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
(2013-06-26 08:30:19)
标签:
教育 |
民间艺术从宏观方面看,它往往是指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带有草根气息的文化成果,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其是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营养元素,因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儿童成长环境高度相关,形成了幼儿成长的文化基础,他们的牙牙学语及儿时的美好记忆往往就渗透其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在幼儿园中,民间艺术也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有些幼儿园虽然课程设置上有民间艺术的内容,但所占课程比重较小,数量不多,且安排零散,缺乏系统的教学课程。我们东桥中心幼儿园坐落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东桥被称"江南席乡",藤编织品闻名全国。在苏州市“十二五”课题研究中,我园在不断开发完善农村资源的过程中,同时也聚焦了民间艺术,努力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以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环境创设渲染民间艺术氛围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创设环境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为营造民间艺术教育的氛围,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与规划,创设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互动式环境。
在园所环境的布置上,我们合理布局,巧妙利用楼梯、走廊、墙面、门窗和房梁等空间位置,布置了大量含有中国元素、民间特色的各种民间手工作品。如:竹匾、蒲扇、灯笼、草帽、藤艺、纸艺、窗花等。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我们根据民间艺术教育内容,用千纸鹤、布艺脸谱、蓝印花布、十字绣、泥塑等艺术作品装饰环境,并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和材料开展充分的互动,鼓励幼儿用剪纸、蓝印花布、国画、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表现。
此外,我们还在幼儿园的区角设置了民间艺术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如在语言区,幼儿可以根据民间艺术课程中的故事内容情节,自己制作头饰、服饰和道具,进行排练和表演:在音乐区,教师在播放京剧选段时,会让幼儿配上大锣、小锣、小鼓等打击乐器演奏;在手工区,投放稻草、石子、种子、树叶等让幼儿操作创作。他们仅用稻草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鱼”等自己喜欢的作品。
二、精心选择适合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民间艺术内容
如何对民间艺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使其成为幼儿能理解、接受并喜欢的艺术教育内容是我们的核心任务。因此我们首先对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收集,归纳和整理。为了选择合适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我们争得了家长的参与和帮助,收集与民间艺术相关资料,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将一些简单的民间艺术内容和形式融入艺术课程,如民间故事、民间生活技能、民俗民风、水墨画、民歌、剪纸、秧歌等,使民间艺术教育体现民族性、文化性和多样性。
(一)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
在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中,剪纸、民歌、民乐、民族舞等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学习价值。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选择幼儿易于接受、有助于提升审美能力的内容。如在中班水墨画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在观赏、比较中了解我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水墨画。动画片流畅清新的画面,带给幼儿视觉上的享受,也引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幼儿不仅了解了我国的文房四宝,还学习水墨画的画法,他们一起用毛笔像模像样地在教师提供的背景画中添画小蝌蚪。教师将幼儿合作完成的作品张贴起来,使整个教室变成了小小的画廊,幼儿一边欣赏水墨画,一边相互观摩评价同伴的作品,无形中提升了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选择易于幼儿参与的内容
在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时,我们认为不仅要让幼儿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还要让幼儿真正参与进来,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萌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如开展舞蹈活动“打连厢”时,我们找来了镇上打连厢的舞蹈队,制作了颜色鲜艳的舞蹈器材。因为有了打连厢的奶奶们亲身授教,孩子们对打连厢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在自己跟随音乐节奏创编动作时游刃有余,情绪高涨。幼儿感受着“打连厢”的趣味,在整个过程中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
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民间艺术素材反映的是成人的生活和审美取向,体现了成人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因此,教师要着重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对幼儿发展有实际价值的内容,并可以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以“搓稻草绳”为例,稻草绳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东西,与幼儿的生活紧紧相连,于是我让孩子们带来了稻草,教小朋友搓稻草绳,并将搓稻草绳的过程以儿歌的形式教给孩子们,这样大家一边搓一边念,不仅很快学会了搓稻草绳,而且活动热情高涨,把稻草绳搓的很长很长。孩子们搓成的稻草绳还为以后的艺术活动做了铺垫,如:绕稻草球、绕稻草盘、绳子编织、绳子拼画等活动。
三、开展活动,运用多种途径实施民间艺术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遵从这一基本原则,我们以民间游戏为切入点,开展了系列的民间艺术活动。为了使民间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节日活动
我们结合中国的节日,开展了与节日相关的各类主题活动。如通过舞狮、舞龙、包粽子活动以及兔子灯、梅花糕等手工制作,使幼儿了解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的由来和节日的风俗习惯。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还可以用朗诵、唱歌、舞蹈、童话表演等方式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二)艺术活动
我们开展了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主要体现在艺术样式、表现手法、制作表现、艺术欣赏等方面,如我们经常开展画水墨画、画年画、捏面人、制作布艺、扭秧歌、打腰鼓、唱地方戏曲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启迪了创造艺术美的意识。
(三)区角活动
在表演区、音乐区、美工区等区域,我们提供了各种材料供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如在表演区的京剧小戏院,幼儿可以听京剧、学唱京剧,还可以自编自演京剧节目。在音乐区,幼儿可以伴随着教师播放的民族音乐和地方戏曲击打相应的乐器,既培养了节奏感,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在美工区,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制脸谱、编织、种子拼画等活动。
(四)参观活动
我们还会组织幼儿观看一些展示民间艺术的视频和书籍,让幼儿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学会用符号、图示等简单的形式进行实地写生和记录。每学期,我们还会带领幼儿外出观摩或者邀请民间艺术团体的表演,让幼儿扩大艺术视野,接触多元文化。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反复实践的过程。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太湖美”“茉莉花”“苏州好风光”“说唱脸谱”“打连厢”“苏州评弹”“昆曲”“江南丝竹”“民间摇船小调”“木偶戏”“桃花坞木板年画”“蓝印花布”“有趣的稻草”“种子贴画”“水墨画—小蝌蚪”等许多民间艺术素材和活动案例。这些鲜活的素材促进了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