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妃省亲与【红香绿玉】

(2010-08-16 15:44:14)
标签:

石头记

红香绿玉

元妃省亲

薛宝钗

贾宝玉

杂谈

分类: 柳莺红楼

原创:柳浪闻莺 中国科大信息学院   2010年8月


http://www.readred.com/bbs/attachments/month_1008/10081614086ac28c6a9a225e9e.jpg 【贾政因问:“想几个什么新鲜字来题此?”一客道:“‘蕉鹤’二字最妙。”又一个道:“‘崇光泛彩’方妙。”贾政与众人都道:“好个‘崇光泛彩’!”宝玉也道:“妙极。”又叹:“只是可惜了。”众人问:“如何可惜?”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贾政摇头道:“不好,不好!”】

政老爹尽管摇头“不好!”,但元妃省亲之时,还是用了宝玉的‘红香绿玉’题名。为何这般,书中解释了这个原因。

    【为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坐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後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後,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後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

       【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

             “顾恩思义”匾额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

             “大观园”园之名

           “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

           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

           “蘅芷清芳”赐名曰蘅芜苑

           “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

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又命旧有匾联者俱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绝云: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写毕,向诸姐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


关于贾元春为何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问题,红迷和红学研究者有不少争论和猜测,感兴趣的网络搜索一下便知。个人以为,红迷们在这个不该多想的问题上想的太多,反而曲解了元妃之本意。


【稻香村】曾有清客题名“杏花村”,贾政认为犯了“杏花”正名,不妥!林红玉曾为宝玉丫鬟,因犯宝二爷之名改为小红。由于“红香绿玉”犯了爱弟宝玉之名,做姐姐的元妃觉得有必要改一下,并非不喜宝玉之“玉”!另一方面,“红香绿玉”四字青楼味脂粉味太浓,元妃可能觉得稍欠雅致,所以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从字里行间不难感觉到,这次省亲,元妃本人并没特别摆啥官架子。语言行止,看重姊妹之情,留恋转瞬即逝的天伦之乐。贾妃年龄比宝玉黛玉大好几岁,身份更有天壤之别,但却当着众人之面,主动将自己刚刚赐名的“浣葛山庄”重新改回【稻香村】,充分表现了贾元春的诗词鉴赏水准和高尚学术精神境界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左为王,右为羽)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薛宝钗为人圆滑,看重名利,为此不惜曲意媚上。  【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聊聊数笔,形象刻画了宝钗的品性。不过,薛博士这次可能妄揣圣意了!元春跟宝钗和黛玉都是刚刚见面,宝钗黛玉才情还不了解。单从长相看,宝钗顶多还算端庄,而黛玉之风韵无人能敌,元春此时不可能弃黛偏钗,因不喜黛玉而厌恶【绿玉】。实际上,元春仅因犯了爱弟之名才改了“玉”字;元妃本人绝不会厌【】,也不讨厌“红绿”!


【冷烛无烟绿蜡乾】,在宝钗看来不过‘赵钱孙李’式的简单典故,提示后,宝玉也觉得“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宝玉为何一时想不起简单基本的“绿蜡”典故,原因只有一条:【绿玉】在他心中的份量极重!宝玉虽然多情,但深爱着的只有两个【绿玉】,一个是黛玉(墨绿色的玉),一个是妙玉(绿玉斗)。


本来【绿蜡】跟绿玉】意思差别不大,但由于宝玉的五言律诗《怡红快绿》借用改造了苏东坡的咏棠诗句,就诗词意境创作本身而论,此处改用“蜡”字确实贴切高明一些,跟元妃是否厌“玉”没有关系!


           顺便欣赏一下贾宝玉的佳作《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怡红院的景色书中有描述:【贾政笑道:“到此可要进去歇息歇息了。”说着,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湘云是海棠花,她的贴身丫鬟名翠缕,已经言明只有一棵西府海棠,无人可争!但芭蕉植有数本。跟芭蕉直接相关的是宝玉的妹妹贾探春,她的雅号是蕉下客。芭蕉可喻绿玉,绿玉自然指黛玉和妙玉。从大观园布局刻画来看,距离怡红院最近的就是妙玉所居栊翠庵和黛玉所居潇湘馆。


从湘云定亲之时,宝玉没啥异常反应等故事情节看,宝玉对湘云似乎没啥情恋之意。但宝玉湘云青梅竹马,兄妹情深。贾探春后来也贵为王妃,远嫁千里之外。贾元春虽近在咫尺,由于嫁到了“见不得人的去处”,实际上也是远隔天涯。怡红院蕉棠两植,其花语均表达离愁别绪之意!


深庭长日静:写的是怡红院,说的是紫禁宫。深院高墙隔出几多寂寞,几许哀怨,几重离愁别绪?宝玉用个“静”字曲意刻画了一下,情感真挚。 

两两出婵娟:芭蕉之叶是对称伸出的。寄情芭蕉,思念远方的亲人(眼前指深宫中的姐姐元春,后谶探春远嫁,黛玉、妙玉、湘云等姐妹生离死别!)。一对又一对蕉叶(两两)向空中曲伸,蕉叶空隙中,露出了皎洁的明月(婵娟)。深庭(禁宫)隔断了人间亲情,虽近在咫尺,实远隔天涯,思念只能寄情明月!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绿蜡指芭蕉,红妆喻海棠。 

绿蜡春犹卷】源出唐人咏芭蕉诗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开。】大意是说,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书信,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遥想未来景象。和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春风偷偷拆开这封书信,使美好的情愫显露在无边的****中。 

红妆夜未眠】源出宋人苏东坡名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绝句写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惜花心事,题为“海棠”。苏轼此诗运用贵妃醉酒貌似“海棠睡未足”的典故,以花喻人,点化入咏,【只恐】两字摄人心魄!夜已深,人无寐。当月亮转过回廊那边去了(香雾空蒙月转廊),日月之光再也照不到海棠芳容之黑暗之时,诗人顿生无限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娇花明艳能几时?一旦海棠花儿在慢慢暗夜中悄然“睡去”(喻意:花谢人去),何处再睹芳颜?那就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长夜的黑暗,点亮她的光环吧!言已终,情未了,意无穷!


宝玉这一联分别描写了春寒之际的芭蕉形象和夜幕下海棠之孤寂(嫔妃宫女之思,之情,之怨恨!);表达了宝玉对寒冷和寂寞中的深宫之花(姐姐元春,孤灯下的妙玉等)的深情思念和爱怜牵挂;希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更多的照耀,更精心地呵护那些美丽娇艳的花朵。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温暖阳光照耀下的芭蕉海棠之情思、之美姿、之神韵!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春光有限,韶华易逝,鲜花明艳能几时?主人应懂得呵护爱怜。 

 

这首“怡红快绿”,宝玉借蕉棠花语,写姐弟(元春与宝玉之间)思念牵挂之亲情。揭露了封建皇权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深陷紫禁宫墙,娇弱鲜艳犹如西府海棠花儿的冷寂宫女的无限同情和怜悯!与宝钗关注皇袍光环名利截然不同,宝玉担忧的是深宫的冷暖、孤寂和时时刻刻存在的高度危险,表达的也只是纯粹的姐弟亲情(跟皇妃光环无关),【只恐夜深花睡去】可谓宝玉此刻的心理写照!诗句承启自然,对仗工整,情意缠绵,思想内涵丰富,用典发人深省,堪称元妃省亲诗会第一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