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手记(4)元代书法与杂剧
(2022-12-04 16:50:52)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杂谈教育 |
分类: 读书扎记 |
读书手记(4)元代的书法与杂戏
元朝对中国的治理成效关鍵是汉化。忽必烈请教儒学治国,改革蒙古旧制,提倡文治,及后世恢复科举,劝课农桑,效法中原王朝传统政治体制等。
元朝可圈可点的事:如行省是一创造沿用至今;西藏正式纳入管辖;全面通行纸币;棉花种植扩大纺织业繁荣;重视商业、商税收入相当全国收入的十分之一;开通了从太刘家港经崇明、成山角、威海、蓬莱到天津的海运路线,制造了8000一9000石的特大海船;先后开挖了山东段济州河,会通河,河北段的通惠河,奠定了从杭州到大都京杭大运河的格局。
元朝具有蒙古特色的统治手段,是把全国人民分成四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准河以北原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南人(南宋遗民)。一方面在法律面前各个等级极不平等;另一方面汉人、南人的上层人物大量进入统治阶层,据《元典章.》统计:朝官中汉人、南人占55%以上,京官中汉人、南人占70%,外任官员中占71%。,《国史十六讲》中说:可見民族问题说到底是一个阶级问题,民族歧视本质上是阶级歧视。这种看法算是个新视角研究民族问题吗!
宋代书法到苏轼、黄庭坚、米芾时期达到新高潮。相对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轻法的倾向尤为明显,由于他们都是诗、书、画兼通的大文人,因此书法艺术具备很高的文化品格。南宋,金代国势衰微,善书翰者众多,但皆不足领袖一代,再创新风,书风转折要等到元代。
元代高压的社会文化氛围迫使文人不得不避开政治上的进退,沉潜入自我人生,客观上有助于平和蕴藉的书风形成。文人画的兴盛又使书法转化成一种题画的艺术语汇,诗、书、画、印汇成一统,互相配合,以便取得一致的画面神韵。因此,崇法、尚韵开始合流,唐代法则与魏晋风韵造就了众多元代书家,趙孟頫是书坛领袖,影响深远。《中国艺术》》书介绍,趙孟頫书法初学钟繇、褚遂良、智永,后深入学习二王,中年以后形自己的面目。这就是世人常说的“趙体”。他的书法集各家之长,讲究用筆,结构构谨严。行筆婉转流畅,结构骨肉停均,深受人们喜爱。60岁以后,书风变得苍老而洒脱,筆力愈加深湛,结构章法渐入佳境。书风尚法度而求神韵,两者并举而不偏废,终于成为划时代的大家,对元以后书画艺术产出巨大影响。
趙孟頫出身趙宋皇族,11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教养成人。自幼聪慧,过目不忘,下筆成文。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軍,宋亡后一度居家习文。至元二十三年,元世祖在江南“搜访遗逸”,他由此出仕,连续为官五朝,四海闻名。他为元朝官员时,已在文化界出名,适合统治者需要。记得有史学家们说过,文天祥、陆秀夫后,汉族文人再无气节可言,这位五朝元老在人们眼中的“逆子家臣”终其.一生,都在内心和不安中挣扎。他的诗,
《岳鄂王墓》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古今文学名篇》也选录了此诗。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列。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两部分,不少杂剧作家也是散曲作家。它是在金院本的基础孕育、发展而成。它的成熟与社会环境、政治因素、观众心理、文化形态诸多因素密不可分。学者分析,元朝把知识分子打入最底层,不得意者走进勾舍瓦栏,把法制之梦、团圆之梦、缅怀之梦,诉诸筆端,反对时政黑暗,揭露贪官污吏,反正统思想,歌颂离经叛道,点化社会真实,憧憬美好未来,从根本上扭转了戏曲娱乐为主旨倾向。元杂剧的成就与知识分子全心身投入是分不开。那时作家与民间艺人交住,自己也粉墨登串演角色,熟悉戏,了解观众,推动了元杂剧兴盛。随着元朝大一统,杂剧遍布中华大地,民族融合使元杂剧增添了剽悍、雄渾、刚劲色彩。元杂剧“四折一楔”的结构,“一人主唱”的特点,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等,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迅猛地跻身于中国文化艺术行例。《中国文艺-戏曲篇》介绍元杂剧时代,是作家如群星闪烁,作品如霞,流光溢彩的时代。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扑、郑光祖等是作家中间佼佼者。作品以公案戏形出现当如《窦娥冤》、《蝴蝶梦》、《友栏记》、《陈州粜米》等,书写社会不平,官黑暗,冤案众多,呼唤“包青天”为民伸张正义,受到群众欢迎;《汉宮月》、《梧桐雨》表现帝王后妃衰婉缠绵;《趙氏孤儿》写忠烈之士;《李逵负荆》抒发替天行道精神;《西厢记》,《柳毅传书》等写出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看到这些戏名似乎很熟悉,其买是这些内容在昆腔、京剧等戏曲中得到重复演释。
关汉卿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伟大戏剧家。他著有元杂剧67部,有15部曲白俱全。他在<<窦娥冤>>中塑造了位中国古代婦女典型形象,屈死魂不散,托梦做了官的父亲,始得昭雪。她在戏中为表明受冤屈残酷誓愿,“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一腔热血溅血练。”,这柔弱女子声音震撼了多少观众心,这是关汉卿的成功与骄傲。
《古今文学名篇》《中国艺术》两书中都收录这剧戏词:
【正宫】(滖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哎,只彦得两泪泪涟涟。
窦娥面对死亡绝望呼喊,罵天、罵地、罵人、控诉这吃人的黑暗社会。是何等悲愤!从这段文字足可是关汉卿的文学功底深厚。从艺术实践和戏本数量上比较,关汉卿足可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媲美。
王实甫是暖色调爱情戏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西厢记>>影响中国人的恋爱观,主旨“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早已成为国人对男女恋人的最美好祝福。<<西厢记>>是古典名著中的精品,已有英、德、法、日、意大利、拉丁文等多种译本传世。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著有杂剧15种,今存(汉宫月),(青衫泪),(岳阳楼)等6部。他还是元前期著名散曲作家。但在我们的记忆中,还是那秋思之祖“【越调】天净沙”更为深刻°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