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望大盘能化解下跌“魔咒”

(2016-05-20 16:06:05)
标签:

财经

股票

黄智华

分类: 财经观察

期望大盘能化解下跌“魔咒”

                          期望大盘能化解下跌“魔咒”

 

                                   黄智华

 

      本周大盘尽管仍呈弱势,反弹乏力,但缩量中形成反复抵抗。正如笔者之前分析,目前大盘日线技术指标回到低位, 近周又现地量,短期下跌动力或有限,沪指本周二下跌缺口2828-2832点,甚至今年5月9日下跌缺口2896-2913点阶段上或有逐步回补机会,但由于目前市场参与热情不足, 60日均线2920点以及30日均线2940点上下仍是阶段压力,未来需要收复才能走强。

     沪指2014年7月11日2033点、2016年1月27日2638点两重要低点连线,目前位于2750点上下,或为阶段强支撑带,本周三和本周五已跌近,形成一定抵抗止跌效应。其是多头重要警戒线,如守得住,大盘就存在机会。

                                    近年形成两大下跌“魔咒”

      本栏之前指出,近一年来市场存在两大下跌“魔咒”,第一大“魔咒”是近半年多以来大盘在节气时点均形成一定转折高点效应,如2016年1月6日小寒见反弹高点,后展开调整;2016年1月20日大寒节气形成高点;2016年2月4日立春反弹出高点,之后两日调整;2016年2月19日雨水下一个交易日冲出高点,之后出现一周调整,2016年2月25日更是形成超过6%的大跌;2016年3月6日惊蛰(周日),次日复牌后形成反弹高点,后展开4日调整。

     2016年3月20日为春分(周日),次日见高点,2016年4月4日为清明(休市),结果次日复市后冲高形成高点;2016年4月19日为谷雨,当日一度冲高,而次日大跌;2016年5月5日为立夏节气,当日略冲高,5月6日和5月9日大跌,这使立夏节气又形成高点效应。

     第二大“魔咒”是,从2015年6月见顶以来到每个月下旬,沪指往往出现至少一次大跌,如2015年6月26日大跌7.40%,2015年7月27日跌8.48%,2015年8月24日和8月25日分别跌8.49%和7.63%,2015年9月29日跌2.02%,2015年10月21日跌3.06%,2015年11月27日跌5.48%,2015年12月28日跌2.59%(并导致2016年1月4日跌6.86%),2016年1月26日跌6.42%,2016年2月25日跌6.41%,2016年3月28日和29日也出现共2%跌幅,2016年4月20日大跌2.30%(一度大跌4%)。

     这两大下跌“魔咒”的存在,说明市场多头力量仍未占优,总体呈弱势。其实一个月之中随两次节气的出现而相应存在上旬和下旬两次下跌,只不过每个月下旬的下跌比上旬跌得猛.,所有才有第二大“魔咒”的出现。

                          期望下跌“魔咒”能化解

     今年5月5日为立夏节气,当日略冲高,5月6日和5月9日大跌,形成立夏时点效应。以往每月上旬节气转折导致的下跌大多跌幅不大,而这5月6日和5月9日的大跌或许有加快探底筑底及风险快速释放的味道,这或使5月下旬就不一定再现大跌“魔咒”。

     由于有立夏时点见高后出现大跌,并且近几日调整,所以5月20日本周五小满节气大盘低探后反而止跌回稳,这或许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本周六为为笔者《八卦时空律》一书提出的八卦日期时点,本周五至下周一为节气和八卦时点交汇的时间窗,如果该时段能止跌走稳,而不是进一步破位下跌,则大盘或迎来主要转折支撑点,所以下周一也较关键。

    未来市场如能够摆脱这近半年多以来大盘在节气时点均形成转折高点效应,以及下旬大跌“魔咒”的现象,大盘或可望逐步回稳甚至走强,这样6月走势就值得期待。

    另外,本栏上周指出,沪指2015年7月中旬以来两段套牢区构成收敛下降通道,其上轨为2015年7月24日4184点与2015年12月23日3684点两高点连线,下轨为2015年7月28日3537点与2015年11月30日3327点两低点连线。下轨目前下移至3040点上下。

该通道上下轨为压力带和中期强弱分水岭,未有效上破前,市场弱势未改,要有效突破或才会形成趋势性持续强势。

(本文仅分析市场特征和可能的变化特点,不构成市场预测,不作为任何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黄智华更多的文章见本博客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