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八集下》
易和尚领着大队人马,敲着得胜鼓,押着两个俘虏回瑞昌县报捷。知县周尊彝率县街民众和商人,出瑞昌县西门,敲大锣、打大鼓、放鞭炮接风,夹道欢迎。迎进县衙大堂摆酒宴,犒赏官兵不提。将帅旅柯奠耀、柯奠河用两囚车送往彭泽(那时知府避难所在地)。
知县周尊彝连忙修书,派快马上呈知府。翌日知府坐堂审案,见报子呈上瑞昌公文,展开一看,喜笑颜开,这一捷报,立马轰动省城,乃至全国。寻阳知府批复:
“瑞昌知县周尊彝:治国化民,平叛有功,待奏皇上加官进爵,犒赏士卒。今后对反贼凶渠、抢夺民财、已犯大辟;杀伤数命,尤当重刑,不论首从,拟律不分,处决不赦。不需按刑典律条,或送来寻阳押京,因战乱时期,不待奏请皇上勾决,可先斩后奏,就地镇压,从快从速,以防生变”。
知府李献祥批复,
咸丰六年五月十七日。
知县周尊彝接到知府批复,喜不自胜。却说寻阳知府,不按旧科,押囚犯进京,于咸丰六年(1856)五月十八日辰时,秘密将柯奠耀、柯奠河,押上刑场。在押上刑场的那一刻,他二人只回头看了一眼瑞昌“青山”那依然巍峨,耸立入霄汉。
瑞昌山川锦绣,都将是他二人今生今世,再也无法相见的旧梦了。刀斧手手起刀落,两棵血淋淋的人头滚地,惨不忍睹。天公悯惜流悲泪,下起了一场大雨,似在荡涤着人间罪恶。
柯奠耀享年三十七岁。子女亲人,到彭泽收尸入殓,痛不欲生,五内俱裂。扶柩运回乐园乡,葬在祖坟山上(陶坑囗)。柯奠河享年三十一岁。以兄子柯宇训为后,葬彭泽。我今追补帅旅柯奠耀、柯奠河英年遭斩殃,赋挽诗一首:
(平水韵)
太平天国起苍黄,
热血男儿遭斩殃。
帅旅为民谋幸福,
魂游彭泽乐园乡。
作者:周升瑜
咸丰六年(1856)六月二日,冀王石达开得到消息,只知帅旅柯奠耀、柯奠河二人被俘虏了,按清朝律法,上报朝廷勾决,待秋后行刑。为营救二人,速调一支尖锐部队,攻打武宁县,再进兵瑞昌,不知二位帅旅早已头颈分家。
武宁告急,瑞昌易和尚领着大队人马支援,又是一场大战。战况如何?且待下集分解。
《 尾
声 》
历史是可以不断挖掘的智慧宝库,眼中星河闪烁。每次新作都能得到新的感悟,如今,会又展开一番新的境界,令观众一揽全局,仿佛身临其境。吾虽望七之年,还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沒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
晚年致力于瑞昌地方史的研究,对瑞昌造诣尤深,是现代瑞昌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晚年专注撰写,以高手在民间的身份,用文字记录前人的故事为乐趣。发到网上,蜚声中华文坛,成就不过期的是童趣。
——八集完——
对以上诸位先生、女士们鞠躬致谢!
在此特别感谢陈天桥、陈峰及后周村的族爹:周宇卫提供了九江志、和关于太平天国军队在江西、瑞昌活动的资料。帮助我理清思路,旁搜博采。所有內容,都有严密的史实根据,不尚空谈,言之有物。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册介绍。不仅具有大众读物特色,也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
周升瑜撰写发表于瑞昌。
我微信号:15079254821
在百度输入(周升瑜)三字,就可以看到我好多文章。
2022年7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