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铜事件
(2011-11-29 16:08:52)
标签:
财经刘其兵中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国储局杂谈 |
分类: 基本面分析 |
从2001 年11 月7
日每吨1336美元反转以来, LME铜价累计上涨650%,牛市持续七年。其中在06年5月11日,期价最高曾上冲到8780美元.
面对牛气冲天的行情,我们不禁思索:传统思维中的供求关系到底对铜价还能否起作用?铜市场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支持了当前铜价的超级牛市?因为目前的行情仍在发展,一些资料仍属高度机密,所以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本文不在这做以解答。我想从侧面为各位展示一个在其中发生的一个事件:国储铜事件
事件起因:从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其建立空头头寸以来,铜价一直都在稳步上升,这些空单无疑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此时该交易员刘其兵却神秘的失踪了。
刘其兵,何许人也?据悉:湖北籍的刘其兵是武汉大学的高材生。1990年他从该校国际金融系毕业后不久,就来到国家物资储备局系统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到发生国储抛铜事件时,刘的职务已是国储所属国家物资调节中心进出口部主任,属处级干部。据悉,该中心为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和从事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他喜欢国画和相扑,为人沉默寡言,深居简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0号的东方大厦9层,曾经是刘在上海的办公地点。因为周围有高耸的浦项广场和期货大厦,不做期货的人很难感觉到有这样一座灰土色矮楼的存在。穿过东方大厦4层的一个联体走廊,就可以到达原上海商品交易所(1999年前,铜曾在此交易),仅一条马路之隔,就是上海期货交易所。
去过刘其兵办公室的人都知道,除了墙上挂着两幅显眼的水墨花鸟国画外,没有其他更多的摆设。“刘总这人太朴实了,没有什么特色,干大事就要这个样子,要稍微低调一些”,在上海的期货圈内,大家都管他叫刘总。据刘以前的一位经纪人说“他曾经是我的一个客户,但几乎不和我讲话,只管下单。他很喜欢听我分析行情,但从不发表意见,不过信誉很不错。”即使和他接触几年的人,也记不清楚他到底说过哪些话。由于平时只是谈工作,不谈私事,所以在上海的期货圈内,大家都视他为神秘人物。
刘可谓是国储十年来精心培养出的首位核心交易员。据透露,刘在1995年获得了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为期半年的实习机会,刘其兵协助建立了连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国家物资储备局的电脑网络。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和众多中国投资者一样,在整轮大牛市中,刘其兵大多数时间是做空的。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上海铜价在18000元和2万元附近时,刘就开始不停地做空了。那时候,有人经常到他办公室劝其放弃这样的操作,但刘对此不置可否,只是“呵呵哈哈”笑而了之。在外人看来,刘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熟悉铜期货交易的人都清楚,国储每次大手笔的进出,一般都会造成上海期铜价格的剧烈波动。相比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刘其兵一直认为上海市场容量太小,交易很容易被发现。“抛10万吨铜都很难”,刘曾经对他周围的人说。据悉,同样是20万手的总持仓量,上海的市场规模仅为伦敦的十分之一。接近他的人分析,这表明他那时已有一点赌性了。
而随后通过国内某大型境外期货套保资格企业,在LME成功帮助国储接下20万吨储备铜的事实,更让刘深信自己能够在境外交易中大显身手。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刘其兵在伦敦的培训经历,通过某大型国企的介绍,刘通过多家期货经纪商签署约定进行分仓,以降低交易风险。有消息称,此次国储抛铜事件涉及到其中的8家期货经纪商,LME圈内会员Sempra 是其中仓位最大的一家。
独揽交易大权
据了解,即便是通过伦敦的期货经纪商交易,刘其兵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上海和北京。LME圈内交易商指出,和刘共事的另一位交易员被剥夺下单权利,可能为该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严格意义上讲,不能说刘是国储的交易员,也不能说是操盘手。他只是国储委托办理物资交易的一名工作人员”,一位国企官员说,“因为物资调节中心是一个事业法人单位,所以国储所说的刘其兵不属于国储局的人也没有错”。而有关部门“初步调查”的结果认为,此次事件的责任可能集中在刘其兵一个人身上。
事件进展:
从2001年10月开始,国际铜价一路走高。其中国际基金作为铜期货市场上的多方,一直以“中国需求”作为炒作题材,一路推高铜价:从2000美元、3000美元直到每吨4000美元。。。。。
这使得中国的铜成本飙升不已。中国现在每年铜需求是400万吨,进口量是240万吨。
从年初开始,中国就一直在说服世界:中国对于铜需求并不是很高,并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做空,用以表明中国看跌铜价的立场。但铜价并不为中国行为所动,仍一路高歌猛进。
因此,早在外电没有报到刘其兵失踪以前中国就开始了抑制铜价的系列举措。
2005年10月30日,国储局召开会议,就国际铜价问题进行研讨。会议之后,国储局对外宣布,将在近期向市场抛售3万到5万吨铜。
11月9日,国储局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发布通告,宣布为抑制中国的铜价,中国将向市场抛出一定数量的储备铜。
几乎同时,发改委和中国财政部还联合对外宣布,将取消实施多年的对进口铜的关税补贴。此前,由于中国缺少铜,政府对于进口铜的企业给予了一定数量的税收减免。
从这些措施不难看出,中国政府正试图向外界表明,中国对于铜的需求并不像外界所传闻的那样巨大和迫切。中国政府冀望于此,抑制目前高企的铜价。或者可以说,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柔性政策来平抑国际铜价。
在11月13日后,外电纷纷披露,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操作失误,在LME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此后,国际铜价一路走高,在过去两个月内每吨价格上涨了600多美元,到11月15日还创下每吨4174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根据LME的规定,如果在12月21日到期前把现货铜交到金属交易所核准的仓库内,就无需花巨资来砍仓;否则,按照目前价格,国储局将不得不为此付出8.3亿美元。
11月16日,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在北京的国宏大厦公开拍卖2万吨库存铜,同时宣布将在一周后再抛售2万吨。市场普遍预计,国储局将一共抛售8万吨铜。
国储局此举是为直接打压此前外电所报道的、中国交易员做空失误的消息而一路高升的国际铜价,从而降低中国用铜的成本。
但伦敦铜价并未因此下挫,17日,伦敦铜的期货价格为每吨4177.5美元,前一天是4155美元。中国打压国际铜价的努力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为此,国储局抛出了一张王牌:放风说国储局拥有130万吨铜库存。
一直以来,国储局掌握的铜储备数量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此次将这个机密抛出的用意很简单,就是告诉世界,中国政府有能力抑制铜价。
11月17日,国储局官员表示,中国交易员刘其兵在伦敦市场上所持有20万吨空头头寸属于个人行为,该人也不再是政府雇员。
11月23日,国家储备铜第二次公开拍卖2万吨,有6629吨铜流拍。LME铜价跌至每吨4020美元的两周低位附近,在尾盘时回升至4098美元。
11月30日,国储局第三批2万吨储备铜公开拍卖,再有6100多吨流拍。同时,LME铜价创下每吨4270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国储第三次抛铜压价的意图再度落空。
12月7日,国储局第四批2万吨储备铜公开拍卖,再度遭遇大面积流拍,仅成交3700吨。国际铜价依然逆市上涨,创下期铜百年来最高记录——4466.5美元/吨。
12月12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坦言,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国储铜”事件代价惨重。这也是国内政府高官首次对“国储铜”事件作出回应。
离12月21日一天一天的近了,一场大战似乎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一方是拥有千亿美元的国际基金;一方是手握769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130万吨现货铜的中国。目前,战斗双方已投入大量资金,二者均骑虎难下。可以肯定,这肯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无论结果如何,必将载入史册。
因些在12月21日之前,期货圈内纷纷传言事件可能的三种走向:
一:不认帐或协议平仓
当时市场上还存在对国储可能不认帐的担忧,如果确实没有相关书面授权文件,国储确实有可能选择这种策略。在这种策略下,基金在逼空将如何收场?因为如果国储不认帐,到头来基金将为自己阴谋买单去了,至于最终如何分配盈亏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市场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应。由于逼空国储目的最终落空,在以后的运做过程中,基金还是会寻机抓住中国头寸的,或者是需求买盘,或者是反套卖盘。只要中国机构的头寸够大,诱杀仍是国际炒家时时准备实施的阴谋。也许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双方以某个都能接受的价格平仓,避免市场局势的更加恶化。而平仓后铜价可能迅速回落。
二:选择实物交割
铜期货价格将在国储强烈打压下呈现震荡调整走势,由于选择实物交割必然会存在将来回补库存的问题,因此,国际炒家虽然短期遭受打击,但其必然还会重新组织实力伺机进行反击,价格将在总体震荡格局中表现为缓跌急涨格局。选择实物交割,将导致国内铜价补涨的压力将大大增强。
三:选择对冲平仓
这也是目前国际市场普遍的猜测,这种情况下,国际基金极有可能借中国机构斩仓之机乘势了结获利并反手抛空,这种格局一旦形成,国际铜价将有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暴跌走势。这将会缓解国储在国内强行打压铜价、调控市场的压力,但鉴于比价关系明显扭曲,因此LME暴跌初期,国内将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跌。直至内外比价趋于合理时,市场再重新选择趋同的方向。
2005年12月21日因为“国储铜事件”而变得格外引人关注。但是21日LME期铜市场却出奇地风平浪静。知情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提前获悉国储局选择了部分交割,即向伦敦交易所交付5万吨现货铜,其余15万吨的空单展期到远期。市场人士指出,国储目前以3.7亿元左右的亏损,换得了短期的风平浪静,但是与国际基金的对决还将继续,最后的结局还没有出现……国储与国际基金的较量仍在继续下去………
扑朔迷离的结局
05年12月21日以后,铜价一路飞涨。尤其是06年3月9日到5月11日以来,LME期铜价格由4800美元涨到了创纪录的8780美元.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上涨了82%。尤其是自期铜突破每吨6000美元以后,价格突然出现加速上涨,经常看到每天上涨400至500美元的情况,而之前每天最多才上涨100或200美元。这显然是大规模的空头回补行为所至。
市场人士认为,铜价在二个月出现如此飙升,部分原因在于有大型投资者回补了空头头寸。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铜市场参与人士昨日称,过去几周,数家持有大量空头头寸的投资者已放弃抵抗,对空头头寸进行了回补。其中,中国国储局及Ospraie
Management在过去两个月内,都对其持有的大量空头头寸进行了回补。Ospraie
Management是一家专注于大宗商品交易的对冲基金,规模达40亿美元。
有市场消息称,国储局可能对剩余的空头头寸进行了大部分的回补,该部分头寸可能超过10万吨。业内人士认为在去年这批头寸交割日之时,国储局选择了结清部分头寸,并将剩余部分展期至今年及明年。本来将部分头寸进行展期,是从长计议,以时间换得空间,期望未来铜价会下跌,才有可能减少损失。但是铜价一涨再涨,没有丝毫下跌的迹象。“国储局可能意识到铜价不会下跌,只能选择平仓,否则将会有更大的损失。国储局不得不认输了。”
就在国储认输以后,LME铜立既走出一波下跌行情。低点最低至5200点,随后,随着整个商品市场上牛市又逐步上扬。但结止目前,周边商品如:黄金、铅、锡,原油等都屡创新高时,铜的价位始终没有突破06年5月11日的高点。
国储在LME的这些头寸到底怎样,虽然期货市场人士根据种种市场现象做出了很多猜测,但截至目前,国储局依然在保持沉默。
事件起因:从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其建立空头头寸以来,铜价一直都在稳步上升,这些空单无疑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此时该交易员刘其兵却神秘的失踪了。
刘其兵,何许人也?据悉:湖北籍的刘其兵是武汉大学的高材生。1990年他从该校国际金融系毕业后不久,就来到国家物资储备局系统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到发生国储抛铜事件时,刘的职务已是国储所属国家物资调节中心进出口部主任,属处级干部。据悉,该中心为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和从事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他喜欢国画和相扑,为人沉默寡言,深居简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0号的东方大厦9层,曾经是刘在上海的办公地点。因为周围有高耸的浦项广场和期货大厦,不做期货的人很难感觉到有这样一座灰土色矮楼的存在。穿过东方大厦4层的一个联体走廊,就可以到达原上海商品交易所(1999年前,铜曾在此交易),仅一条马路之隔,就是上海期货交易所。
去过刘其兵办公室的人都知道,除了墙上挂着两幅显眼的水墨花鸟国画外,没有其他更多的摆设。“刘总这人太朴实了,没有什么特色,干大事就要这个样子,要稍微低调一些”,在上海的期货圈内,大家都管他叫刘总。据刘以前的一位经纪人说“他曾经是我的一个客户,但几乎不和我讲话,只管下单。他很喜欢听我分析行情,但从不发表意见,不过信誉很不错。”即使和他接触几年的人,也记不清楚他到底说过哪些话。由于平时只是谈工作,不谈私事,所以在上海的期货圈内,大家都视他为神秘人物。
刘可谓是国储十年来精心培养出的首位核心交易员。据透露,刘在1995年获得了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为期半年的实习机会,刘其兵协助建立了连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国家物资储备局的电脑网络。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和众多中国投资者一样,在整轮大牛市中,刘其兵大多数时间是做空的。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上海铜价在18000元和2万元附近时,刘就开始不停地做空了。那时候,有人经常到他办公室劝其放弃这样的操作,但刘对此不置可否,只是“呵呵哈哈”笑而了之。在外人看来,刘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熟悉铜期货交易的人都清楚,国储每次大手笔的进出,一般都会造成上海期铜价格的剧烈波动。相比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刘其兵一直认为上海市场容量太小,交易很容易被发现。“抛10万吨铜都很难”,刘曾经对他周围的人说。据悉,同样是20万手的总持仓量,上海的市场规模仅为伦敦的十分之一。接近他的人分析,这表明他那时已有一点赌性了。
而随后通过国内某大型境外期货套保资格企业,在LME成功帮助国储接下20万吨储备铜的事实,更让刘深信自己能够在境外交易中大显身手。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刘其兵在伦敦的培训经历,通过某大型国企的介绍,刘通过多家期货经纪商签署约定进行分仓,以降低交易风险。有消息称,此次国储抛铜事件涉及到其中的8家期货经纪商,LME圈内会员Sempra 是其中仓位最大的一家。
独揽交易大权
据了解,即便是通过伦敦的期货经纪商交易,刘其兵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上海和北京。LME圈内交易商指出,和刘共事的另一位交易员被剥夺下单权利,可能为该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严格意义上讲,不能说刘是国储的交易员,也不能说是操盘手。他只是国储委托办理物资交易的一名工作人员”,一位国企官员说,“因为物资调节中心是一个事业法人单位,所以国储所说的刘其兵不属于国储局的人也没有错”。而有关部门“初步调查”的结果认为,此次事件的责任可能集中在刘其兵一个人身上。
事件进展:
从2001年10月开始,国际铜价一路走高。其中国际基金作为铜期货市场上的多方,一直以“中国需求”作为炒作题材,一路推高铜价:从2000美元、3000美元直到每吨4000美元。。。。。
这使得中国的铜成本飙升不已。中国现在每年铜需求是400万吨,进口量是240万吨。
从年初开始,中国就一直在说服世界:中国对于铜需求并不是很高,并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做空,用以表明中国看跌铜价的立场。但铜价并不为中国行为所动,仍一路高歌猛进。
因此,早在外电没有报到刘其兵失踪以前中国就开始了抑制铜价的系列举措。
2005年10月30日,国储局召开会议,就国际铜价问题进行研讨。会议之后,国储局对外宣布,将在近期向市场抛售3万到5万吨铜。
11月9日,国储局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发布通告,宣布为抑制中国的铜价,中国将向市场抛出一定数量的储备铜。
几乎同时,发改委和中国财政部还联合对外宣布,将取消实施多年的对进口铜的关税补贴。此前,由于中国缺少铜,政府对于进口铜的企业给予了一定数量的税收减免。
从这些措施不难看出,中国政府正试图向外界表明,中国对于铜的需求并不像外界所传闻的那样巨大和迫切。中国政府冀望于此,抑制目前高企的铜价。或者可以说,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柔性政策来平抑国际铜价。
在11月13日后,外电纷纷披露,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操作失误,在LME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此后,国际铜价一路走高,在过去两个月内每吨价格上涨了600多美元,到11月15日还创下每吨4174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根据LME的规定,如果在12月21日到期前把现货铜交到金属交易所核准的仓库内,就无需花巨资来砍仓;否则,按照目前价格,国储局将不得不为此付出8.3亿美元。
11月16日,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在北京的国宏大厦公开拍卖2万吨库存铜,同时宣布将在一周后再抛售2万吨。市场普遍预计,国储局将一共抛售8万吨铜。
国储局此举是为直接打压此前外电所报道的、中国交易员做空失误的消息而一路高升的国际铜价,从而降低中国用铜的成本。
但伦敦铜价并未因此下挫,17日,伦敦铜的期货价格为每吨4177.5美元,前一天是4155美元。中国打压国际铜价的努力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为此,国储局抛出了一张王牌:放风说国储局拥有130万吨铜库存。
一直以来,国储局掌握的铜储备数量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此次将这个机密抛出的用意很简单,就是告诉世界,中国政府有能力抑制铜价。
11月17日,国储局官员表示,中国交易员刘其兵在伦敦市场上所持有20万吨空头头寸属于个人行为,该人也不再是政府雇员。
11月30日,国储局第三批2万吨储备铜公开拍卖,再有6100多吨流拍。同时,LME铜价创下每吨4270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国储第三次抛铜压价的意图再度落空。
离12月21日一天一天的近了,一场大战似乎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一方是拥有千亿美元的国际基金;一方是手握769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130万吨现货铜的中国。目前,战斗双方已投入大量资金,二者均骑虎难下。可以肯定,这肯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无论结果如何,必将载入史册。
因些在12月21日之前,期货圈内纷纷传言事件可能的三种走向:
一:不认帐或协议平仓
当时市场上还存在对国储可能不认帐的担忧,如果确实没有相关书面授权文件,国储确实有可能选择这种策略。在这种策略下,基金在逼空将如何收场?因为如果国储不认帐,到头来基金将为自己阴谋买单去了,至于最终如何分配盈亏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市场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应。由于逼空国储目的最终落空,在以后的运做过程中,基金还是会寻机抓住中国头寸的,或者是需求买盘,或者是反套卖盘。只要中国机构的头寸够大,诱杀仍是国际炒家时时准备实施的阴谋。也许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双方以某个都能接受的价格平仓,避免市场局势的更加恶化。而平仓后铜价可能迅速回落。
二:选择实物交割
铜期货价格将在国储强烈打压下呈现震荡调整走势,由于选择实物交割必然会存在将来回补库存的问题,因此,国际炒家虽然短期遭受打击,但其必然还会重新组织实力伺机进行反击,价格将在总体震荡格局中表现为缓跌急涨格局。选择实物交割,将导致国内铜价补涨的压力将大大增强。
2005年12月21日因为“国储铜事件”而变得格外引人关注。但是21日LME期铜市场却出奇地风平浪静。知情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提前获悉国储局选择了部分交割,即向伦敦交易所交付5万吨现货铜,其余15万吨的空单展期到远期。市场人士指出,国储目前以3.7亿元左右的亏损,换得了短期的风平浪静,但是与国际基金的对决还将继续,最后的结局还没有出现……国储与国际基金的较量仍在继续下去………
扑朔迷离的结局
有市场消息称,国储局可能对剩余的空头头寸进行了大部分的回补,该部分头寸可能超过10万吨。业内人士认为在去年这批头寸交割日之时,国储局选择了结清部分头寸,并将剩余部分展期至今年及明年。本来将部分头寸进行展期,是从长计议,以时间换得空间,期望未来铜价会下跌,才有可能减少损失。但是铜价一涨再涨,没有丝毫下跌的迹象。“国储局可能意识到铜价不会下跌,只能选择平仓,否则将会有更大的损失。国储局不得不认输了。”
就在国储认输以后,LME铜立既走出一波下跌行情。低点最低至5200点,随后,随着整个商品市场上牛市又逐步上扬。但结止目前,周边商品如:黄金、铅、锡,原油等都屡创新高时,铜的价位始终没有突破06年5月11日的高点。
国储在LME的这些头寸到底怎样,虽然期货市场人士根据种种市场现象做出了很多猜测,但截至目前,国储局依然在保持沉默。
前一篇:走势形态的演变与操作
后一篇:量比道破个股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