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是上班奴,90后是什么?

标签:
上班奴闪辞族80后90后文化 |
分类: 专题 |
与80后不同,90后辞职的理由不仅有缺乏发展空间、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工资待遇不理想,而且还有“办公室装修老土”、“公司男多女少,泡不到妞”等神理由。
文 /禾乃
“好,没关系,再见。”
没有客套,没有疑问,也没有挽留,栏目组制片人以6个字的一句话结束了这次通话。在这几分钟里,小可简单解释了自己辞职的理由,并准备随时应对制片人的诘问和不满。可对方反应干脆,不带感情,也无责怪,这让小可有种一脚踏空的感觉。
但能轻松离职,小可还是松了一口气。“面试的时候明明说让我做导演助理,可真入职以后,才发现大家都把我当苦力使,杂七杂八的琐碎活全都归我。甚至连节目需要观众,都要我回学校找师弟师妹撑场,”他这样跟朋友抱怨,“压根就没有时间跟导演学东西。”
得知小可没找到下家就辞职,同事陆明不认可的同时却又有那么点羡慕。他已经在电视台做了6年编导助理,入职3个月时,他也想辞职,但刚工作时没经验,很难保证可以换到更好的工作。再者身上还背着2万多元的助学贷款,没还清之前,他不敢有离职的“糊涂”心思。“换个地方还得从头开始,而且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份工作能比现在好。现在虽然经常加班,休假也不多,但好歹够稳定。要是哪天不加班,没人找我做事,我还担心。”陆明说。
与陆明不同,1991年出生的小可是家中独子,父亲在外企当销售经理,母亲是公务员。他从小就过得比较顺心,想要什么父母基本都能满足他。毕业一年了,小可每个月还能从父母那领到5000元生活费。
小可并不算特例。2012年末,由北京市教委立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高校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3年内,变动2次以上工作的占57%,变动3次以上的占32%。
此前,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闪辞的原因依次为缺乏发展空间(66%)、工作内容单调乏味(23%)、工资待遇不理想(22%)。
数据一出,争议随之而起。
人们一边慨叹着工作难找,一边对90后大学生们的闪辞表示不解。而用人单位更是表示头疼不已。在他们看来,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把人招进公司,培训期刚结束甚至还没结束,新人就扔下辞职信不干了。“这对企业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他们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某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杨先生说,“那些闪辞次数太多的人,除非真的特别优秀,不然一般是不考虑的,企业忠诚度太低了。”
与小可一样,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不需要像大部分80后一样毕业了就挣钱养家。这或许是他们敢“闪辞”的勇气来源。
其次,他们个性鲜明而独立,追求自我,待人接物总离不开“自己开心”。所以,“因嫌弃办公室装修老土,90后员工闪辞了”也并不少见。这个新闻中的90后,觉得纯黑色的办公室“看着太压抑了,工作没心情”,于是决然离去。
对此,小可表示理解。办公室的装修细节体现公司文化和实力,是公司精气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一开始就对公司的工作环境不满意,勉强待下去,工作效率也会很低,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公司的时间,是对自己和公司的不负责,“还不如早早辞职,换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TIPS
90后职场新人新特点
1.没有规划又不随遇而安在“先就业再择业”的号召下,他们在没有搞清楚兴趣、能力、优势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发现工作与预期不一样后会闪电离职,重新寻找所谓的“合心水”工作。
2.期待有钱更有闲他们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看重工作内容与自己的兴趣是否匹配、公司氛围、工作自由度等。注重假期,带“夜班”、“加班”、“无固定双休日”等字样的岗位很少受他们亲睐。
3.独立思考欲望旺盛遇到难题,他们总喜欢自己先琢磨,喜欢一个人独立完成任务,认为应该鼓励独立思考,也敢于发表意见,挑战权威。希望有足够多的发言权。
4.行动很难跟上想法90后接受新鲜事物快,想法很多,不时有一些奇思妙想的灵感火花迸发出来,但却总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表示怀疑。因此总不见有所行动,或即使行动了也没有坚持下去。
5.追求平等,排斥关系处身职场,他们没有太多的上下级的概念,面对老板也不发怵,只当是在随意聊天。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等持鄙视态度,认为靠自己打拼就已足够。
6.情绪化,容易被感动、被忽悠对于领导讲的一些比较有煽动性的东西难以抵制,很容易头脑发热。但事后一定会冷静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