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搭建《瑞昌名人故事》大舞台,真是美妙非凡,它让我们先贤们的生命绚烂。无论岁月如何匆匆流逝,他们都能怀揣一颗年轻的心,热烈拥抱往昔的每一个瞬间;让后世深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奇妙。
我笔下铺满了奇迹,引领读者回顾,那遥远而辉煌的彼岸。希珍惜这份难得的宝藏,让《瑞昌名人故事》不老的灵魂,永远璀璨闪耀在人生的旅途中,使赣北的历史时空,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温馨、更加美好!
在封建社会,女子被严格的礼教约束着,即使她们的丈夫因病去世,但是社会还是强调她们要当一个贞洁之妇。
虽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这些女子也可以改嫁,但其实在那种氛围之下,更多的女子倾向于去为丈夫守节,这也是对自己感情的一份交代。
不过可惜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就算一个女子甘愿忍受寂寞,可是只要有点姿色,甚至身边有点钱财,那么身边就会有无数的苍蝇盯着。到最后,往往很多女子遭诬,不得自在。
周才哲:号镜堂,乃盛伦之孙、英明第三子。生于道光庚戌(公元1850年)七月二十八辰时。娶徐氏生子一:起綵。生女二:长女起姣适朱、次女爱珍适后海程鹏里进士玄孙,程忠茂为妻。起綵娶何氏(起綵英年早逝,以胞弟才升长子起莲入继为嗣)。
首先介绍:周才哲上九世祖奇爱、奇昌两兄弟,乃濓谋之孙、正大公二子(如今坎上、坎下两大房头,五十余户,外迁无数)我为奇爱公后嗣坎上长房,公殁葬王冲水库团垉山。奇昌后嗣坎下房,公殁葬大瀼水库东边,地仙称:“大马赶小马,富贵冲天下”。
果不其然,因向山远发得缓慢,相隔下七世,到盛伦公(别号民生)发富。盛伦公生于乾隆癸卯(1738年)正月二十五亥时,娶王氏生子一:英明。三十岁前还是贫困,耕种半田半旱地,卖柴换油盐。一天在屋场西太社冲砍柴,挑出冲口歇肩。
忽见一条黄色大蛇,从大路边吱扭,钻进柴捆内。盛伦大惊,忙从后腰系的刀扎上,抽出砍柴刀,抅开柴捆不见,又打开另一梱,仍不见蛇的踪影,才放心捆好柴,挑回家中。当进院放下柴担,只见黄色大蛇从柴捆钻出,吱扭入室。
盛伦惊魂待定,忙操竹棍追寻,仔细寻找家中每个角落未果,因砍柴劳累,饥肠辘辘叫得欢,只好作罢。翌日妻王氏,因四五月青黄不接,几近断炊,手拿扫箒去清扫谷仓,扫取不多的存粮。
当王氏打开谷仓门,只见满满一仓谷,一条大黄蛇盘曲于上,两眼放光、昂头吐信,吓得瘫坐在地。待三魂附体,又喜见谷满仓,回想昨天夫遇蛇奇事,莫非此蛇给我家带来大富?下午喂猪,去糠桶用勺挽,发现糠内有不少铜钱。
后来王氏每天烤个鸡蛋喂黄蛇。仓中谷向外人出粜,留点不清仓,隔夜又是谷满仓。糠桶的铜钱用播簊,天天播取不尽,真是摇钱树。不满二年,广置山场田地,建起翘角抱厦,青砖黛瓦,四个大门进出,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富甲一方。
盛伦公享年九十有四。生子一:周英明(国学生,参修过省、县志。江西省长曾光临其家),娶王氏生子六:才圣、才贤、才哲、才恒、才升、才滨(四子才恒没成房)故名:“坎下五家”。
英明公承父业,为村庄建碾屋、礳房、油榨、习武场、兴邦重教建学堂。家中养了一条大水牯,此牛独特,全身没长一个牛毛旋,只有两鼻孔眼上,长一对牛相士叫“龙门打水旋”。为家主厚福,耕作50年。
英明公享年八十一岁,逝后黄蛇也不见了,仓中再无飞来谷、糠桶也无铜钱可取。在这近百年里,见证事物新生的神奇,在不断的拥有与失去中,让我看见花落有时,花开有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