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月会议总结及一些问题的补充回答

(2010-09-21 07:17:34)
标签:

母乳喂养

辅食添加

婴儿营养

分类: 集中问答

每次会议结束后,我的脑子都会经历一场风暴。一是会思考会议时那些地方处理的不够好,哪些问题回答的不够妙。二是由于讲话和思考过度而发一场异常严重的偏头痛。

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妈妈和宝宝,还有不少爸爸和外婆奶奶。还见到了去年的一些爸爸妈妈,宝宝们都长大了,真令人激动。每次关于辅食的聚会总是人数众多,可见大家对这个话题的重视。的确现在吃的东西多了,可是好好吃饭的孩子少了。食色性也,这人最自然的本能之一的吃,仿佛成了大家的心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其实,任何自然的事物,真的需要顺其自然。而很多人为的干预,往往不能顺应自然。再者,吃的意义有很多,而吃下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可惜的是,很多人把吃下去当成了吃的全部目的。我们的宝宝不是填鸭,所以不要填也不要塞。重要的是能力,态度,心情和习惯。

有个妈妈提出了个很好的问题:到底该给宝宝吃多少?每种营养素的量是多少?这是个非常好也非常大的问题。每个宝宝都不一样,年龄,体重都不同,每个宝宝对各种食物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可以说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的饮食的确是一个挑战。而且,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的饮食,也没有具体的数量规定。我也不认为套用两岁以上的数据是合适的。如果一定要讲出个数字,那么可以说,一个两岁以内的学步儿大致每日所需的热量不超过1300卡,年龄小或体重轻的宝宝所需要的就更低些。而饮食原则是食物多样化,少量,忌过多甜食和果汁,忌强迫喂食。那么这1300卡的热量,主要从哪里来呢?首先,母乳就能提供主要的热量,这对1岁以内的宝宝更为重要。每30毫升的母乳大约就提供20卡的热量。一个宝宝大概每天可以从母乳里得到400-900卡的热量。或许这样的数字对于妈妈们来讲是一种压力。对于上班的妈妈,她们会开始注意挤奶量,然后担心宝宝没吃够。对于亲喂的妈妈,更担心宝宝到底吃了多少奶了呢?而剩下的热量需要从辅食里得到。比如50克瘦牛肉大约提供100卡的热量。那么对于很多小宝宝来讲,50克牛肉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了。如果再细分到各种营养素,估计很多妈妈要“崩溃”了。

事实上,尽管宝宝每天在快速成长,每天都精力充沛的活动着,但是他们所需要的食物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少。而且宝宝不喜欢尝试新的食物,对吃兴趣不大等现象都是正常的。因此,只要你的宝宝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活跃,大小便正常,就表示他得到了应该要的食物热量。千万不要为了达到所谓的“规定量”而追着宝宝喂食。也不要为了宝宝不好好吃饭就愁眉不展。有时候,宝宝喝了一杯果汁,就可能喝下200卡的热量,这就不能怪他对其他食物没有兴趣了。所以,之前提到的原则尽管是比较模糊的,但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人和人的差异是巨大的。就我们成年人来说,2000卡/天的热量好像是个标准数据。普通人,倘若任由自己的感觉来吃的话,一天吃下去3000卡也是很正常的。而另一方面,如果能合理安排饮食,注意搭配,那么一天吃1400卡,不但能维持良好的体形,而且身体也会健康,并且不感到饥饿。这都需要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和对食物及营养的深刻研究。我自己每天吃约1600卡,其中蛋白质100克,也就是要吃500克的牛后腿肉,碳水化合物120克,也就是400克的米饭,还有少于50克的脂肪(其中10克是深海鱼油),还有一个水果和不限量的蔬菜。如果我某天运动训练量大,则增加一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这样的饮食对于一般人来讲是比较难实现的。因为大多数家庭的饮食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偏高,而蛋白质偏少。比如一个菜就用上50克的油是很常见的,一碗3两的面条就能提供将近100克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如果妈妈们真的对饮食营养有兴趣的话,可以学习一下。从研究食物成分表开始。当然,任何学习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千万不要因此而恐慌了。

还有一个妈妈的问题是,哺乳期妈妈可以喝茶,咖啡和啤酒吗?回答是可以的,只要适量。比如一小杯150毫升的咖啡是合适的。当然妈妈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宝宝有过度兴奋,睡眠异常,那么可能和你和的咖啡和茶有关。啤酒有时还用来做催奶的偏方。一个原则是,你能感觉的到里面的酒精,那么你的宝宝也可能感觉到。因此,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啤酒,应该无碍。但是倘若不胜酒力的妈妈,千万不要为了催奶或者应酬而强迫自己喝,而酒量惊人的妈妈,也不要毫无顾忌的畅饮。这对红酒也适用。酒,无论是哺乳期还是其他时期,都非必需的。应时应景,适量饮用未尝不可。但是不要贪杯和依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