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民族英雄:彭达茂、何祥正!
前言
我怀着独创才华,登上文坛撰写《瑞昌名人故事》。已历时十余载。当网友邀我为其村名人撰写时,我几乎不假思索,挥笔写下了“一方山水,一代优秀名人”。一朵迸飞异彩的心灵火花,将成为祖国历史文化一脉。
围炉讲史: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纵观唐宋元明清以来,叙千年之沧桑。我记叙一邑之人文典故,钩玄提要、犁然有序、文辞优美、涵纳甚丰,可谓底蕴彰显,是中华文坛史上的骄傲。
世界上有哪个民族能够像我华夏这样,具有厚重而又深刻的历史感?这里曾经是一片乐观的大陆:她沃野千里、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娇,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星汉灿烂天下斯文尽在其中;她确实让子孙自豪、令外人羡慕!
然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却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上一再迟滞、落后,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欺凌、侵呑的对象。尤其日寇猖狂,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可怜无数江山,狼烟四起、哀鸿遍野;她背负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可叹光荣与梦想,都似流水东去不复返。着实令闻者惊心、见者泪下!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那么多巨大而沉重的代价,来赢得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强盛。
牛腾驳山下彭村:隶属瑞昌市、洪下乡,张家铺行政村,位于铺头自然村西南一公里,背靠乐山北麓,如今聚庐而处者,一百八十多户,男女六七百人口,庆吊往来若一家。主种棉花,特产小山竹。明崇祯年间,彭德滨由牛腾驳乐山彭家垄迁此建村。以乐山牛腾驳村得名。又名彭家。山村里的风景平淡,但走心唯美,酣然入梦。
这世界,人是最有情、有力、有智、有趣的。据传:明崇祯年间,乐山乡彭家垄山上,彭德滨家的黄牛,跑到山脚下,三四里地远散养。这里饮水有鱼泉,草木茂盛。寻牛几次,牛就是不愿离开,牵赶不动,鞭打不走,引起彭德滨钟情此地的因由。
驻足时,流泉声不绝于耳地传来,这里山清水秀,这一带地势平缓,植被丰茂,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牛恋此地,不忍离开。人生一世如羁旅,漫漫长途中,投宿的一个又一个客栈,我何不举家徙此,结庐而居?最起码水源比山上屋场充足,于是迁此落业,开疆拓土,繁衍生息,迄今四百余年。
此村庄后面还有一桩奇事“魚泉”,四季不涸,每每上年暴雨滂沱,山洪汹涌,危及屋场时,此鱼泉将洪峰往内吸,待雨住天晴,山洪退去后,泉洞内的水就往外喷涌,喷发水柱一丈多高怪哉?奇乎!好一派清俊婉转的诗情风格,展示着乡村神韵的艺术魅力。
吾即景兴怀,用(牛腾驳村)四字藏头,赋诗一首:
牛宿魚泉不愿归,
腾移福地肇昌基。
驳阴彭徳滨原祖,
村史优歌抗战期。
1,牛宿——1.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颗。又称牵牛。
2,腾移——(1).移动,迁移。
3,昌基——1.昌盛的基业。 2.使基业昌隆。
4,驳阴——亦作“駮阴”。由于枝叶疏密而形成的斑驳的树阴。
5,原祖——1.始祖。比喻某种事业的开创者。
6,优歌——1.优人唱的歌曲。
当鸡鸣啼破沉寂的梦境时,晨光就轻轻洒落在高翘的房檐上。沉重门庭的落栓声,宣示了村落社会里生命,周而复始的一天开始——那是乡间村落里,充满朦胧诗意般生活的开篇。或许是乡野的民风淳朴、或许是地脉发达、祖德情缘,使彭家村从老居迁此,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发展成彭氏一巨族。
日寇侵华时,在1938年8月8日,九江沦陷后,日本侵略军波田支队为西进武汉,在瑞昌东北的港口登陆,与中国守军张发奎第二兵团,第十二军激战于瑞昌以东高地。23日,日军波田支队与第九师团,丸山支队联合进攻瑞昌。
日军飞机9架,对县城和罗湖、张家畈、大塘等处轮番轰炸,城内外弹坑遍地,房屋多成废墟。
22日县城沦陷。
于9月1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武汉会战作战计划》,令第九战区第二兵团所属各部,集中于武宁、通山、咸宁地区作战。10月,张发奎部守军撤离县境,全县当时17个联保,除交通不便的洪一、洪二、乐源、徐源等乡外,均沦陷。
此后,瑞昌是日军重点占领和殖民统治的区域,长达7年之久,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
在入侵和对瑞昌殖民统治期间,日本侵略军在瑞昌烧杀淫掠。日军强奸妇女不分年纪老幼且手段残忍。码头一张姓妇女惨遭18个日军的蹂躏,最后被强奸致死;范镇一妇女遭鬼子强奸后,鬼子往其阴部塞一个红薯,被活活胀死。
日本鬼子还在瑞昌释放毒气,强征劳役,以战养战,破坏地方经济,并进行文化侵略,毁坏古迹。
本文故事发生在1938年农历九月,有一天上午,驻守在 铺头碉堡里的两名日军,炊事班的士兵,像往常一样,到铺头据点西南几个村庄去搜刮财物,寻找花姑娘取乐。一个身带刺刀,一个手拿竹箕,都不带枪,闲得无聊,前往周边村庄,找花姑娘性交。
当来到牛腾驳村时,村民们也不像当初,躲闪不及地惧怕,人们仍然正常忙着各自的生活,女人针线纺织、打理菜园井臼,相夫教子。她们事事恪守传统的三从四德,贞白自守,以失节为耻。对两名日军的到来,引起村上人的高度注视。
只见两名日军从村前到村后,一双淫眼不停地搜寻目标。当出现在村庄后面鱼泉沟边时,惊起一群村妇及姑娘,都丢下手中洗衣活,四散逃避。两名日军口中不停地喊:“花姑娘别怕,性交性交地干活”。女人个个恨只生两条腿。
两名日军分别朝自己看中的对象追去,一个往西,很快没了踪影。一个往南,追到鱼泉边抱住不放。谁知村中彭达茂遇见,彭达茂卓尔不群,时年21岁血气方刚,急忙赶上去阻止,与一日军肉搏战打在一起,扭成一团,力有不逮之际。
只见他的朋友何祥正赶上去,在日军背后,动作最快,伸出一只偷桃手,插进日军裆下,用力抓捏一下日军阴囊。只听见日军哇的一声,倒在路边一米来深的干沟里。
彭达茂见好友何祥正援手相助,胆量更大,见鬼子倒在沟里,为防止他站起来再打,连忙搬起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石头砸下去,连砸几下,终于结果其性命。另一个日军回头来,看到这一切场景,便知今日碰上了硬茬,放开手中的艳妇,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
回碉堡后,怕受到处罚,也不敢报告,心知肚明,因二人属违犯军纪,又不带枪,私自开小差的。
牛腾驳下彭村这时乱成一锅粥,见打死了日军,就预料日寇定会疯狂报复,两个日军跑了一个,灭族血光之灾就在眼前。人人自危,个个惶恐!惊慌时刻,只见何祥正神态自若,大吼一声说:“乡亲们不用怕,怕也没用。
听我安排,来两个年轻人,将尸体抬至西边里港,二里远有个消水洞,深不见底,将尸体抛下去,隐踪匿迹。再由贵村伪保长彭达进去铺头碉堡报信,谎称被游击队捉去了,就可避免血光之灾”众人言听计从。
何祥正:乃邻村瓜坑人,距这一里多路,属上屋下家,人烟大族。与彭府交契甚厚,他真不愧为民国下西乡乡队副之职,时年25岁,只比彭达茂大四岁,是洞庭湖的麻雀——见过大风浪的。有勇有谋接着曰:
“我速上瓜山周家,离俺这山下六七里远,驻有抗日游击队。与游击队碰头,做好迎战准备。乡亲们速作离开家园,以防万一”。彭达坦、彭义众把死尸手脚绑在一起,穿根竹杆,象抬猎物一样出村庄,日军还没断气,时不时发出哼声。
彭义众感叹打趣道:“你哼也没用,穿起来的螃蟹——横行不了啦。谁也不救你了,狗日的,死啦死啦的,这是叫花子背米——自讨的”。彭宜秀粗中有细,见一路血迹,急忙挑水打扫,以免后患。
当清洗扫至村口,其妻雷莲英站在门口操场高声诉落他道:“死老儿呀!全村人都携儿带女、牵牛赶猪,跑山上避难去了,你还在那忙啥?不为家禽财物着想,也应为妻室儿女安全着想呀!”
听到妻子的呼喊,不搭理老婆,一心忙于擦扫血迹。当抬头远眺时,发现二十多个鬼子从瓜坑、桐林畈之间的港州,沿坝脚下躬腰,荷枪而来,前面由本村伪保长彭达进带路。才丢下手中扫帚,急忙回家携儿带女,上屋后山躲避。
当来到屋后山腰喘气歇会时,看到对面鬼子朝里港上瓜山万丈红奔去,这忐忑不安之心稍作安宁。
再说何祥正,离开牛腾驳村,速上瓜山周村,与游击队会面,将彭家今天发生的一切诉与大家听。游击队队长速忙调兵派将,严阵以待,并在上万丈红山上路口,架起机枪,居高临下,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时就看见二十多个鬼子朝瓜山万丈红进犯。
当鬼子来到万丈紅山脚下,略作喘息,又怕保长所言不实,山上是否真有游击队?就从腰间拔出手枪,朝山上无的放矢,一声清脆的枪响,震荡山谷,这招也叫“火力侦察”。这时游击队长站在高远处,端起步枪,就像木匠吊线,闭上一只眼,瞄准鬼子头,扣动扳机“啪”的一声!惊天响。
鬼子队长的头盔,就发出子弹撞击钢铁之声,刺耳惊心。对方占领高山暗处,又不知驻扎了多少游击队人数,进入大山,一路深入,处峡谷之中,自觉于己不利,只好原路撤退,死守铺头碉堡不出。
乡亲们都躲在附近山头上,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人人內心佩服彭达茂,为保家乡,勇打日寇,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从何祥正身上,可以看到智慧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凸显处事解围的能力。消灾避祸,化险为夷。其胆识非常人可比,显然不失为一代英雄,在乡间,少壮才名第一流!邻尤戴德。
听到故事发展到此情此景,如同“夜月一帘幽梦”,不由我诗兴大发,运笔墨之灵,诚足以垂不朽。步温庭筠诗韵,也就是每句尾字:多、波、市、歌四字不变,用(何祥正高)四字藏头赋诗一首:
江海相逢客恨多,
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
月照高楼一曲歌。
——唐:温庭筠——
(平水韵)
何异卧龙才智多,
祥光照射定无波。
正然相对游尘市,
高手偷桃献国歌。
最高实力:周升瑜
1,何异——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2,无波——(1).不起波澜。(2).以喻时世安定。
3,正然——正当;正在。
4,尘市——1.犹尘世;市井。
5,国歌——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我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步雍陶诗韵,也就是每句尾字:愁、楼、望、头四字不变,用(彭达茂勇)四字藏头赋诗一首:
行行何处散离愁,
长路无因暂上楼。
唯到高原即西望,
马知人意亦回头。
——唐:雍陶——
(平水韵)
彭门抗日不言愁,
达曙姑娘乐绣楼。
茂苑连姻家族望,
勇功铭记众心头。
1,达曙——犹达旦。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四:“蛟鼉潜寐不知醒,达曙忽睹三高崧。”
2,茂苑——(1).花木茂美的苑囿。(2).古苑名。
3,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
翌日瑞昌县日寇,接到高丰铺头据点报告,知道昨天发生的经过,就令陈铁珊、余传忠领五百名日伪军,进行清乡扫荡。下令上从山里头起,下至乌石街,见人就杀,民房烧尽。
陈铁珊:世相两张皮;就先派人通知,沿途村民躲避,为减少村民损失,大打折扣,就从高丰茅岗头放火,新屋陈、老屋陈、乌石街四村遂成一片火海,被日军烧成废墟。免处了十多个村庄灾祸,幸好无一人伤亡。
当我采风时,听到彭达坦、彭义众把日军死尸,四脚掺蹄,綑绑在一起,穿根竹杆,象抬猎物一样出村庄,日军还没断气,时不时发出哼声......重温先辈们激情燃烧的岁月,身心都处于兴奋状态中。特别有感填词一首:
(卜算子)
日寇虎狼心,
侵略凶滋动。
焼杀乡亲不忍睹,
泪目锥心痛。
窜扰彭家村,
见妇狂惛懵。
看尔横行有此时?
地狱哼声梦。
1,滋动——谓滋生动乱。
2,窜扰——1.谓股匪或小股敌军的骚扰。
3,惛懵——2.迷糊不清。
【附上英雄后代何毓阳小诗】
读周升瑜《记瑞昌洪下乡张家铺村彭达茂、何祥正打死日本兵事迹》感赋
访古钩沉扬大义,
谢君妙笔赞时贤。
烽烟当日倭兵啸,
贫弱山乡烈火煎。
御敌谁言非百姓?
保家自发有青年。
民间抗战欣重现,
大作定然众口传。
2024、12、6
旧作重提:
采访家父当年打鬼子有感
狼烟遍地兽兵凶,
慈父当年怒气冲。
胆大敢将倭寇诱,
心雄直往命门攻。
千钧一发奋全力,
赤手空拳立大功。
闻道彭村诸老少,
至今犹自话家翁。
又
世代务农谁逞强,
只因日寇太猖狂。
见机起意虽粗莽,
侥幸立功堪表扬。
风雨半生人默默,
沧桑满面忆茫茫,
春耕冬种等闲过,
大德不言自闪光。
注:家父何祥正(1915—2001)瑞昌市洪下乡瓜坑村人,世代务农,略通拳脚,好打抱不平。
《 尾
声 》
鸣谢彭府先生及社会贤达们的大力支持!经大家搜集整理后,便可见清晰脉络,祖祠、村落,都浸透了独特的地域性的宗族文化。在细微之处见真章,一词一句均经过反复斟酌,大处落墨,小处显锋,编织而成的锦绣华章,读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本文价值:就是放在紧闭的窗后,等待着未来中华优秀儿女们,捍卫祖国的坚强意志。使《瑞昌名人故事》以“接地气”的扎根在土地深处,且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显示了鲜明的乡愁特色,流露着朴素的生活气息。
并赋予了深深的意蕴,变成了“雅俗并陈”足以成为扣动心弦的佳作。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个时期、那个少年鲜活的生命。其实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体现。
值此辞辛丑、迎戊寅之际,欣慰牛年成就感,希望虎跃创辉煌!赋诗一首:
(平水韵)
远事模糊近迹真,
双眸闪亮有精神。
瑞昌今古多贤士,
手舞牛刀绣虎伸。
1,牛刀——宰牛的刀。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常以喻大材器。
2,绣虎—— 1.《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
周升瑜于2022年1月2日撰写于瑞昌
在百度输入(周升瑜)三字,就可以看到我好多文章。
——全集完——
(时值小龙飞舞,迎来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吾将2022年旧作纠正文中地名、人名错误,修改后再次发表)。
广而告知:
我聊天网友一千七百余人,老婆嫌人太多了,大删一通。只留一百余人,将以前良师益友都删了很多,特别“王者归来”及有友情有义者,看到此告示请加我为好友15079254821这是我微信及手机号,欢迎再次光临!
2025年6月27日修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