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时候,我就知道在东京有一座海外最大的孔庙。到了日本之后,早稻田大学的名誉教授村山吉广先生告诉我,他就在这所孔庙的斯文会里担任常务理事,为此他专门抽出时间陪我去参观了这所久负盛名的孔庙。
我们在东京都的御茶水站下车后,在神田川畔见到一座大石桥。神田川是东京一条著名的河流,明治时期一些文人写过一些游览神田川时的作品,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神田川在日本东京的含义,可与中国南京的秦淮河相媲美。但是,当我真正来到神田川时,眼前的场景令我大吃一惊,神田川已经污染成为一条黑水河了。看来,一个国家要发展都难免要走“先污染后整理”的路子。最下面的河流的水是黑色的,河流上面的铁路桥上跑着火车,火车的上面是一座老桥。桥头上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圣桥”二字。从日文介绍得知,此桥名叫昌平桥,又称万世桥,为纪念孔子而命名。原桥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被毁,现桥为昭和二年重修。神田川的左侧叫昌平阪,也是依孔子生于中国春秋时鲁国的昌平乡而命名,昌平阪旁就是汤岛圣堂。
汤岛圣堂占地13874平方米,为日本大正十一年“国指定史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日本东京大学和国家图馆的发源地。
早在宽永九年(1632),日本德川幕府的儒臣林罗山便在上野地方建家塾,塾内供孔子像。第二年,幕府在此举行了释奠孔子典礼。元禄三年(1690),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在神田台,即现在汤岛圣庙的旧址建造大成殿及其他附属建筑,并将当地以孔子的生地“昌平”命名。不久,这里变成了官学。当时叫昌平黉,由林氏后人任“大学头”(相当于大学学长)。四年后的二月十一日(孔子祭日)在此举行释奠典礼,幕府的德川纲吉将军亲自前来对孔子参拜,以示对中国这位伟大圣人的尊重。
宽政九年(1792)这里被改为昌平阪学问所。日本政府在此振兴儒学,一时人才济济,兴旺发达,成为日本国募集贤才的中心。两年后日本政府信依照中国明朝朱舜水提供的形制,仿中国明朝的文庙另建。明治四年(1877)曾遭损坏,尤其是大正十二年关东大地震时又全部损毁。昭和十年(1935)依照当年的原型予以修复峻工。重修时庙内一些殿堂的主体用了钢筋水泥,加强了防火、防震措施。落成时,曾邀请中国的圣贤后裔到会。我这次参观孔庙时,朱舜水的后代正巧也来孔庙访问。如果从1690年德川纲吉初建时算起,孔庙的历史已达三百年之久。成立于明治时期的斯文会便设在汤岛圣堂内,是日本成立了专门研究和宣传孔子思想的。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这里是总部,国内各地设有分会,在这里经常举行学习和研究孔子思想的学术活动。《论语•子罕》中记“斯文”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孔子为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以此命名即继承孔子的思想之意。该会出版了名为《斯文》的刊物,还经常举行一些学术活动,是日本国宣传孔子与儒学思想的重要阵地。这样一来,更加强了圣堂的学术气氛,使其更符合“庙学合一”的特点。我到孔庙时,看到这里已经安排了一年的儒学讲座时间表,主要是儒学、汉诗一类的讲座。此外,这里还保留了相当的儒学研究资料。现在的负责人石川忠久教授是日本汉学界一位泰斗级的人物,今年已八十高龄,与我有着十多年的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