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数目变异》教学反思
(2012-11-21 21:36:08)
标签:
跟岗学习市级培养对象研讨课 |
分类: 跟岗学习日志 |
《染色体数目变异》教学反思
汕头市第一中学
(苏红教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市级培养对象)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知识网络的构建和部分练习题没有完成,只能留到课后。各位老师的评课意见很中肯,其中有些老师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林丽芝老师觉得可以将有性别分化的生物和没有性别分化的生物的染色体组和基因组进行比较,以让学生较透彻理解基因组和染色体组的区别和联系;廖明辉老师提出三倍体香蕉的进化形成是课本中没有的,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能否替换成课本中的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还有刘奕奎老师指出我在教学语言上的一些口误等等。这都是些金点子,给了我上升的空间,对我的成长很有意义,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评课。
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故事也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其实我最初设计的课和我真正上的课有很大的区别,最初的版本在内容上多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自己试了一节课,效果一般,用许老师的话说:“内容比较肤浅”,我自己也这么觉得,感觉整节课都在讲概念。后来我自己再修改,第二个版本在内容上往后挪,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知识后移到下节课,可还是觉得不好,内容简单而肤浅;第三个版本的情况是再把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后移到下节课,将育种的知识上移至本节课,但感觉内容多而且讲不透,还不如第二个版本好。于是舍弃第三个版本,回到第二个版本,在这个内容范围内挖掘相关知识联系,不断深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许老师给我许多指导,也让我分享了她的教学课件,于是就形成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每次参加工作室的活动,我都很有感触,那天和苏校说:“我感觉生孩子后在教学工作上更认真了。”有工作室这个学习平台,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也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每天能进步一点点。不少老师说我是“许晖二代”,我蛮喜欢的,只是我的水平远达不到许老师和苏校的水平。我明白我需要向她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也希望我最终能完成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