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与《寒夜》艺术风格上的异同
(2011-04-01 22:37:45)
标签:
杂谈 |
《家》和《寒夜》,通过叙写20、40年代,两个类型、年龄、层次都不同的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完成了几代知识分子灵魂的写照,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体现了作家创作风格由形成到发展,到日渐成熟的过程。
叙事的艺术
《家》采用的是“以小见大”“以斑窥豹”的叙述方法,其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线索的安排,是以家中人物的生死和家族的兴衰为顺序的。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完整的生活经历,这不仅为他们性格的形成和命运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也使整个叙事过程有自然的顺序和完整的构思。“家”就像一个时代的特写镜,它的兴衰史影射出时代发展的方向。
如果说《家》是粗线条的勾画,那么《寒夜》则是细线条的临摹。《寒夜》是以一个普通家庭中三个成员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生活琐事为内容,在叙述上力求俭朴,在平凡中缓缓前行。作者用忧伤哀婉的语调,讲述了《寒夜》这个苦难的故事,与这种忧郁的语言相一致的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深入挖掘人物的忧郁心理,折射出现实生活与人的生存愿望的失衡状态。
人物性格的刻画
《寒夜》更着重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来反映时代给人的心灵造成的扭曲和伤害。作者借助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刻画了汪文宣这样一个小人物的绝望和苦难。他也曾有过人生追求,但生存的艰难,残酷的现实侵蚀了他的人生信念,将他逼入了绝境,造成了他的心理扭曲。
语言的表达
《家》的语言简洁明快,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巴金难以抑制的激情外泄。作者常将人物置于特定环境,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人物激情的表白,表现内心情感。作品的语言不求精致深刻,倾向坦率,以情动人,整体上有一种冲击力,流泻着激荡奔放的情绪。从而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的同时,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悲欢,达到了心灵上的共鸣。
同样是抒情,《寒夜》比《家》更为含蓄深沉。《寒夜》力图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将叙述者隐藏起来,用一些声响、动作、画面等,客观地捕捉人物的心理。对于环境和生活的描写大多通过人物的感受和眼光流露出来,细腻精准的心理描写也是推动小说进展的重要方式。
《家》是巴金年轻时期的作品,酣畅淋漓地宣泄着自己爱憎分明的情绪,洋溢着青春的激情;而《寒夜》则体现着中年理性沉稳的写实风格,表现手法更为深沉冷峻,令人回肠荡气。从《家》到《寒夜》,巴金把简单的家庭斗争,新旧思想的冲突,上升为文化冲突及社会变迁下人性探索与人生思考,折射出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现实生活与人们生活愿望的失衡。所以,巴金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漫漫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