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应采取间接综合调控的方式

标签:
生猪价格调控杂谈 |
分类: 原创择录 |
(某地2010年以来生猪价格走势图)
2010年5月,生猪价格经过连续9个月下滑跌入周期低谷,逐步恢复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5月份以来价格快速上涨,创下历史新高,成为拉动CPI上涨的首要因素。笔者通过对某地生猪饲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当前生猪价格上涨以成本推动为主,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控制,以免伤害中小养殖户的正常利益,再步以往调控形成的大起大落局面。
我国目前生猪饲养较为分散。从某地某生猪养殖合作社调查情况看,该合作社去年生猪出栏400头,由于上年部分养殖户在价格下跌中受伤较重,退出养殖或减小饲养数量,今年前六月该合作社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均较上年同期减少近一半。该合作社一位有着十多年养殖经验的农户介绍说,养成一头100公斤以上的猪好坏年景平均利润为200―300元。以本轮周期来看,去年养殖低潮中养一头100公斤以上的猪至少要赔200左右,目前是生猪养殖最赚钱的时候,按照最高市场售价可卖到2000元左右,几乎较最低时翻了一番,但在养殖成本中仔猪成本增加200元左右,饲料,兽药、人工成本都在上涨,即便不考虑人工投入、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病死猪损失,目前养一头猪的利润为500元左右(仔猪550元,饲料防疫等养殖成本950元左右),按照周期中高低潮利润平均计算很难上300元,一个体格强壮的劳力即便起早贪黑一年养到100头猪,也就挣3万元左右,如果按15年摊销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4000元,实际挣到的就只能有2.6万元左右,一年挣的钱比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要低得多。如果运气不好,遇到猪瘟或其他意外损失,一次沉重打击很可能就再也无法找到返本的机会。正是这个原因,目前一些有经验的养猪户,已经开始考虑在高潮中逐步缩小养殖规模。而这一现象一旦形成,很可能会延长目前猪价上涨的周期。
听了养殖户的无奈述说,看看身边不断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听听品类繁多的天价产品,想想哪些每天乘坐豪车出入,大把花钱购买奢侈品消费的高端人群的生活,我认为我们必须逐步接受农产品适当涨价的事实(多年来农产品涨价幅度远低于其他资源品价格涨幅),为此,我认为在此轮价格调控中必须以稳为主,采取综合调控、间接调控的方式。具体建议为:
一、从源头生产要素着手消除价格上涨背后推手
猪肉价格上涨,成本推动和资本炒作远比供需矛盾影响要大的多,为此在控制价格方面,必须妥善保护好中小养殖户的根本利益;必须从价格形成要素入手,抓好源头治理;必须严厉打击散布虚假涨价信息,恶意垄断市场,哄抬价格,借助炒作谋取非法利益的投资资金,使始作俑者真正受到应有惩罚,有效防止嫁祸于民的事情发生。
二、发挥好产业巨头在价格形成中的调节作用
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已经培养形成了如双汇、雨润、金锣等一批产值达几百亿的产业巨头,这些产业巨头在成长过程中几乎独享了国家的许多财政扶持资金,它们在当前猪肉价格形成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在价格低潮,这些巨头加大冷储和加工规模就能托住市场,在价格高潮,这些巨头减少高端肉制品加工数量就能有效抑制价格上涨幅度。如果这些巨头在市场周期中同向操作,就会进一步加大市场风险(从收购端看,目前越是规模大的巨头收购价格就越高,抢夺原料的动力就越足,这是很危险的一个现象)。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把监管重点放在这些产业巨头身上,必须相信,缚住龙头,单凭小鱼,小虾是搅翻不了海水的。
三、改革畜禽统计制度,狠刹虚报瞒报歪风
必须承认,面对点多面广的分散养殖,搞准畜禽上报数字难度较大。必须看到,比调查难度影响更大的是受利益驱动下的金钱捆绑和权力干预。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畜禽统计改革步伐,加大监测手段和监测经费投入,建立一套操作性更强,责任界定更加方便明确的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强化责任追究,使畜禽监测数字真正发挥提前预知,及时把控市场运行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信息管理,建立预警机制
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对各媒体发布信息的审查备案管理,坚决打击借助虚假信息扰乱市场,非法谋利的行为。建立生猪养殖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生猪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生产规模,有效规避产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