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既然是碽氏所生,可他为什么一直自称是马皇后所生呢?他是不是不知道自己生母的事情呢?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不是的。朱棣当然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马皇后,而是碽氏。至于他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棣夺位当了皇帝以后,在当时的京城,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修建了一座大报恩寺。这座寺庙大门内有一座正殿,平日大殿的门紧闭,老百姓不能随便进去,所以也都不知道里面到底供奉着什么。在朱棣当了皇帝以后明朝的二百多年间,外人从来没有人知晓,直到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它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这座大殿被人打开来一看,原来里面供奉的是碽氏的牌位。显然朱棣知道自己的生母是碽氏。
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所生的子女,也就有嫡庶之分。大老婆生的叫嫡出,小老婆生的叫庶出。虽然都是兄弟姐妹,但嫡庶有别,在家庭中的地位与待遇是大大不一样的。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那就属于嫡出,身份地位要在庶出的藩王之上。
其实马皇后从来就未曾生育过,太子朱标、秦王和晋王,的确都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朱棣和周王朱橚也都不是马皇后所生。只是他们自出生起,就由马皇后抚养,只认马皇后为母亲,所以在他们小的时候,只知道母亲是马皇后,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母是谁。等到长大成人,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情况,可是谁也不敢去问,也不敢讲,其实也不愿意讲,因为他们都知道嫡出与庶出的区别。最后他打下天下,当了皇帝,这件事也就再没有人提起了。
一般来说,儿子做了皇帝,母以子贵,亲生母亲不论原来是什么身份,即便是死了,也都可以被尊为皇太后。可是朱棣的生母却一直都没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不仅如此,甚至连公开的场合都不能出现。
这实在是一幕悲剧,我们不妨想一想,人世间母子之情是何等珍贵?朱棣明明知道自己亲生母亲是谁,却迫于锦绣前程不能公开承认,只能修个寺庙,秘密祭奠。读史每到此处,我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之感,感慨权术凌驾于亲情的悲哀。
朱棣为夺取皇位,杀人如麻,他甚至可以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之一。那时候他几乎是杀红了眼,绝对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了。可是到了要认自己的生母了,他却遮遮藏藏,欲盖弥彰,软弱得让人难以理解。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不外乎下面这几点:
一、保皇位。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他若要保住皇位,就得想尽千方百计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于是就得打出正牌来。如果出身既是庶出,再加上又是篡位,这皇帝能不能当下去还真不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他只能忍痛这样处理了!
二、争正统。马皇后是正牌皇后,因此说是她生的,身份自然就是正统的了。同时也就可以为朱棣的夺权找到借口。另一方面,朱棣说自己是马皇后生的,也就比太子妃生的朱允炆的地位更正统了。
三、怕舆论、要面子。朱棣的生母碽氏是一位蒙古族的女性。在今天看来,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少数民族还有很多优待政策呢。可在当时,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朱元璋是从蒙古族统治者手中夺得天下的,当时元朝残余势力虽然退到大漠以北,可仍然苟延残喘地与明朝对峙,双方还在打仗。朱棣若承认是碽氏所生,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蒙古族的后代。看过金庸先生写的《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萧峰的命运,就因为他是契丹人的儿子,中原武林就不容他。这就是朱棣之所以不能公开认自己蒙古族生母的主要原因。
朱棣生母这件事对于朱棣的性格和一生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若悲观地看,是消极的——它使朱棣的性格有点扭曲。比如,他过早成熟,城府很深,自负,做事果断但有时偏执,不计后果。
朱棣不公开认生母一事虽然有许多历史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主要因为在他的眼里,皇帝宝座重于亲情。从小浸染权欲的朱棣,终究无法摆脱权力这枚糖衣炮弹的利诱。
朱棣的亲生母亲碽氏最终连一座坟墓都没有留下,而这段历史,也最终被朱棣带入了他的坟墓之中,从此没有人能够知道当时的真相。这成为后世的史学家们花费心思去考证的历史疑点,终归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和可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