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证券部股事之抓住蓝筹股

(2017-01-16 16:00:39)
标签:

财经

股票

黄智华

分类: 大户室股事
证券部股事连载之六十五

 

                          证券部股事之抓住蓝筹股

 

                                    黄智华

 

    1月16日本周一大盘盘中出现大跌,特别是深成指和创业板指, 创业板指创出近一年来新低。

    沪指周一曾一度跌破至3100点所在的半年线和2016年1月下旬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尾市在权重蓝筹股;拉升下止跌收复上来,留下极长的下影线。

    笔者上周五指出,本周一为笔者所著《八卦时空律》一书提出的八卦时点,可关注会否呈现支撑点,结果探出极长下影线的支撑效应。

     目前沪指逐步跌近年线(3000点)区域,尽管周一尾市拉起后阶段上不一定形成有力上攻,而或仍会反复波动,但年线之上估计还会出现反复抵抗支撑效应。

    本周五为大寒节气时点,可关注这该时点效应,如果反弹后回落而届时能再形成支撑,则对大盘有阶段回稳支撑意义。

                             一九”呈现   权重蓝筹走强

     证券部喜欢炒短线的陈姨近期继续在“混改”题材和有“国企改革”潜力的题材股中寻找机会,特别是央企改革、地方国资改革、“中字头”等股票,她认为,这些品种不少形成上升趋势,成交放出,市场主力资金反复运作其中,相对活跃,在市况未稳下低吸高抛,而不少个股缺乏成交,大盘反弹时反弹乏力,而大盘调整时跌得更多,所以目前选对品种很关键。

    黎大叔持有的中小盘题材股票近期持续下跌,创出2016年12月初见高点以来的新低,甚至创出近一年来新低,而整天唉声叹气,他说持有这类股近周已亏不少,1月16日本周一大跌,所持股每只当日基本都亏7%左右,风水轮流转了,中小创和题材股持续走低,而“两桶油”等大盘股却反复走强。

                             “新股”打击“妖股”

    梁伯中签了流通股本5500万股的“太平鸟”新股,而上市第4天就高开低走了!仅收获三个涨停。

     他说,现在新股上市后的涨幅也收敛,不少新股打开涨停板后持续走低,特别是之前上市的几只银行新股更弱,2016年11月上市的上海银行目前已逐步跌近发行价。目前炒新热情衰减,这估计是与近来新股IPO发行加快有关,同时近段中小创和题材股持续弱势,也与此有关。有媒体说,投资者在中新股后,有必要对新股的中签率给予高度关注,如果新股中签率超过0.04%甚至是达到0.1%以上,那么,在连续3个或5个涨停板之后,就要随时做好新股开板的准备。

    梁伯说,2017年新年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继续2016年年底的加速度推进,以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节奏,推进着新股发行。有报道说,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A股有227家企业成功IPO,募集资金1496亿元,创下五年新高,其中上半年度有61家,下半年度达到166家。但从同期指数表现来看,上证指数跌幅超12%,创业板跌幅近28%,而有机构测算,2016年股民平均亏损2.4万元。市场预计2017年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或将较2016年增长六成至八成。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股市场IPO节奏加快,但巨大的再融资规模被很多人忽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定向增发规模是IPO融资的8.69倍,2016年定向增发规模是IPO融资规模的10倍。

    2016年新股发行数量在A股历史上排第三,仅次于2010年的347只和2011年的277只。过去27年A股总共上市了约3032只股票(另有极少数或退市或合并之类),平均每年上市股票的数量是112只,其中最多的几个年份为2010年、2011年、2016年。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IPO持续高速发行,意在为注册制铺路,同时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最终推动股市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从增量资金来看,2017年,A股市场也“不差钱”,除了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国家队”的不断进场,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双向开放项目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之势必然提升A股在国际投资者眼中的吸引力。

     李生认为,大量新股发行对市场影响是明显的,表面看起来指数跌幅不大,主要靠蓝筹股撑住,但不少个股跌幅大,所以新股大量发行对一些业绩较差的股票以及不少估值偏高的中小盘股产生冲击,甚至出现持续大跌,可谓“新股”打击“妖股”,同时IPO加码提速,为日后限售股解禁埋下了隐患,不少“大小非”通过上市制造套现的“提款机”,2016年下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被重要股东累计减持1500多亿元。有专家指出,市场中已经形成一条“先IPO或定增、再减持”的产业链。毫无限制的大股东减持,堪称当前市场的“老妖精”,应当加以规范。业内人士提醒,2017年2月、9月和12月,是三个解禁小高峰,这三个月的解禁规模分别达到3040.63亿元、3531.83亿元和3359.26亿元,市场需引起警惕。

                            蓝筹股或成为稀缺资源

    新股大量发行或促使估值偏高的股票逐步“价值回归”到合理的水平,而蓝筹股和“中字头”等国资概念股票在大量新股发行下,或反而会成为稀缺资源,受到市场的关注。

   李生上周下半周趁部分银行股调整再加仓买回,毕竟进入年报陆续公报阶段,高股息率的股票进可攻退可守。同时李生继续紧抓国企改革、“混改”题材股参与操作,特别是石油、钢铁等品种。这些品种本周一逆市走强,表现较好。

    他说,在新股大量发行下,要紧抓“混改”、“国企改革”等政策面上支持的主题和高股息率蓝筹股。

(本文不作为任何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