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
是知识的宝库!
人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与生生不息的希望。只要自强不息,想要的一切,终究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清朝政坛一颗星,正在从瑞昌范家铺老屋垅冉冉升起!
范济川与坳上周家周朝贤,交往过从甚密。在金学先生关爱提携举荐下,时年二十三岁,参加三年一次的秋闱,两次考场,更俱优势,录取廪生。
“廪生和秀才的区别是在秀才中的一等是廪生,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公家供给口粮)。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生员中最主要的就是地方儒学上的三大类,即廪生、增广生、附学生。”
秀才要参加秀才的等级考试--岁试。优秀者定为廪生,是可以有津贴的。因为廪生的考取相对困难,多是真才实学的读书人。更为关键的是,廪生录取向来严格,有规定的名额,且数量普遍不多,有物以稀为贵之意。
满怀喜悦,回金学向先生报喜,同窗齐贺,校內一派乐融融的氛围。下午急到,九都源坳上周家的,忘年交周朝贤老者家,分享喜悦道:“这次秋闱考题,大多数是你讲过的以往试卷,只是换汤不换药,大同小异,吾略加分析,刁问妙答。考场两次夺魁,全县居第一。”
周朝贤老者曰:“是你求知若渴,聪明绝顶,记忆超群,取得的优秀成绩。在瑞昌你不考第一?就不合常规、就没天理。以你的实力,坚持不懈,金榜题名不在话下。”济川言谢:“多谢老先生平日里赐教,使晚辈受益匪浅,若遂您老金言,没齿不忘您的大恩”天黑才回家。
尤其乐坏了范姓族长,喜不自胜,对济川父范洁文曰:“您儿了不起!咱祖自明朝永乐年间迁此落业,迄今三百余年,破天荒,出了一个秀才中的顶尖人物廪生。荣宗耀祖、是咱们范姓全族人的自豪!要大喜大庆,接庄拢族、迎三亲六党、亲朋好友、唱大戏,隆重祝贺一番。”
洁文曰:“吾儿济川克苦奋读,也是托祖宗洪福,感谢先生、同窗们,对犬子帮教,及周朝贤这一良师益友,应请来敝庄,置薄酒淡菜,略表谢意,难酬万一。若照族长那样大摆排场,我村十多户,席面要摆二三十桌,人少无力,办那么多的桌凳都困难。”
族长曰:“请您老放心,由我来主持操办,号召邻庄近户,庄门人手多,什么条件都难不倒大家。”洁文大笑曰:“那就一切听从族长安排,到宴席那天,我父子和村中老者,站立门前,恭手揖客。”
族长曰:“好!我马上派人择吉日、发请帖、接戏班,隆重庆祝!”谨择定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年)八月二十日举行。你看那办筵席的,杀猪宰羊,厨房里忙得慌,从外庄搬桌椅的,堂前喧哗,请戏班的两脚奔波,送请帖的东走西跑,这两天各项俱备。
晚上族长与村中几位主事人,在济川家中议事,年轻有为的族长曰:“明天席位怎样排列?” 洁文曰:“按我们老传统,考学破蒙先生坐一位,根亲六党应从老党坐起,媳党最后。”
族长说笑:“围墙蔡家外公外婆若来了?还叫坐位吗?应冷待一边才解气”。蔡氏正在为大家斟茶,一听就凝视济川,传递着一种奇妙的情感。济川曰:“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打不断的亲。这一过节,都将成为风景,值得我们以高姿态,来与之相逢,才显俺范姓人的大度。”
“其实每个人都具备过滤记忆的能力,要记住的是好的人,好的事,好的经历。那些曾经伤过的心,只是平添烦恼,多想无益。正应古诗一句“无气国无生机”。毕竟岳母她那时,是在促使我努力跨越阶层,反而使我很励志,最终精神获得了胜利,何必久久不能释怀?”
在坐十几人,齐夸济川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待围墙蔡府,不计前嫌,令人敬佩!其妻蔡氏解开了“好女、好媳两边遮”的为难心结,脸上泛起欣慰的笑容。
她这一笑,简直颠倒众生般的美丽,虽生两子,但身段、长相,都是一流,尤其一对乌黑的眼睛,姿容曼妙,粗陋的衣服,却也遮挡不住那天然风姿。怕族长明日遇蔡府来客,言辞不周或失口,当时济川以族长的口气,写下一篇开席前的叫位辞,递给族长。
接下来又进房,裁红纸写对联,自家大门上以父名范洁文藏头:
上联:
洁敬祖恩,长江后浪推前浪;
下联:
文科夺冠,盛世今贤效古贤。
1,范史——《后汉书》的别称。因撰写者是南朝宋范晔 ,故有此称。
2,洁敬——洁敬之祀。谓诚心祭祀。
3,文科——科举制时以经学考选文士之科,别于武举而言。
祖厅大门上用己名范济川藏头:
上联:
济世安邦立壮志,饱含学子千滴汗;
下联:
川渟岳峙感铭心,荡漾恩师万缕情。
1,范式——犹榜样。
2,济世安邦——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
3,川渟岳峙——谓水止不流,山高矗立。比喻人的凝重庄严。
戏台两边柱上用村名老屋垄藏头:
上联:
屋宇出才俊,豁人耳目,欲知世上观台上;
下联:
垄田勤作农,论事是非,不识今人看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