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著名的“四大丛林”:三座为吴越时所建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8/18/rd_rs_c77f4752d60d3d157d62d6f37f4ac723.jpg
杭州净慈寺(图片来源:浙江卫视)
吴越国经济发展,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是难得的一处世外桃源,但吴越国历代统治者“常重敛其民”,对北方朝廷贡献大量财物,并大规模建造府署,糜费甚巨,人民虽然免于兵革之祸,但不免于赋敛之毒。
吴越国的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利用佛教作为一种精神控制的手段。凭借积聚的财力,以国君之尊,大力提倡佛教,上行下效,带动吴越地区信佛的风气,使得佛教盛极一时。
在吴越诸王在各地藩镇争相称帝之时,吴越国历代继位者始终遵循钱镠遗嘱,以不称帝来缓和与中原强权的关系,换得江浙地区近百年的和平与安定。在五代的乱世中,在后周世宗毁佛的法难中,能保持东南一地的佛教文化,并为宋代佛教的发展奠定坚实根基,延续佛法命脉,钱氏一族实厥功至伟。
钱镠和他的继任者在杭州境内兴建了一百五十多座寺院和数十座塔幢。现在杭州西湖的大部分寺宇、塔幢、石刻等,都是那时候创建或扩建的。杭州著名的“四大丛林”,出了孤山的圣因寺是清代康熙行宫改建的外,钱塘门外昭庆寺,南屏山净慈寺等都是吴越国修建的。
当时净慈寺周围还有十几座寺庙,形成了杭州最大的寺庙群,雷峰塔当时也是在净慈寺里的,只因民国时期修建南山路,穿寺而过,才将净慈寺一分为二。
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因为寺内钟声宏亮,“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寺屡毁屡建。净慈寺前后左右佛刹林立,成为杭城最大的寺院群。在雷峰塔下有塔院小昭庆寺,塔西有惠昭寺,峰北有瑞相院(即宝相寺),寺西有善庆寺(即兴教寺),并有弥陀寺、显应寺、天王寺、安吴寺、法性寺、广教寺、空律寺等环列。晨钟暮鼓,梵呗相闻;故时人称南屏山为“佛国山”。
在民间,净慈寺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济公和尚。法名道济,又称济颠。至今在江南民间还流传着济公为重修净慈寺从古井中运来木材的神奇故事。
济公和尚晚年的归宿地是离净慈寺不远的另一座寺院虎跑寺。吴越国时期这里叫仁寿寺。寺内的济颠塔院就是济公的圆寂处。
在杭州诸多寺院中,一向以“南山净慈,北山灵隐”为首。我们熟知的灵隐寺也是在当时得到重修中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