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不要让自己陷进金钱的局中,读道德经帮你寻回真正的自己
今日头条 白老师讲课堂 2020-06-22
14:24:00
如今的社会,要说我们最离不开的一样东西就是:钱!
好像我们住在了被金钱围绕的牢笼里。
有人说:我们只有挣到很多的钱,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捍卫自己的权利。
是啊,这个社会让我们的欲望逐渐增长,让我们变得更加的现实。
现在有一句话非常的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很有人做到。
小白个人觉得真正能将这几个字付诸实践的,我觉得有一个人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白岩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在我们年轻气盛时,总觉得自己一身本领但没处施展,3000块月薪的安稳工资不是我们的归处,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月入几十万。
而白岩松告诉你,这种想法其实是一个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局呢?
他在采访中说:“我也可以在一个月内挣2000万,那就是去当一把评委,但是我总是害怕,挣钱变得这么容易了。”
于是白岩松就放弃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这么多钱。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白岩松在《道德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白岩松坦言,这句话让他寻回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足够的踏实起来。
大自然的规律是天之道让人有利而不让人受害,而人之道就是,做吧,结果是什么不用去争。
反观我们现在好多人,不以为意,先挣了一笔巨款,接着又挣了下一笔巨款;人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大,然后忘记初心,到了最后就会彻底劈叉。
而那些活得清楚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洪流之中,总是能看清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不得不说,有些人他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是说明他真的有常人难以做到的毅力和决心。“出于淤泥而不染”,真正能做得到的人,少之又少,白岩松就算其中一个。
点醒白岩松的生命之书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道德经》拉了白岩松一把,让他在乱世洪流中,依旧能保持自己的良知,坚定地做自己。
而之前白岩松在做客“乌镇文化讲堂”时,就曾说《道德经》是他的生命之书。
他也在这场演讲中提到了他与《道德经》结缘的故事。
白岩松在讲堂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成名太早,对于我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其实对谁来说都不见得是件好事。”
白岩松坦言,自己到35、6的时候自己的困惑还有很多,而他的两个困惑都因为《道德经》而受到启发。
第一个问题是私和无私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你得到的各方的赞誉越来越多,满了怎么办?
他说:"从《道德经》里,我翻译总结出“因其无私而成其私”,豁然开朗。
一切不必去考虑,做你该做的事情,当你真无私了,你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获取什么,你可能就安全了,从外在的角度来说是你“成其私”了,你突然获得了某种解放。"
当你不考虑很多因素,回到规律,回到这件事该做什么的本质上,这件事就靠谱了。
第二个问题是我对满的思考。水杯子满了,你这个杯子就再也倒不进去任何东西了,怎么办?泼掉它!"也就是让一切清零,回到事物的原点。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由此可见,《道德经》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就好像一位老者,为他指明了前行的路。
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说道:
“不读《道德经》一书,专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道德经》让白岩松能够在人生中做到更好的取舍。白岩松常常感慨,到底是什么样的夕阳流水,能启发出古人如此的智慧呢?老祖宗把经典都写完了,我们还一边撞南墙一边去揣摩。
《道德经》,可以说是历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即使在民族暂处落后的年代,只要想到祖上曾有这样高的智慧,我们就不会自卑;即使身处低谷,只要凭着书中思想,我们也终究会东山再起。
2000多年来,它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书是踏上进步的阶梯,读《道德经》则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巅,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它谈天地法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谈为人之道: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它谈处世原则: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古今中外的高人,谈起这部经典,已经不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而是一生读了多少遍。
我很希望每个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长的人,都应该把这书好好读读。
这样一本具有高境界的惊世之作,现在只要40元就可以带回家,一顿饭钱,就可以让你解开心中的困惑,用开阔的眼光看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