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首先,大学生的创业,尤其是知名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不应当只将目光局限于简单实现“财务自由”,应当有更高的视野与格局,致力于科技创新,促进人致力于服务社会,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通过运作一个项目而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成为一只“风口上的猪”。
同时,当前政府与高校的引导,尤其是知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单是着眼于帮助学生开办公司缓解就业压力,更不是将全体学生都往商业这条路上引导。一流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绝非缓解就业压力这么简单、直接、短期,也不是简单地帮助学生开办公司,而是为学生创造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着力于培养具有开创能力的人,培养首创精神、冒险精神、独立意识、创业能力以及挑战现状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本领,走入社会后,可以致力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及在各行各业中创造性地改变现状。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社会引导理性的创业观念,保护年轻人的“稚嫩”或“狂妄”之余,引导年轻人创业时不仅仅着眼于生存,不是满足于成为一个高智商的“投机者”,而是要鼓励具有高尚志趣、较高科技含量,敢于挑战权威的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在创业教育风生水起的当下,高校要设计一种健康的创业教育成果观,营造一种科学的创业教育氛围,避免毕业时以学生开办公司数量作为创业成果统计的偏向,引导良性的创业观与创业文化。
在迎向风口前,我们的年轻人,不妨先理性驻足、充分准备、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