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和武术

标签:
高尔夫技术挥杆武术意念休闲 |
http://s15/bmiddle/6812be4egb2e4860a2a7e&690
武术经过数千年的锤炼,讲究能量的激发、控制、效率、平衡感、流畅性、精准度。更重要的是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化训练和学习纪律。
初学者模仿职业球员动作,就像初学武术的人模仿高手的姿态。
但要达到黑带高手的境界,除了娴熟的技巧,还需要过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灵修炼。
学武先练站桩,不单是锻炼稳定的膝腰力量,双脚深植于地,随时利用脚下的反作用力释出极大的能量,或是抵御外来的攻击。
预备击球时,首先放松全身,双腿蹬踏脚下的草地与之充分锲合,在剧烈的摆动中保持高度平衡。
学武之人的身体像一团棉絮毫不着力,武术中称之为“气场”,随吐纳升降,以意念驱使。棉絮在任何瞬间都能凝聚为一支铁柱或一条钢鞭,就像电流由下而上迅速传递全身。
高尔夫要求心静体松的站姿和紧凑的身体张力。球杆在紧凑的身体张力下不断移动,形态不是静态的组合,而是三维力量的聚合。
右拳发力的人,左腿在前方支撑,右腿首先发难,巨大的力量由地面上传,经过身体传导到右臂,完成右拳的最终加速。
上杆时右腿支撑左腿发力,在上杆顶点瞬间互换。右腿收集和积蓄由双脚上传的垂直之力,透过关节杠杆将之转变为水平之力,形成扭转的加速。
武术中有许多不同的击打方式,源于不同的意念和目的:拍击意欲震动物体,刺击意欲击穿物体,捶击意欲压垮物体,切击意欲劈断物体。
高尔夫中的挥、劈、切、推也分别蕴涵不同的意念和目的。
学武之人出拳时掌心朝上向前加速,在碰撞的霎那迅速翻转,使得能量的释放更快、更准、更专注。就像下杆时上身解捻和触球前双腕翻转。
劈断砖瓦时会将加速意念延伸到击点后方,所需的能量愈大,意念延伸得越远。不止能激发更大的能量,驱赶所有的恐惧、疼痛,从而凝聚巨大的专注力。就像触球时加速的意念直到P4。
学武术的人讲究“勢”,如同狂风中弯曲的树。受到攻击时适当后撤,然后以更大的能量回击。上杆顶点的停顿、调头,身体承接上杆时积累的能量,下杆时释出更大的能量。行止间是协调的共振,不是停了再动。
在路上先生的博文提到“双手互搏”,力量间产生对抗,而非协调共振,切中要害。硬套上的几何图形,限制身体自由度,造成本能知觉逐渐迟钝,百弊而无一利。
让意念由内而生,后形于外,不管在别人的眼里是美是丑,却是属于自己本能的挥杆,武术练意练气而不练力,高尔夫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