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RT基础知识讨论〕关于几何不清晰度的两个重要概念

(2014-02-09 17:19:57)

      强天鹏先生主编的《射线检测》,这一部分讲得很好。我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讨论,如有不当,希望沟通。

1 Ug在有效评定区的位置

    几何不清晰度的计算,涉及了有效焦点尺寸df,它是射线管实际焦点沿射束中心线、在与中心线垂直平面上的投影。因此,计算的Ug,也只能是在射束中心线与胶片交点附近,一般应在(底片) 有效评定区中心附近。离开这个位置---底片上的其它位置,不能再谈有效焦点了,Ug计算值也不准了。因为实际焦点投影尺寸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偏阴极方向上,dfˊ可能大于1.7df

    另外,同样处于透照区中心,直焊缝和环焊缝的实际Ug也不相同,但实际运用时,我们只按规定公式计算,进行透照几何布置,就行了,不再区别直焊缝和环焊缝。

    有的标准(ASME V 第二章)提出Ug   限值,而这个限值是强天鹏先生主编《射线检测》(76)讲的指工件中可能产生的最大几何不清晰度 ,源侧像质计金属丝所产生的几何不清晰度。标准给出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按公式反过来计算射源至工件距离f,进行透照布置。

2 实际的黑度过渡区U大约为2Ug

    O点为缺陷的横向尺寸右侧的一个点。由《射线检测》(强天鹏主编)教材第76页图3—3ab)可以看出:实际不清晰度(黑度过渡区)U,应在O点两侧,图示的宏观黑度均匀AO区域(本影黑度差区域),因U的存在而缩小。通过教材第76页图3—3ab),可以认为:按公式计算的Ug大约为实际的黑度过渡区U1/2,或U≈2Ug(笔者注:如果包括固有不清晰度UiU值可能还要大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