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把握习作要求  教好习作例文

(2010-05-24 22:41:10)
标签:

教学指导

杂谈

分类: 杏坛心语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习作例文,就其本身而言,有着明确的训练之点,就小学阶段整个作文训练的“链”来说,又是其中的一环。也就是说,每篇习作例文都体现着不同阶段作文训练的内容,将每次作文训练的内容串联起来,正是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主线。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每篇习作例文后面的习作要求中。所以,只有把握习作要求,才能扎实地完成每一次作文训练,最终完成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任务。

每次习作要求多在基础训练中,说明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与本组中的习作例文相照应。大多数教师一般是先讲解例文,再审看要求,最后作文。这样教学习作例文目的不明确,如同讲读课一样。为突出习作例文“例”的特点,可以将习作要求前置,四环节教学习作例文。下面以人教社小语五册(新教材六册)《雨》一课作一说明。

     一、审清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的。

    1、提出习作要求(基础训练6第六题)。

    到院外去,仔细看看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2、师生分析要求,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要求先“观察”,这是作文的前提。

   (2)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既点明观察顺序,又交代了作文的写景顺序。

   (3)写“景物”,指明了作文的内容。

    很清楚,上面的要求正是中年级作文训练的特点:中年级围绕“段”的写作训练,首先强调是观察作文;其次要达到言之有序;而“言之有物”写具体,本次作文训练没有要求。

    3、明确学习方法(课文后面的作业)

   (1)课文讲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说说下雨的时候,作者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默读课文,看看作者用了几句话,把观察到的雨景具体地写了出来。再把这几句话写了下来。

    第一题先交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又交代了重点段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了观察方法。第二题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重点段的写法。

     评注:习作例文“例”在哪里,就是本次习作的要求;习作例文学什么,怎么学,就在课后的作业中。通过第一环节,为学生学习习作例文提出了“纲”;纲举目张,怎样学,学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二、围绕习作要求,品味例文特色。

      例文分析:本文具体地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从写作顺序看,整篇顺序学生易于掌握,难点在于描写雨景时的顺序。而中年级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正是怎样按一定顺序组句成段;从例文内容看,写得具体生动,读来犹如随同作者在观察雨景。本次作文虽然不要求“写具体”,但是这是中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而以上又得力于作者观察细致,有听,有看,有想,这更是学生应该学习的。这样看来,本篇例文集中体现了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一篇典范的例文。

    教学安排: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例文,理清例文层次。

    2、粗读一段,了解雨前特征。讨论:

(1)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雨前)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要下雨了”?(天色暗、刮狂风、屋闷热)

(3)还知道了什么?(时间:星期天上午;观察点:窗前。)

(4)再读一读,感受大雨即将来临的氛围。

     3、细读二段,体味作者写法。教师引读。

    读写“听到的”句子,讨论“听到了什么”(“粗大”的雨点“叭叭直响”)。写出雨急、猛。

读写“看到的”的句子,围绕下列问题讨论:

  (1)这部分有几句话?写什么时候的景色?(5句话;雨中景色)

    (2)作者都观察到了哪的景色?是怎样把观察到的景色写具体的?(天地间、屋顶、房檐、地上;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这一部分要抓住形象的比喻,生动的用词进行品味,同时要唤起学生的想象,感受雨下得“大”及“关系”。

   (3)作文是按什么顺序把观察到的景色写具体的?(如下图所示,可通过分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这个顺序)

  屋顶      
 天地间       房檐       

  地上      

        (整体        部分)

   读“想到的”句子,讨论:

   (1)作者想到了什么?

  (2)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雨”?

  (3)怎样理解“雨水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要引导学生想大地干旱之情及丰收之景。

   读第三段,了解“雨后”景物特点:泥土清香、空气清新、枝舒叶展。再读,品味雨后景色的美。

   三、例文要求对照,总结例文特色。

     理解了例文内容,了解了写作方法后,再把本次作文要求同例文对照分析,感受例文是怎样体现作文要求的。首先写得具体,特别是雨中一段,从听、看、想三方面,把雨下得怎么样写出来了;其次写得顺序清楚,雨中一般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自然清晰。而以上两点又得力于观察细致,观察有序;最后再读全文,细细品味。

     四、按照习作要求,仿照例文习作。

     将作文要求前置,四环节教学习作例文,可取之处在于:首先,使学生学习例文的目的更加明确;其次,明确了学习方法。怎样学,作文要求及课后作业已做揭示;第三,充分体现了习作例文“例”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使学生学习例文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了。

 

附板书:

             雨前: 天色暗   刮狂风   屋闷热

                     听  粗大   直响

             屋顶                    

      雨     雨中:  看  天地间  房檐   

             地上                     

           (整体    部分)

                    想   及时雨

            雨后:泥土清香  空气清新   枝舒叶展

                               《河北教育》1995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