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野鹤山人语 |

(黄智华以“野鹤山人”为笔名,在广州三大都市报之一《信息时报》发表《野鹤山人语》专栏文章,内容以国学文化结合股市投资理念,并作图配文。)
野鹤山人语
六祖惠能早年作了一个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体现了性空的思想。《金刚经》上说:“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家认为,了悟“空性”的智慧,人的“心”就会得到永恒的平静,行为自然依“大道”而行。
这好比一池水,当其波澜起伏,混浊不清时,自然难以见底,如果水平如镜,池水无污染,这样一眼就看穿池底。自心也如池水一般,如果受到污染自然也就看不清自性、本性。
世俗生活出现七情六欲在所难免,但也要常常保持一颗平静的理智之心,行为符合“大道”,平常不断修德,与人为善,服务社会,知足而常乐,爱护自然生态,这样胸怀自然宽阔,就会逐渐达到“佛”“道”的境界,“顿见真如本性”。
股票涨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性贪婪与恐惧的一面,不少股民的投资情绪常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草木皆兵,从而迷失“心性”。
一些成功的投资者把握好股市长时间调整后的机会,在股价低估的区域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在几年之间赚上几倍甚至更多的收益,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本文主要内容及图片出自黄智华所著《我要做股神》一书)
(黄智华更多文章分析及著作介绍详见本博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