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喜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美丽邂逅:《丑角中国行》

标签:
即兴喜剧意大利喜剧《丑角中国行》中法文化之春娱乐 |
分类: 喜剧作品 |
"即兴表演对我来说,代表要大胆去冒险做任何事,即使偶尔会犯错,这不要紧。尝试去做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件事,相信你的本能。"——Thierry Auzer 《丑角中国行》导演
意大利即兴喜剧遇上中国传统戏曲会是什么样子?我一直期待着老师到中国来和京剧艺术家合作,结果被法国人抢了先。
法国常春花剧团(Théâtre des Asphodèles)的《丑角中国行》(Arlequin Navigue en Chine)是2010年的中法文化之春我最向往的剧目,可惜的是它只在北京上映两场。我看的是29号的第二场,连重看的机会也没有。好可惜。
故事讲一个中国元帅的千金被一位杀手(武生)弄到威尼斯试图加害,却因为一位小丑好心相助,死里逃生,结识了威尼斯商人的儿子奥达维尔。奥达维尔家境富裕、五体不勤,就好个诗歌伍的,懂得各国诗歌和语言——不知道16世纪哪来的汉语老师在威尼斯教他中文。不管怎样吧,奥达维尔无意中救了女扮男装的元帅千金一命,令她以心相许。他也被这个娇小玲珑的中国女娃娃迷得连指腹为婚的法国未婚妻都不要,摇着小船漂洋过海,喊着“小妹”追到中国来。
短短一个多小时精彩纷呈,千金小姐在大喜之日让小丑假扮自己推搪周旋拖住父亲好见她的情郎,小丑以水袖掩面,在父亲身后东躲西串,两人的每一个转身都精心设计,把喜剧效果推向极致。可以与之媲美的是灵感来自《三岔口》的一场:杀手/武生与小丑在黑灯瞎火中摸索,傻乎乎的小丑一不留神就要成为刀下鬼,却偏偏次次都逃过大劫,看得明烛高照的观众七上八下。这种手法收效,是因为导演老练精准地控制。这一幕让古典的中国戏曲在和欧洲喜剧的碰撞中重新焕发了神采。
法国艺术里浪漫的一面在剧中展露无遗,法国人对中国姑娘一见钟情,诉诸情感坦率直接,而且还尊重东方传统,两人间干净清爽,连手都没有拖。绝对是应该带小朋友来同乐的最好选择。
说到孩子们,简直要爱死那个嗲到几乎咽气的法国娇小姐。后排有个不到两岁的法国小男孩,憨态可掬,一到法国小姐出来就咯吱咯吱笑个不停,甚至大家笑声都停了他还兀自咯咯咯,观众不禁哄堂大笑。这个法国小胖孩就这样成了戏的一部分!
演出结束之后认识了剧本的作曲家Stephane,发型永远呈夸张的爆炸式,他也是把这个项目成功实现的制作人。他详细地告诉我这个中法合作项目的始末,充分满足了我对他们怎么以即兴喜剧工作坊排练的好奇。
导演Thierry Auzer则谈到在中国寻找演员时遇到的挑战。“他们对一些即兴的演出,或者在跟观众的互动上,可能从来没有做过,所以有点不知道怎么做。我觉得他们对一些事很难接受,像很难接受去做一些不美,不正确,或完全不是我想要的东西。他们很想把事情做好,他们总是要求准备时间,考虑时间、思考时间,这跟我要的完全相反。”
呵呵。Thierry,你说的正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http://s8/middle/680dac88t87ef0ef8dd27&690
http://s15/middle/680dac88t87ef0f6d695e&690
解放军大剧院 2010年5月28日,29日晚《丑角中国行》(Arlequin Navigue en 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