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

(2012-11-26 22:33:37)
标签:

跟岗学习

研讨课

汕头市华侨中学

分类: 跟岗学习日志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王娜

(苏红教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市级培养对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我准备用3个课时完成。本来我打算用第二课时来开汇报课,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先由学生写出探究方案,全班交流后进行分组实验。但是由于课时进度,实验条件等原因的限制,我还是按照自然教学进度,选择上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及植物细胞作为渗透系统的结构基础——原生质层。本课时知识容量较大,如果只简单按照教材来讲,显得枯燥,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素养。因此,我对这节课做了特别的设计:

1.自制渗透装置,课堂现场演示渗透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配合flash模拟实验,让学生分析总结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概念,再配合黑板画图,多角度分析水分子的扩散方向,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

2.设计问题串,从浅入深,层层递进,引起学生思考,再拓展思维,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3.用探究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并用视频验证,让学生直观观察红细胞在三种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情况。视频材料有视觉冲击力,有说服力,让学生印象深刻。

评课时苏红导师、骨干教师们和一中的生物老师都对我的三个设计表示肯定和赞赏,并总结出以下优点:

1.教学设计根据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用心设计各教学环节,体现新课程理念。诗句做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每个环节的逻辑性强,过渡自然,整节课内容多却给人感觉很轻松。

2.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设计,最后包抄到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和条件,突破重难点。

3.课堂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贯彻学生实验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的理念。

4.教态自然,教学语言清晰,亲和力好,注重课堂细节。

同时,老师们也很中肯地指出我这节课中存在的不足:

1.拓展思考第四个问题的提法有不妥之处,最好把问题的提法修正,或者引导学生作答。

2.课室后排学生观察不清楚教师自制的演示渗透现象的装置,这要采用实物投影辅助或做其他相应的改进,也可以请一两个学生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探究实验结论由学生来提炼。(因为上课时不小心按到键盘空格键,PPT提早出现探究结论。)

4.教师语言表达中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改进。

在评课活动的两个小时里,我心里既是欢喜,又是激动,更多的是感慨。欢喜的是老师们细致观察这节课,细心发现很多我自己不知道的闪光点。激动的是老师们给我的课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这对我以后教学进步有莫大的帮助。感慨的是老师们敏锐的洞察力,中肯的点评能力,让我自叹不如。尤其是一中几位年轻老师,他们在苏红老师的培养下,听课评课能力非常强。一个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途径之一就是多听课,多参与评课。如何中肯地评课也是一门学问,这值得我好好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