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台比赛前,参赛选手、指导老师与导演在后台合影留念。李柯霖/摄
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本报实习生 何婷婷2013-10-18
09:32:11 责编:杨立君
“裂璺”、“滟滪堆”、“颛顼”……在不少成年人眼里,这些汉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然而,这些词语却被一群初二的学生成功书写。
今年暑假,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掀起了一场汉字听写的热潮。来自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大附中”)代表队的出赛,吸引了众多广西观众的眼球。在比赛中,代表队的5名学生选手表现不俗,一路过关斩将,成功闯入决赛。
10月18日晚,广西5名选手、浙江队5名选手和晋级赛挑选出的5名选手将一起进行个人决赛。届时冠军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比赛回顾:
决胜赛点 显气定神闲之范
10月4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半决赛第二场比赛开始。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3支队伍展开角逐。本次比赛各队均有学霸级选手,实力势均力敌、优胜难分,场上赛点频现、精彩纷呈。
本场决定着西大附中能否挺进决赛,压力不小。比赛一开始,王自然发挥出色,成功书写了“下巴颏儿”这个场外成人答对率为0%的口语,为广西队开了个好头。
然而,在复赛中出场11次、打出了一场彪悍精彩的赛点战、凭借“裂璺”一词带领广西队昂首挺进半决赛的廖乙霖,在本场比赛中发挥失常,因错写“酯化反应”离开了赛场。
比赛继续进行,在第三轮比赛中万宇瑶书写“笸箩”错误,意味着江苏队失去进入决赛的机会,成为第一支离场的队伍。此时,广西队、重庆队、吉林队各剩两名选手。
随后,吉林最后一名队员晏禹南因“籀文”一词错误,不敌对手,痛失决赛资格。场上成为广西队王自然和有“淡定姐”之称的梁钰婷对战重庆队的纪旭,广西队向赛点更进一步。
王自然成功书写了“悒悒不欢”,纪旭的“酆都城”写对与王自然打成平手;梁钰婷“滟滪堆”也书写正确。但是纪旭下一个词“鞋襻”书写不正确,广西队的机会来了,只要广西队这两名选手有一人写对了,比赛就将结束,广西队晋级。
但王自然在“薨殁”一词中,因“薨”字未能书写正确而遭淘汰。就这样,比赛来到了“白热化”状态:梁钰婷一旦书写正确,广西队即将进入决赛;若书写错误,两队需重新再战一轮。广西队能否就此晋级,成败就在一词之间!
在第一次上场出师不利、因错写“芦笙”一词而抱憾离场的梁钰婷,在这一关键赛点中,顶住压力,及时调整心态,伴着一丝微笑,淡定自若地书写出“颛顼”一词,带领广西队成功闯入决赛!
记者探秘:
博览群书 蓄厚积薄发之势
此次选拔广西代表队是在广西中学名录中筛选,西大附中凭借其教育影响力和突出的教学成绩脱颖而出,代表广西征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为选出高水平的学生选手,西大附中从初二年级中挑选出250名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了汉字听写大会保密试题的考试,并从中选出50人进行第二轮面试。最终,综合两轮考试的成绩排位,王自然、廖乙霖、张心语、赵立澳和梁钰婷5名同学组成了广西代表队。
从队伍组成到参加比赛,只有20天的集训,如此之短的时间里,他们如何记住大量的词汇?
“无捷径可走,唯有实实在在地书写和记忆。”集训期间,选手们把1700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看了不下3遍,此外还系统记忆了一遍《新华成语词典》。“字典都快被我们翻烂了”,选手们异口同声地说。
而想要在短时间内牢记如此之多的汉字,得有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廖乙霖喜欢“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张心语则善于利用造字法来加强记忆,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拼写出汉字……张心语说:“记字不完全是死记硬背,汉字是有规律的,根据意思,你想象出它的偏旁部首,就可以正确书写”。
“如果单单靠短时间死记硬背,而没有平时大量阅读的话,他们也无法在比赛中走得更远。”带队老师李柯霖告诉记者,这5名选手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阅读。王自然从小开始看《我们爱科学》等各类书籍,廖乙霖偏爱数学、物理等书籍,张心语对古典文学特别热衷,赵立澳时常用音乐记忆文字,而梁钰婷则对西方文学情有独钟。
“正由于他们阅读广泛,所以平时就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也包括许多历史、生物、方言术语、生僻地名等陌生词语。学生们能够闯进决赛,绝非偶然。”指导老师张秀玲说。
赛事反思:
提笔书写 品汉字智慧之美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不仅是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国人对汉字传承的危机感。
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很多人感叹“提笔忘字”:在这个数码时代,一旦离开电脑,桌上一张纸,手里一支笔,要想完完整整地正确书写汉字,绝非易事。
节目首播时,现场的“成人团”在听写“貔貅”、“攥拳头”、“瓮中捉鳖”等词语时频频出错,只有30%的人正确写出了“癞蛤蟆”一词,“熨帖”二字仅有10%的正确率。不少人说,很久没有用笔写字了,甚至连笔都不常用。
指导老师张秀玲认为,“提笔忘字”这个现象其实大多发生在成人中,许多成年人觉得生僻的字,中学生都认识,此次听写大赛的走红,有助于提醒成年人在繁忙工作之余不忘阅读和书写,真正树立传承汉字书写、赓续华夏文明的决心。
在校大学生小邱,一直很关注这档节目,在佩服这些初中“识字王”的同时,自己常自愧不如,“观看节目时,很多字也是摸不着头脑。”小邱认为,这个节目除了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书写汉字之外,也让大家能够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汉字之美,以及汉字背后所蕴涵的文化魅力。
横竖有讲究、撇捺有神韵、笔画有粗细……汉字书写,乾坤大、奥妙多。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寅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历史,“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与艺术的载体,我们在书写之余,更要从中享受和认识中国文化的这样一个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