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杨诺)

(2010-10-22 11:51:28)
标签:

教育

分类: 成员课例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执教:杨诺

                       班级:泰伯实验学校六(2)班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想做个调查,我想知道你最喜欢什么课?为什么?我猜想你们最喜欢上体育课。

1:我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上我们可以尽情地玩游戏。

师:恩,体育课我们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真好。

2:我喜欢上音乐课,没有什么理由就是喜欢。

师:呵呵,多好的回答啊,听着音乐一定给你的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妙感觉。

3:我喜欢美术课,恩……

师:呵呵,你是不是觉得美术可以将美好的画面变成永恒的画面啊。

师:有喜欢语文的吗?(大多数学生举手)

4:语文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

师:你真爱学习,真好!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语文特别神奇,世界所有美好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出来。(板书:好——语言)

一、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引出安塞腰鼓。

1听音乐,说感受

师: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不同的地域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来听听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

A听《梦里水乡》,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1:很优美

2:很舒缓

师:是的多水的江南表现的是柔美的风格,作为江南人的我们习惯也陶醉于这种风格,那是属于我们江南的味道。

B听《黄土高坡》

1:高亢嘹亮

2:豪情万丈

师:不错广袤的黄土高原承载的是粗犷豪迈的元素。(板书:黄土高原)

2引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方热土?

出示图片,教师描述:黄土高原他是那么的苍凉和贫瘠,这里的人民是非常的朴实,虽然他们的生活条件是那么艰苦,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富裕的。还记得记得孙友田曾说过“黄河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学生脱口而出)”,在这里从不缺少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那是黄土高原人民对这方热土的深情的赞歌。

3引出安塞腰鼓

在黄土高原的安塞就长出来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板书课题),作家刘成章曾经对它有这样的描述(出示)“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是打不得安塞腰鼓的

1

全体读

师:起初听了这段话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我是打心眼里的不服气,但当我读了他写的散文《安塞腰鼓》后震撼了,它彻底地征服了我。他使我有立马想朗读的冲动,想听吗?

二、体味安塞腰鼓浓烈的艺术魅力

1教师范读,体会动静结合的妙处。

请大家仔细听我朗读,我在读击鼓前、击鼓时、击鼓后的时候气息、节奏、情绪有着什么样的变化?(播放视频,师范读)

师:你听出了怎样的变化?

1:我觉得击鼓时是闹腾腾的。

2:击鼓前很静

师:那击鼓后呢?

生:也很静

师:你觉得我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静是为了突出闹。

师:说得好,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使整篇文章富有节奏。

2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艺术特点

师:请大 家学着老师的朗读的方法,试着自由读课文,体会动静结合的妙处,同时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

师:请大家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

1:我读出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

2:我读出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安塞腰鼓。

3:我读出一个壮丽的安塞腰鼓。

4:我读出一个振奋人心的安塞腰鼓。

师:请你把你们的这种感觉带到对课题的朗读中去好吗?

以上四位同学逐一读

师:读得真好,不过老师能让你们读得更好,信吗?(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看来同学们也被这安塞腰鼓感染了,难怪刘成章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3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的作用。

师: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这句话在文章出现了几次,他们在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出现了四次

2:他们的作用都是承上启下

师:很好,既是对上一段文字的强调、总结,又引出了更好的一个安塞腰鼓,并使文章层次分明。

4分组研读安塞腰鼓好在哪,品味腰鼓表演的艺术魅力、感受后生们粗犷豪迈的性格,以及对民族祖国的热爱,对生命的讴歌。

这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呢?四个层次分别请四个小组分别研读,与并用安塞腰鼓好在                 ,你看(听)                     的方式与同学交流。

学生默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

A第一组交流

1: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你看:一锤起来就……安塞腰鼓。

 

师:是啊,刚才还是那么的静悄悄,一转眼(出示)“黄土高原爆出……安塞腰鼓”

生齐读

 

师:这舞蹈是怎样的壮阔啊?

 

师生对读:

瞧这里有像骤雨一样急促的( 鼓点   );

……

像斗虎一样强健的( 风姿    )。

师:这舞蹈是怎样的豪放啊?

看这鼓点像骤雨一样( 急促  

……

这身姿像斗虎一样( 强健   )。

 

师:这舞蹈是怎样的火烈啊,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

斗虎一样,(    强健的风姿    

这是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啊!

学生齐读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教师引读: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  燥热了   

……

使困倦的世界变得(  亢奋了   )。

师:冰冷变成燥热、恬静变成飞溅、困倦变成亢奋,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神奇的变化,这是个奇迹呀,谁做到了——安塞腰鼓

我们要惊叹:

生齐:好一个安塞腰鼓!

 

B第二组交流

生:安塞腰鼓好在沉重的鼓声,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隆隆、隆隆、隆隆。”

师:此时此刻天地之间只有一种声音“隆隆,隆隆,隆隆”,多么沉重的鼓声啊,这鼓声使山崖动了,这鼓声使人的心动了,这鼓声使世间万物都动了。

师生想象读:听这鼓声碰撞在古老的战国编钟上,               

这鼓声碰撞在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上,          

这鼓声碰撞在这广阔的黄土高原上,             

这鼓声碰撞在华夏大地上,            

这鼓声还可以碰撞在             

1:万里长城

2:天安门广场

师: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就是安塞腰鼓的鼓声它超越时空、超越地界,它震耳欲聋,惊天动地啊!

我们要惊叹呀:

生齐:“好一个安塞腰鼓!”

C第三组交流

安塞腰鼓好在击鼓的后生,看“后生们的胳膊……威逼你”

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啊?

生:元气淋漓

师:瞧

生齐:这群后生们的胳膊有力地……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师:在安塞腰鼓中我们是如此鲜明的感受后生鲜活的生命啊,因为

女生齐: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师:这是多么活跃的生命啊因为

男生齐: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师:这是多么强盛的生命,因为

众生齐: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这是就是生命的力量啊(板书:生命的力量)

我们惊异……奇伟磅礴的生命的力量是谁给予它的呀?

1: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

3:黄土高原

众生:黄土高原

 

师:黄土高原啊,虽然的苍凉、你的贫瘠,但你滋养了这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生活的贫苦,现实的无奈都已经不在重要,我要深情地赞美你你啊

生齐: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D第四组交流

生:安塞腰鼓好在有力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叹为观止”

师生对话:

在充满力量的舞姿中,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在呼呼作响的舞姿中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在光和影的匆匆变幻中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我们确定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一生引读,众生跟读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力量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师:在舞姿中我们的血液在沸腾,我们的想象力在蓬勃,我们惊呼:

生齐: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E引入高潮

教师引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后生们痛并快乐着,后生们坚信梦幻变成现实将不在遥远,后生们必定可以摆脱困苦追求到幸福。)

师生对读: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

愈捶愈烈!——现实和梦幻

愈捶愈烈!——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

声——成了茫茫一片

我们惊叹

学生齐读: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5讨论由一声渺远的它鸡啼所联想到的

A教师范读

B讨论由一声渺远的它鸡啼所联想到的

1:想到了希望

2:想到了未来

师: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C师总结:安塞腰鼓是一首黄土高原的赞歌,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三、品析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机动)

读到我要感谢刘成章给我们带来如此美妙的一篇散文,我要惊叹:好一篇《安塞腰鼓》!

课后讨论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哪里,下节课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