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盘30日均线趋势变化

标签:
财经股票黄智华杂谈 |
分类: 财经观察 |
把握大盘30日均线趋势变化
黄智华
本周仅两个交易日,大盘冲高回落。从近期走势看,沪指4月27日回补2020年6月1日上涨启动缺口2855-2871点部分后呈现抵抗支撑,之后回升,本周四上行回补今年4月25日下跌缺口后略受压,同时接近今年3月4日3474点、4月7日3290点、4月14日3240点等阶段高点连线,深证成指本周四反弹则差不多上碰今年3月1日和4月1日两高点连成的下降压力线。
上述沪指和深证成指阶段高点连线与30日均线(沪指目前位于3120-3160点,并不断下移)为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压力线。之前曾指出,30日均线作为沪指(包括深成指、创业板指)2022年调整以来的下降压力线,可作为市场阶段强弱的分水岭,未来如有效收复,市场才可望扭转下降趋势,稳定性和活跃度或才能增强。
另外,本周四当日为立夏节气,周五回落,结合反弹乏量并接近压力带,体现一定节气时窗效应。
沪指4月27日跌至去年11月10日3448点与今年3月16日3023点两低点所连成的下降通道下边处,形成支撑回稳效应,并跌近2005年以来所形成的一条较为重要的长期上升趋势成本线,即2005年6月6日998点、2013年6月25日1849点、2019年2月4日2440点等10多年来最重要的底部连线(目前位于2780-2800点一带区域,并不断上移),2020年3月19日沪指跌至2646点就是跌近该长期支撑线而见底,并促成之后近1年的涨势。
随着上述下降通道下边不断下移与长期上升趋势成本线逐渐交汇,构成下方重要支撑区,同时,沪指目前跌至2020年3月下旬至同年6月下旬振荡筑底推进的区域,体现一定的蓄势基础,故估计即使反弹较反复,但或也呈现反复抵抗。
当然,30日均线未有效收复前,市场或仍存在结构性波动风险。市场底的形成或需要有效收复30日均线,并有待30日均线不断下移并逐渐回稳平移来确认。
大盘跌近长期成本区和历史低估值区间而反复筑底,也逐渐带来战略投资机会。而从历史走势看,大多数年份市场均存在一波机会,即使处调整或整理市道,年中前后往往呈现一波反弹,如2021年7月底至9月中旬就走出一波。
在目前情况下,推动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和长期投资者入市是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一环。未来主板市场或进入磨底、筑底过程,“稳增长”相关产业链品种或仍是市场反复的关注点。
(本文仅反映市场特征,不作为操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