章“杜甫与佛教”、第四章“杜诗的发现”、第五章“杜诗在日本”、第六章“杂考”,卷末有“初出一览”、“后记”。 各章分三——五节。在第五章中,还论述了杜甫对松尾芭蕉、岛崎藤村的影响,说明了杜诗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力。
43,吉川幸次郎《杜甫诗注》一——五(筑摩书房1977——1980年出版)
该书根据本文第27篇所提到的著作中的杜甫诗歌增补、改订而成,并且《杜甫》Ⅱ以后的诗歌收录其中。但作者在编著时去世,写作计划被迫中断。个中的原因,第五册中小南一郎、深泽一幸的“后记”有着详细的记载。第一册“总序·书生之歌(上)”,第二册“书生之歌(下)”,第三册“乱离之歌”,第四册“行在所之歌·归省之歌”,第五册“侍从职务之歌”。全书有详细的注释,附有作者独特的口语译注。本文第71篇提到的著作是在本书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
44,小野忍·小山孝正·佐藤保《杜甫诗选》一——三(讲谈社1978年出版)
该书是按体裁把杜诗分成三类的注释书。第一册“四季与山河”,第二册“羁旅与战乱”,第三册“友情与离别”,并有副标题。第一册开头有“前言”,之后有“春歌”和“山与河” 等13个条目。第二册以“纪行”开头,之后有3个条目,第三册是从“绘图”开始,之后有8个条目。第二、三册间记有专栏的内容,第三册卷末附有佐藤保的“解说”和年表。在引用的诗歌下面,标有解题、原文、札记、注释、现代语译,是一部简易平实的杜诗译本。
45,铃木修次《唐代诗人论㈢》讲谈社学术文库(讲谈社1979年出版;原著《唐代诗人论 下卷》凤出社1973年出版)
该书是作者把与唐代诗人有关的、研究唐代诗人的系列著作中的第三册与“柳宗元论”内容合在一起。其中的“杜甫论”主要选取了秦州以前的作品,相关内容有“三十岁之前的杜诗”、“社会诗人杜甫的转变”、“ 杜甫〈三吏三别〉的特异性”、“秦州时代的杜甫诗歌”以及贫穷伴随杜甫一生内容考察,并收录了《杜诗中的“乱”、“欹”、“危”》等五篇论文。此外,《唐代诗人论㈣》的卷末附有“第三、四卷后记”,言及了杜甫到成都之后的研究课题。
46,铃木修次《杜甫》百年画卷·人与思想(清水书院1980年出版)
该书是一部概述性的著作,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介绍杜甫生平及时代的“Ⅰ杜甫的文学时代”;引用杜诗、论述其生平的“Ⅱ杜甫的一生”;对杜甫文学进行评价的“Ⅲ杜甫的文学思想”概括。Ⅰ分为了“杜甫及其时代”、“祖父杜审言的魅力”、“盛唐文学与杜甫”、“杜甫的交友”,Ⅱ分为了“杜甫的家系·家族”、“长期的漂泊生活”、“社会诗人的转型”、“官场生活与‘诗史’,‘三吏三别’与免官”、“漂泊之旅”、“成都时代”、“晚年之歌——江上的流寓”,Ⅲ分为了“古典主义诗人的自觉”、“言语造型方面的遣词造句”、“漂泊时期的转型与前卫艺术的可能性”、“‘诗圣杜甫’的评价”。
47,吉川幸次郎《杜诗论集》筑摩丛书(筑摩书房1980年出版)
该书为作者在二战之前至去世之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在一般杂志、报纸上撰写的相关论文34篇汇编而成。Ⅰ主要为杜甫的若干诗歌所作的评述,Ⅱ为对杜诗的整体论述,Ⅲ为作者晚年所写的论文。Ⅰ分为“杜少陵月夜诗释初稿”、“九日”、“茱萸”、“哀王孙 哀江头 喜达行所在”、“北征”、“赤脚”、“秦州的杜甫”、“胜迹”、“鼓角”、“初月”、“山寺”、“春雨”、“樱桃”、“倦夜”、“漫兴九首”、“四松”、“识易浮生之理”。Ⅱ分为“杜甫与酒”、“杜甫与月”、“杜甫陶潜”、“ 杜甫与阴铿”、“杜甫与郑虔”、“李白与杜甫”、“黑川洋一《杜甫》跋”、“芭蕉与杜甫”、“杜甫在东洋文学中的意义”、“杜甫的诗论与诗——京都大学文学部的最后讲义”。Ⅲ分为“文明的年轮”、“宋人学杜”、“杜诗与诗史”、“我的杜甫诗注”、“我的《杜甫诗注》”、“杜甫遗迹行”、“中国文学与杜甫”,后附有兴膳宏的解说。
48,《杜诗续翠抄》(大塚光信编,清文堂出版社1980——1981年出版)
该书为作者在江西龙派(1375——1446)、绝海中津(1336——1405)讲义的基础上,结合本人解释杜诗的内容编撰而成。底本、卷数及诗歌排列顺序全部按《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的编排。本书作为续抄物资资料集成的一种影印出版。
49,吉川幸次郎《华音杜诗抄》(筑摩书房1981年出版)
该书根据作者在NHK电视台的讲座整理而成。在作者讲授杜甫及其诗歌的基础上,以增加深泽一幸和金文京评议的内容编著出版。其构成如下:“第一回杜甫的生平与艺术”、“第二回绝句”、“第三回夜宴左氏庄”、“第四回房兵曹胡马诗”、“第五回秋雨叹”、“第六回月夜”、“第七回喜达行在所”、“第八回北征”、“第九回宿春左省”、“第十回曲江”、“第十一回新婚别”、“第十二回初月”、“第十三回梦李白”、“第十四回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第十五回成都府”、“第十六回成都府、恨别”、“第十七回春夜喜雨”、“第十八回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第十九回旅夜书怀”、“第二十回旅夜书怀(续)、秋兴㈠”、“第二十一回秋兴㈡”、“第二十二回咏怀古迹”、“ 第二十三回缚鸡行”、“ 第二十四回秋野”、“ 第二十五回岁晏行”、“ 第二十六回平仄、对句、杜诗的传承、诗言志”。附带的磁带中收录一些金文京用朝鲜语、阮浩欧用越南语的朗读。
50,和田利男《杜甫 生平与文学》(めるくま—る社1981年出版)
该书为概括介绍杜甫经历与生活及作品的著作,这一部分的内容集中在“前编:杜甫的生平”。论述杜甫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有关杜诗的论考则在“中编:杜甫的文学”中。相关内容事项分类的索引在“后编:杜诗事类索引·文学篇”中。前编的构成是:“一,忆昔”、“二,壮游”、“三,洛阳生活”、“四,长安生活”、“五,安禄山叛乱”、“六,困守生活”、“七,任官左拾遗”、“八,左迁华州”、“九,漂泊之旅”、“十,成都生活”、“十一,下长江”、“十二,夔州生活”、“十三,漂泊江湖”。中编的构成是:“杜甫与夏目漱石”、“杜甫与正冈子规”、“杜甫与松尾芭蕉”、“杜甫与一休”、“杜甫与《文选》”、“杜甫与雨”、“杜甫与书”、“杜甫与绘画”、“郭沫若‘杜甫的阶级意识’论管窥”。后编的构成是:“Ⅰ文学观”、“Ⅱ前代评论(简评、作家评论)”、“Ⅲ唐代评论(简评、作家评论)”。索引按照“一,评论”、“二,历作家姓名”、“三,书名、篇名”的分类排列。
51,黑川洋一《与杜诗同行》(创文社1982年出版)
该书是一部把在本文第42篇《杜甫研究》著作中没有收录到的文章而编著的杂文集,是以研究杜甫为中心的学术随笔。其构成如下:“与杜诗同行”、“三笠山之月——比较文学尝试㈠”、“悲哀与光明——比较文学尝试㈡”、“杜甫之旅”。与杜甫有直接关系的论文是:“一,与杜诗同行——寄予《杜甫研究》”、“二,杜甫的诗学”、“三,《春夜喜雨》诗小记”、“四,《游何将军山林》觉书”、“五,论杜诗中的情景一致”、“六,杜甫眼中的李白”、“七,杜甫《杜工部集》”、“八,杜甫与吉川先生和我”。“杜甫之旅”中有关的内容有:“一,杜甫之旅”、“六,杜甫纪行”。在本书中也经常会言及与杜诗有关的书籍。
52,小野繁夫·小山孝正·佐藤保《漂泊的诗人杜甫》中国名诗系列(平凡社1983年出版)
该书收集66首能够代表杜甫生平的诗歌加以译注。首先用现代汉语进行语译,然后是原诗和训读、解说、语义注释。它是以B1中的内容为基础,进行修订而成。
53,森野繁夫《沉郁的诗人——杜甫》中国的诗人(集英社1984年出版)
该书为在归纳杜甫的一生时,引用相关的诗歌来解说杜甫的一部人物评传,诗中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进行了翻译。其构成如下:“一,家系与少年时代”、“二,壮游与快意的八九年间”、“三,长安时代——旅食京华”、“四,安禄山之乱——国破山河在”、“五,流放之旅——何处是归年”、“六,下长江——天地一沙鸥”。
54,目加田诚《目加田诚著作集 杜甫的诗歌与生平》第七卷(龙溪书舍1984年出版)
该书为根据杜甫的生平创作的诗歌编撰而成的评传。它是根据本文第31篇《杜甫物语》中提到的诗歌加以修改、编撰而成,是作者审订最终版的杜甫评传(松浦友久、田口畅穗解说)。《杜甫物语》中的诗歌翻译也附在了末尾。其构成如下:“叙说”、“杜甫的时代”、“少年时光”、“壮游”、
55,黑川洋一《杜甫》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该书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总说”、“本文鉴赏”、“ 东洋文学中杜甫的意义”(吉川幸次郎)、“吾道长悠悠——论杜甫的自觉”(小川环树)、“论杜甫的孤独感”(斯波六郎)、“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桑原武夫)”、“论杜甫的阶级意识”(郭沫若《唐代文学研究会抄》)、“杜甫与西洋文学之比较”(斋藤勇)、“论杜甫的《秋兴八首》”(尼克来·克兰德文,笠井忠译)、“杜甫纪行”(黑川洋一)、读书札记“‘违物不违心’私考”(吉川忠夫),及“君不见夔子国之杜陵翁”(田本繁,收载《杜甫之窗》)。在“本文鉴赏”中,包含有原诗、训读、现代语译,并附有解说,这是日本文学中经常使用的一本书。“本文鉴赏”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齐鲁漫游之歌”、“长安漂泊之歌”、“安史之乱时之歌”、“安禄山乱后之作”、“成都草堂生活之歌”、“夔州寓居之歌”、“湖南水上之歌”。
56,黑川洋一《杜甫诗选》岩波文库(岩波书店1991年出版)
该书收录杜甫诗歌140首,按其生平排列,加以训读、现代语译、注释。其构成如下:“Ⅰ漫游生活之歌”、“Ⅱ安史之乱时之歌”、“Ⅲ成都流寓之歌”、“Ⅳ南国漂泊之歌”。另外还有黑川洋一的解说:“一,序”、“二,杜甫诗歌的创新”、“三,论《杜工部集》”、“四,论杜诗选本”、“五,结束语”。
57,秦泥著,韩美津、陈忆青译《杜甫:诗歌与生平》德间文库(德间书店1992年出版)
该书论述了杜甫的一生及其诗歌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其中的一部分诗歌采用现代语言进行翻译。其构成如下:“第一章,杜甫的少年时代及其家世”、“第二章,裘马轻狂的时代”、“第三章,婚姻与家庭、与李白的交游”、“第四章,仕途失意与困守长安”、“第五章,安史之乱中”、“第六章,弃官携家的漂泊之旅”、“第七章,西蜀客居的苦与乐”、“第八章,夔州的生活与作品”、“第九章荆湘一带的漂泊与舟中绝笔”、“第十章,杜甫的非战思想与忠君爱国”、“第十一章,对妻子、弟妹、友人之情”、“第十二章,对黎民困难寄予的同情”、“ 第十三章,对佞臣贼子、贪官污吏的愤怒”、“第十四章,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第十五章,杜诗的特色”、“第十六章,杜诗的遭遇及对后世的影响”。
58,田川纯三《杜甫之旅》新潮选书(新潮社1993年出版)
这是作者追寻杜甫足迹、联系自己的实地考察,进而介绍杜甫生平和诗歌的一本书。作者从1960年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沿着与杜甫有关的遗迹(诗迹)进行考察,并拍摄相关的作品介绍杜甫。其构成如下:“第一章,1965年登泰山”、“第二章,寻访巩县杜甫出生地”、“第三章,赴杜甫的青春游历之地”、“第四章,洛阳陆浑祖庄探访”、“第五章,长安十年”、“第六章,彷徨于黄土地”、“第七章,再访长安”、“第八章,从华州到秦州,再到同古”、“第九章,从同古到成都”、“第十章,从三峡到洞庭”、“第十一章,最后的旅程·湖南”、“第十二章,巩县墓前”(副标题省略。均为杜甫诗文中的一节)。
59,山口直树《忧愁的诗人杜甫——诗圣吟咏的悲愤与慷慨》学研画刊(学习研究社1995年出版)
山口植树为日本著名的摄影家,他大学时因学习中国文学而与杜甫结缘,为此他到中国各地拍摄与杜甫有关的照片。该书通过照片的形式,介绍杜甫及杜诗。该书引用杜诗37首,加以训读和语注。其构成如下:“第一章,慎始”、“第二章,轻松的笔调”、“第三章,漂泊之路”。在每一章的开头,均附有“小传”,末尾还有“历史遗迹导游”。
60,川合康三《杜甫轻松读》(世界思想社1996年出版)
该书把杜诗中主要的短篇24首进行解释,并附以杜甫的生平进行解释。每隔两句分开,然后用现代语进行翻译,全诗具有使用简体字和拼音的特点。其构成如下:“第一章,壮游”、“第二章,安史之乱”、“第三章,浣花草堂”、“第四章,漂泊南方”,在各章中均有概说。此外,该书中还有“杜甫的人生与文学的”专栏。
61,许总著,加藤国安译《杜甫论的新构想》(研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
该书为《杜诗学发微》(南京出版社1989年出版)“内编”的译注。是从唐代至现代关于杜甫受容的广泛而周密的论述。其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序论”、“第一章,唐代的杜诗”、“第二章,宋诗中的杜甫宗师论”、“第三章,宋学中的杜诗论”、“第四章,宋代的杜诗编纂史”、“第五章,江西诗派杜诗论”、“第六章,金元时代的杜诗论”、“第七章,明清时代的杜诗论”、“第八章,桐城派的杜诗论”、“第九章,清吴见思的杜诗论”、“第十章,清周春的杜诗论”、“第十一章,闻一多的杜诗论”、“第十二章,现代萧涤非的杜诗论”。在翻译过程中,与第四章重复的“蔡梦弼《草堂诗话》与方深道《诸家老杜诗评》”被删除了。引用文按译者的理解进行了自由翻译,同时在新的译注中,增加了有关人物、文献解释,以及有关杜诗学的相关内容,近年来相关的杜诗学研究成果也列入其中。
62,安东俊六《杜甫研究》(风简书房1996年出版)
该书为全部四章的论文集。第一章“宋本《杜工部集》的特点”,分为:“第一节,宋本《杜工部集》与抄本《杜工部集》”、“第二节,‘甲本=重刻王琦本’说质疑”。第二章“诗论与作品”,分为:“第一节,诗论——论‘陶冶性灵’”、“第二节,叙景中的书画观”、“第三节,‘歌’其事”、“第四节,秦州五言诗创作众多五言诗的动机”,第三章“思考形态与诗作”,分为:第一节“思考形态与诗作”、“第二节,‘诗家’的自觉㈠”、“第三节,‘诗家’的自觉㈡”、“第四节,‘懒’与‘拙’”、“第五节,对未知世界的憧憬”、“第六节,对敏感世界的强烈关注”、“第七节,对陶渊明理解的尺度㈠”、“第八节,对陶渊明理解的尺度㈡”。此外,还有作者本人之前对杜甫研究的历史、即第四章“早期对杜甫给予高度评价的诗人”,并收有对陈子昂、宋之问的相关考论。
63, 石川忠久《读汉诗——杜诗100首》(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8年出版)
该书是日本NHK电视台汉诗讲座的所写的著作,收集有92首杜诗,作者对这些诗进行训读、现代语译及简单的语注。排列按照杜甫人生成长顺序编排,但也有为配合主题而进行适当移动的情况。构成大致如下:“壮游岁月”、“长安十年”、“流寓西南”、“草堂闲居”、“漂泊江湖”。
64,缲井洁《读杜诗 中国文学趣文集》(竹林馆出版社2002年出版)
该书为研究“三吏三别”的论文集。同时,该书对诗歌的译注也比较多。收集的内容有:“一,读杜诗《春望》《哀江头》”、“二,读杜诗《兵车行》”、“三,读杜诗《旅夜书怀》”、“四,杜诗私说《石壕吏》篇”、“五,杜诗私注《新安吏》《潼关吏》”、“六,杜诗私说《新婚别》”、“七,杜诗私注《垂老别》《无家别》(另附有研杜之外的一篇论文)。
65,黑川洋一《杜甫》中国古典文学的通俗性读物·角川文库(2005年出版)
该书与本文第55篇《杜甫》一样,是作者与其高足福岛理子合作再编而成。共收录32首诗歌,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原诗、训读、现代语译、简明概况叙说,并插入杜诗对日本的影响的内容。其构成如下:“长安漂泊之歌”、“安史之乱时之歌”、“安禄山乱后之作”、“成都草堂生活之歌”、“夔州寓居之歌”、“湖南水上之歌”。
66,古川末喜《杜甫农业诗研究》(知泉书馆2008年出版)
该书是研究杜甫本人创作的有关实际生活、特别是关于农业实践内容的“农业诗”。全书构成如下:“第一部分,秦州时期”,分为:“第一章,秦州时期杜甫隐遁计划和对农业的关心”、“第二章,杜甫与薤菜诗——以秦州隐遁时期为中心”;“第二部分,成都时期”,分为:“第一章,浣花草堂的外在环境和地理景观”、“第二章,吟咏农事与生活的浣花草堂时代的杜甫”;“第三部分,夔州时期的务农生活”,分为:“第一章,杜甫诗中吟咏的夔州时期的瀼西宅”、“
67,宇野直人、江原正士《杜甫——伟大的忧郁》(平凡社2009年出版)
该书用对杜甫诗歌和生平比较有研究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宇野直人与著名艺人江原正士的对话形式编撰而成。因为NHK电台的记录具有一般化倾向,所以在编撰时不仅限于杜甫,也涉及到了许多有关汉诗的知识。在对诗歌进行解释时,对一般的,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讲解。其构成如下:“一,胸怀大志”、“二,帝都震撼”、“三,持续的动乱”、“四,从秦州到同古”、“五,成都的生活”、“六,最后的流寓”。
68,兴膳宏《杜甫——超越忧愁的诗人》《书物诞生——新古典入门》丛书之一(波书店2009年出版)
该书论述了中国诗史中的杜甫的作用,重点分析了杜诗的诗型及诗歌内容,介绍了杜甫对诗境的开拓。在“第Ⅰ部,书籍之旅中的杜甫之路”介绍了作品鉴赏之后,又有“读作品世界,探杜甫诗境”的内容。末尾的参考文献是作者直接依据杜甫和杜诗的相关资料编撰而成,同时也对这些书籍做了相应的介绍,并附有简短的解题。
69,曹元春《杜甫与芭蕉》(白帝社2000年出版)
该书为作者在安田女子大学提交的博士论文。其构成如下:“第一章,作为漂泊诗人的杜甫与芭蕉”、“第二章从表现技法看杜甫与芭蕉的交流”、“第三章,人类观与自然观”、“第四章,思想之源流”、“结语”。卷头有赤羽学写的“序”,卷末有作者的“跋”,继之续有“杜诗年代顺序索引”、“芭蕉出句年代顺序索引”、“出典·出处一览”。作者在考察了芭蕉受到杜甫的影响后,论述了二者在表现上的差异。
70,后藤秋正《东西南北之人·杜甫的诗与诗语》(研文出版社2011年出版)
该书是研究杜甫诗歌及其诗中表现出来的诗语论文集。其构成如下:“Ⅰ杜甫的诗”,分为“吟咏食事的诗”、“吟咏饥饿的诗”、“吟咏白发的诗”;“Ⅱ 杜甫与诗语”,分为“论《春望》中的‘国’”、“论《秦州杂诗》中的‘因人’”、“论《同谷歌》中的‘狙公’”、“论‘东西南北人’——以杜甫和高适的惆怅诗为中心”、“杜诗与‘牛马’”、“杜诗与‘牛羊’”、“杜诗与‘熊羆’”。
71,吉川幸次郎、兴膳宏《杜甫诗注》1——10(岩波书店2011——2016年出版)
该书是在本文中提到的第43篇《杜甫诗注》完成后,与兴膳宏先生合编的译注。第一期全十册收录了到成都停留期间(761年前后)的诗,比前面第43篇的《杜诗详注》注释更为详细精密。底本为《宋本杜工部集》。第一——五册虽然沿袭了旧版的内容,但已订正了其中明显的错误。展现了一些最新的学术成果。第六册之后是兴膳宏根据吉川先生的遗稿整理而成,遗稿中不完整之处按吉川先生的原意进行了增补。第八册之后为兴膳宏先生主办的“读杜新会”成员帮助完成。其构成如下:第一册“总序”、“书生之歌·上”、“解说:吉川幸次郎先生的杜甫研究(兴膳宏)”;第二册“书生之歌·下”;第三册“乱离之歌”;第四册“行在所之歌·归省之歌”;第五册“侍从职务之歌”;第六册“教育长歌”;第七册“甘肃之歌·上”;第八册“甘肃之歌·下”;第九册“成都之歌·上”;第十册“成都之歌·下”。斋藤希史曾对此书做过书评。
72,川合康三《杜甫》岩波新书(岩波书店2012年出版)
该书为沿着杜甫的生平、来解读杜诗代表作的一部评传。全书以寻找杜甫的世界为目的。其构成如下:“序”、“第一章,各地漫游”、“第二章,求官”、“第三章,漂泊到成都”、“第四章,在成都”、“再一次漂泊之旅下长江”、“终章,对杜甫评价的变迁及文学特色”。
73,后藤秋正《杜甫诗话:何日是归年》岩文选书(岩文出版社2012年出版)
该书为作者在70岁之后把个人论文整理而成的论文集。全书由“Ⅰ杜甫的诗”、“Ⅱ杜甫与诗语”、“Ⅲ杜甫之墓”构成。Ⅰ论述了杜诗中看到的昆虫及杜诗中的名篇《绝句二首》(其二)“何日是归年”,Ⅱ论述了杜诗中的诗语,Ⅲ论述了河南两处杜甫墓的情况。Ⅰ的内容分为:“杜诗与蜻蜓”、“杜诗与蝴蝶”、“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与李白〈奔亡道中五首〉比较研究”,Ⅱ的内容分为:“‘陆浑’考”、“‘执热’考”、“‘狐狸’、‘狐兔’考”、“‘飞动’考”、“‘飞腾’考”、“‘稚子’与‘雉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漫谈”,Ⅲ的内容为:“〈巩县志〉与杜甫墓”、“偃师的杜甫墓”。
74,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中国文学报:杜甫诞生1300年特刊》第83册(汇文堂2012年出版)
该书为《中国文学报》按惯例举办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的特刊。收集了京都大学中国文学学会会员的论文。其内容如下:“脱离旧思维——论杜甫的七言拗律”(平田昌司)、“论杜甫的‘贫穷’”(川合康三)、“杜甫应酬诗小议”(蒋寅文,早川太基译)、“论杜甫的秦州诗”(小南一郎)、“记忆再现——读杜甫《江汉》”(乌林阿穆·H·尼哈扎文,浅田雅子·平田昌司译)、“论作为山人的杜甫”(金文京)、“杜甫眼中的陶渊明”(釜谷武志)、“雨中的情形——陈与义的咏雨诗与杜甫”(绿川英树)“‘杜甫游春’的系谱——论民间杜甫形象的形成”(小松谦)、“朝鲜时代私家注杜考”(张伯伟文,山本史浩译)。
75,松原朗编《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杜甫研究论集》(研文出版社2013年出版)
该书由中国诗文研究会会员及日中杜甫研究者的论文编撰而成。以杜甫为主题的论文有:“天宝十四载杜甫四十四岁——出仕前后的诗歌与人生”(古川末喜)、“杜甫的‘诗之死’——秦州时期的诗之复活”(松原朗)、“吟咏杜甫旧居的唐末五代诗——以同古和成都为中心”(后藤秋正)、“杜甫周围的小生灵们”(川合康三)、“杜甫离蜀后有关行迹考察——兼论杜甫之死”(陈尚君文,石井理译)、“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的李潮是李阳冰吗?——对户崎岩哲‘非同一般人物’的质疑”(内田诚一);有关诗体论·主题论的论文有:“论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和意义——从明诗论的七言律取向之争说起”(葛晓音文,丸井宪译) “七律拗律论的滥觞与展开——从杜甫到黄庭坚”(丸井宪)、“有关杜甫‘友情诗’的备忘录”(高桥良行)、“杜陵野客与腐儒”(土古彰男)、“论‘暝色’的平仄——对仇兆鳌注音的一个疑问”(矢田博士);有关书志校勘的论文有:“论宋人杜诗校勘的成果及其影响”(莫砺锋文,石硕译);有关日本杜诗受容研究的论文有:“杜甫的超越之语——子规之眼”(加藤安国)、“国语教科书中的杜甫”(堀诚)。文中还有远藤星希的书评(《中国文学报》85)。
76,谷口真由美《杜甫诗歌的纠结与社会意识》(汲古书院2013年出版)
该书为从杜甫茅盾纠结中表现出来的立场,进而分析其茅盾的论文集。第一编:杜甫本人的茅盾及其表现;第二编:杜诗中表现的传统与革新的茅盾;第三编:对政治、社会现状以文学表现而创作出诗歌茅盾的考察。其构成如下:“序论:诗歌中反映出茅盾的杜甫”、“第一编,心性与创作——杜甫诗中的茅盾与自己的认识”,内容分为:“第一章,论‘狂’”、“第二章,作为表现手法是‘戏’”、“第三章,作为自己认识的‘拙’”、“第四章,诗语‘潦倒’表现出的多重性”;“第二编,诗语变革——文学的试行表现”,内容分为:“第一章,‘菊’的印象——六朝之前的‘菊’与杜甫的‘菊’比较研究”、“第二章,论杜甫的‘风尘’印象”;“第三编,社会意识与社会批判诗——内乱中的诗歌创造”,内容分为:“第一章,华州司功参军时代的杜甫——兼论《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中的问题意识”、“第二章,论房琯事件与杜甫的社会意识”、“论社会批判的焦点‘三吏三别’”、“结语——开拓杜甫研究的新起点。”该书还收有佐藤浩一先生《中唐文学会报》20)及宇野直人先生(《中国研究月报》六七⑼)的书评。
77,兴膳宏《杜甫的诙谐与被包装了的孔子》(岩波书店2014年出版)
该书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日本汉文学的研究随笔集。有关杜甫的作品具体鉴赏了《饮中八仙歌》、《醉时歌》、《戏简郑广文虔兼呈素司业源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介绍了杜甫的幽默观。其它作品还有《杜甫诞辰1300周年的思考》、《杜甫诗歌的连续性》等。在“吟咏家族的诗人”一文中,还谈到了作为家庭一员的杜甫。
78,后藤秋正《山青花欲燃:杜甫诗话·续》岩文选书(岩文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该书为本文提到的第73篇《杜甫诗话:何日是归年》中的论文和在此之后的论文合集。全书由“Ⅰ杜甫的诗”、“Ⅱ杜甫与诗语”、“Ⅲ李白与杜甫之诗语”三部分构成,还分别收录有“杜甫的诗与‘儿童’”、“‘花欲燃’的系谱”、“‘秋风落’考——杜甫〈示侄佐〉诗”、“‘无地’考”、“‘削跡’(迹)考”、“‘头风’考”、“李白与杜甫的‘独立’”、“李白与杜甫的‘独坐’”。
79,古川末喜《杜甫的诗与生活——现代训读文阅读》佐贺大学文化教育学部研究丛书IX(知泉书馆2014年出版)
该书是把杜甫在同谷停留之后吟咏日常生活的作品选出50首加以鉴赏之作。诗前有作者的传记和诗歌创作的原委,诗后有诗的题材和表现特色等。其内容构成如下:“第Ⅰ部,成都时期”、“第Ⅱ部,夔州时期”、“第Ⅲ部,两湖时期”。正如副标题所说,该书在传统的训读及口语翻译的同时,作者还尝试着用现代日语进行训读。现代日语的训读是在本文提到的第66篇《杜甫农业诗研究》试行训读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80,下定雅弘、松原朗编《杜甫全诗译注》1——4讲谈社学术文库(讲谈社2016年出版)
该书由包括两位主编在内的37名专家编撰、是自日本铃木虎雄教授《杜少陵诗集》问世八十多年后的一部杜甫全诗译注。全书以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为底本,语注及现代语翻译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其中重要的异说在题意、语注、补说中展现了出来。在每一卷中,附有人物说明、用语说明、相关地图。相关的内容还补充在下面的四卷中:第㈠卷:松原朗《杜甫及其时代》,第㈡卷:下定雅弘《杜甫的诗歌魅力》,第㈢卷:后藤秋正《杜甫的诞生之地》、《杜甫的终焉之地与墓地》、《杜甫与饮食》,芳村弘道《杜甫集解题》,第㈣卷:古川末喜《杜甫年谱》。以下为书评:佐藤浩一《下定雅弘、松原朗编著〈杜甫全诗译注〉》(讲谈社学术文库2016)(《中唐文学会报》23)、斋藤希史《〈杜甫全诗译注〉全四卷
81,后藤秋正《〈春望〉的系谱:杜甫诗话·又续》岩文选书(岩文出版社2017年出版)
该书是作者在本文提到的第78篇《山青花欲燃:杜甫诗话·续》之后的论文集。也包括第80篇《杜甫全诗译注》1——4中执笔过程作者所写的一些论考,还有不少没有发表的论文也收录其中。
其内容由三部分构成:“Ⅰ论《春望》”、“Ⅱ杜诗与‘诗语’”、Ⅲ“杜甫的‘逸诗’ 与‘逸句’”。具体分为:“《春望》的系谱”、“论杜甫《春望》的颔联”、“论杜诗中的‘山河’与‘山川’、‘江山’”、“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应该怎样读?”、“关于‘牛炙·牛肉’的记录——杜甫《聂耒阳诗》”、“杜诗与猴——猿·狙·狖等”、“杜诗与鸡”、“杜诗与竹笋——荀·笋”、“关于杜诗中的‘逸诗’”、“关于杜诗中的‘逸句’”。
B【李白于杜甫】
1,田中克己·小野忍·小山正孝(编译)《唐代诗集上》中国古典文学大系(平凡社1969年出版)
该书的杜甫诗歌部分以《杜诗详注》为底本,按年代顺序选录了248首杜甫的诗歌。全书由小野忍·小山正孝编译,佐藤保担任题解和注释。每首诗中配有可读性较高的现代语译,附有诗歌体裁、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创作背景等,以及解题和简单的注释。作为本丛书共同的体例,全书并无训读,相关内容均归在了卷末。小山正孝的解说及《李白杜甫关系图》有附在其中。
2,《李白与杜甫》汉文研究系列一·《国语展望》别册No3(尚学图书1972年出版)
该书为汉文研究系列丛书,作为高校汉语教科书的教材,它介绍了最新的学术界研究水平,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其内容构成如下:“开元、天宝之治及其崩溃”(池田温)、“李白家族与杜甫家族”(高岛俊男)、“李白与杜甫的交游”(松浦友久)、“李白之死与杜甫之死”(前野直彬)、“宋代诗人看李白与杜甫”(横山伊势雄)、“李白·杜甫参考文献解题”(樱田芳树)、“李白·杜甫年谱”(后藤秋正)。
3,郭沫若著、须田祯一译《李白与杜甫》(讲谈社1972年出版;又入选《讲谈文库》讲谈社1976年出版
该书是作为一位文学家、历史学家所写的一部与政治有关的、于文革时期发表的李杜评注。原著名为《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在第二版时作者以此为底本做了一些修订。在杜甫部分的内容中,第二编为“论杜甫”。从“杜甫的阶级意识”开始,分为九章,论述了杜甫及其相关的作品,评价了支撑封建制度的统治阶级的立场。虽然引用了较多的杜诗,但本文仅做了简明的翻译,不附有训读。此外,原著除了今村与志雄(《历史与人物》昭和47年5月号)、中岛みどり(《朝日亚洲评论》10)、深濑秀三(《野草》8)、笕久美子(《中国文学报》23)介绍、书评之外,译书中还有中岛(《飙风》4)及坂本松德(《亚洲经济旬报》891)的书评。另外,原著还有“该书翻译团队”的翻译(发表在《飙风》1——12、16、19,杜甫编的二章未能完成翻译工作)。
4,高岛俊男《李白与杜甫——他们的行动与文学》东洋人的行动与思想·九(评论社1972年出版;又入选《讲谈社学术文库》讲谈社1997年出版)
该书为李杜的评传。关于杜甫其人,第二章“杜甫”分六节介绍了杜甫的生平,第三章“李白的文学与杜甫的文学”论述了杜诗的各种体裁和作品。在该书中,作者言及了训读翻译的理由,所引用的作品只翻译了第一、二章,在第三章中除了翻译之外,还附有原文和“参考”的训读。“只为诗歌而创作的人”(第二章·五)等内容,阐明了作者独到的观点。附录中附有参考文献、年表、人名、地名、事项、诗题索引及地图。此外,文库版在诗歌引用等体裁方面,也有部分的变化。
5,《太阳特集:李白·杜甫之旅》296号(平凡社1986年出版)
该书是由月刊杂志介绍李杜漫游之地的特集。在卷头“诗人之旅”后,有“黄河溯上”(松浦友久、松原朗文,富山治夫摄影),以及“长江游情”(富山治夫摄影和撰文),用摄影和文章的形式介绍了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周边的城市和名胜古迹,有关李杜诗歌的原文也都标注了出来。另外,前者的“人生之欢与怀疑”(松浦友久、松原朗文),论述了李杜诗歌中不同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以及他们吟咏酒和长安的诗歌。
6,森野繁夫(编)《唐代诗选——李白与杜甫》(白帝社1988年出版)
该书为中学和大学的训读教材。由原文(正字体、加训点)、下文注释、参考书(相关资料)、学习条目组成;在“学习条目”部分中,有“作品解读注意事项、预习要点”的特征。在杜甫部分中,介绍其生平概况的“论杜甫”之后,收录有20首杜诗(其它条目中还有11首)。末尾附有传记资料、简要年谱、足迹图、唐代诗人生卒年表、汉诗创作规律。
7,宇田礼(译)《口语译诗集:李白·杜甫·岑参·杜牧——漫步唐诗的世界》(新读书社1997年出版)
该书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用汉字的口语翻译的诗集。以从秦州至成都途中而作的30首杜诗编撰而成。“在用现代北京语言阅读唐诗后,再用汉文进行诵读。以口语体验唐诗的世界。(后记)”按原诗的旋律分解每一句唐诗,分行翻译诗句,反映译诗的特征,但不附有参考资料。
8,蔡志忠(作画)·和田武司(译)·野未陈平(兼修)《漫画李白·杜甫的思想》讲谈社文库(讲谈社1997年出版)
该书是《漫画唐诗的世界》(讲谈社1992年出版)的改题、再创作之作。杜甫部分的“诗圣杜甫”由和田武司解说,漫画在“杜甫的一生”中,登载有14首杜诗。在每一首诗的开头,写有相应的文章,每两句配有一个画面,用文字来解释漫画。几乎每一个画面都具有杜甫诗歌的特征。在每一幅漫画的末尾,登载有原文,在画面的的栏外附有解题和简单的语注。但参考资料没有标注出来。
9,绿川真澄《小说李白与杜甫》(文艺社2000年出版)。
该书是以李杜为主人公的、带有传纪特色的小说。其构成如下:前编“诗仙与诗圣的会面”,后编《后来的杜甫》,末尾附有李杜的简单年谱。在前编中,以李杜二人的会面为中心,展开了李白的诗论和人生观;后编描写了杜甫后半生的人生苦恼(后记)。但该书没有提供参考资料。
10,《汉文教室特集:李白与杜甫》191号(大修馆2005年出版)
该书由专门从事汉文教育的、面向国语科教员的专业杂志组织人力编撰而成的李杜特集。在卷头“李白与杜甫的时代——全盛与衰落”(向嶋成美)之后,还有以“关键词阅读” 为题的几篇小论文,如“酒”(樋口泰裕)、“旅”(村田和弘)、“别”(安立典世)、“家族”(坂口三树)、“安史之乱”(谷口真由美)、“自然”(加固理一郎)主题之类的论文。其它还收有“作为教材的李白与杜甫”(加藤敏)、“李白与杜甫的评价”(樋口泰裕)、“李白·杜甫年谱”(加固理一郎·坂口三树)、“〈李白与杜甫〉读书卡片”(村田和弘)、“李白·杜甫的相关地图”。从整体而言,特集为理解李杜的文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和视点。
11,庄鲁迅《李白与杜甫——漂泊的人生》(大修馆书店2007年出版)
该书为带有小说性质的李杜传记。在全书的九章中,关于杜甫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四章以后(除了第七章之外)。引用介绍了38首杜诗(含部分内容),全部按原文、训读、口语翻译的分类进行编排,但该书并不附有参考资料。
12,福田顺一《中国的三大诗人:杜甫·李白·白乐天——其诗及其生平》(鸟影社2007年出版)
该书为在札幌、函馆高校和预科工作的作者介绍杜甫、李白、白居易的生平而写的一部专著。杜甫的内容在其中的第一部分(杜甫的诗歌及其生平),记述了自《壮游》以下至《洞庭湖漂泊》的八节。该书最早的内容刊登在函馆的文艺杂志《外套》(《杜甫》,第八号,2000年10月出版),本书出版时,增加了一些补充和考订。
13,山口直树《李白·杜甫——吟咏得天衣无缝,悲愤得慷慨激昂》(学习研究社2011年出版)
该书与本文59《忧愁的诗人杜甫——诗圣吟咏的悲愤与慷慨》属于同一系列,是与《李白》合在一起修订而成的,增加了一些摄影照片。本书以“作品用丰富的地理摄影来理解、鉴赏杜诗”(序)。全书开头二页叙述了拍照的原因,次写摄影的见闻,并介绍了相关照片拍摄地的情况,相关杜诗的鉴赏、照片、地图等,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其它还有李白、杜甫各自的小传、简要年谱、相关地图等,并附有“历史遗迹导游”、“摄影札记”等专栏。有关杜甫的部分在第二部“忧郁的诗人杜甫”中,在介绍其生平的第三章中,按顺序介绍了杜甫的37首诗。但该书并没附有参考文献。
14,野末陈平《四十岁时读李白和杜甫》青春新书(青春出版社2011年出版)
该书包含一些李杜的作品,主要是:“怀抱希望的青年初出茅庐”(第一章)、“男人是关注家庭呢?还是选择自由?”(第五章)等,介绍了杜甫一生中的一些重要的思想主题。“为读者介绍有名的诗歌,并把李白、杜甫的各种生活印象展示出来,他们的印象也给作者带来了欢乐。”全书介绍了杜甫的37首诗歌(含部分内容),并写出了相关的评论。但该书并没有标注出参考文献。
作者:大桥贤一,北海道教育大学旭川分校教授;
加
绀野达也,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译者:李
原载:《杜甫研究学刊》2020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