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网络漫画作者@伟大的安妮:成长是一种溶剂

标签:
安妮网络漫画作者2在广外文化 |
分类: 人物 |
90后读大三的她,从2011年开始,陆续在微博上发布了《2在广外》、《妮玛的唠嗑馆》、《妮玛和王小明》等一系列接地气儿的漫画作品,如今已有超过一百万的粉丝,出版的漫画书《妮玛!这就是大学》也受到热捧……她和其他20岁的小女生一样,追逐梦想,渴望爱情,有喜乐,
有烦恼, 她叫@伟大的安妮,“伟大”在哪儿?
文/柴彦超
坐在广外云山水榭咖啡屋的窗边,听着缭绕四周的舒缓音乐,看着窗外的绿水蓝桥,等一杯香浓的咖啡和一个匆匆见过一面的“伟人”儿。
“我昨晚没睡觉,然后从凌晨画画一直到刚才。你提醒我,我才想起来(采访这事儿)。”她姗姗来迟。眼前这个长发、齐刘海、化了妆仍难掩疲惫的微胖女生就是微博上超级火爆的@伟大的安妮。对,就是她,那个画漫画无所顾忌被人称作没节操自认小清新的她、减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她、腐了又宅的她、经常熬夜作画的她、有拖延症的她、说话直接的她、敏感细腻的她、在陌生人面前羞涩的她、文艺范儿的她、重口味的她、爱看《银魂》的她、喜欢卢广仲和五月天的她、在读《送你一颗子弹》的她、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她、会弹吉他的她、十足微博控的她、热心公益的她、只谈过一次恋爱的她、生于汕头却完全看不出是潮汕人的她、生于1992年的她……
“ 不好意思,
我可以边吃边回答问题么?”服务员把三明治摆在她面前,她小心翼翼地问,“我还没吃晚饭。”她伸出“罪恶”的双手,张开“欲望”的嘴巴……一边大吃,一边简答……
枪一响,拼了命往前冲就好了
2011年4月15日,偶有练笔却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广外大一女生陈安妮决定画日记绘,当时她从没想过两年后的自己竟会如此红:近百万微博粉丝簇拥,新书畅销,到哪个书店签售都人气爆棚……正是当时那个简笔勾勒的可爱ANNY形象的出现,为她的人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安妮喜欢舞文弄墨多少受到父亲的影响。“我爸爸的兄弟,不是作家、记者,就是书法家,爸爸在对联和古诗方面也有研究”,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自然不在话下,但她从小更爱的却是漫画。从小学二年级接触黑板报开始,画画的欲望便逐渐泛滥,直至决堤。下课在画画,上课也在画画,所以课本上李白、康熙之类的大人物皆惨遭其毒手,她也会为了制造动画效果而在课本每一页的右下角画画,然后不停翻动书页。在父母眼里,漫画似乎是学习之外的异端,“他们可能觉得画漫画赚不了钱吧”,并不支持。因痴迷于此,安妮便一直用零花钱偷买漫画书、动漫杂志,自己一个人钻研,“当时500多元的数位板,爸妈不愿意给我买,也是我自己偷偷攒钱买的”,至今安妮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漫画训练。高考后安妮便在父母的指导下胡乱报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的国贸专业,好在她顺利地来到了广东“外遇外貌”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正是在自由的大学,安妮开始“伟大”起来。
如果说吐槽饭堂饭菜难吃、选课困难、老师点名、男女比例失调等能引起强烈共鸣的校园生活的《2在广外》系列让安妮初尝被人关注的滋味,“如何在大便的时候防止屁屁被污水溅到”、“咳咳,科普姨妈小常识”、“不是因为你不重要”、“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男人”等“文艺与节操齐飞,重口共温馨一色”的《安妮的唠嗑馆》则预示着安妮在通往“伟大”的路上越走越远。2011年12月27日,安妮决定给她那只“猥琐系治愈小清新的东西”起名,霸气的“妮玛”便横空出世,从此,“妮玛”在牛逼哄哄的路上愈发摇摆起来。如今,集精华之所在的《妮玛!这就是大学》的出版及热销,让安妮变得更热、更红、更加忙碌、更加“伟大”。《妮玛和王小明》也正在赶稿准备出版的途中,想来爱情的魔力会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妮玛”这个不止有一点二的姑娘。
上帝不会垂青没准备的人。安妮高中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为她重新梳理泛黄的记忆、形象描绘每一个生动的细节提供了可能;她也一直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几日被编辑催着交稿的她仍会忙里偷闲,读读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翻翻扎西拉姆·多多的《当你途经我的盛放》,诗情画意,浑然一体;“从前有一个人画画很好,但就是比较肥。后来,大家都叫她化肥。”她也不吝于自嘲,笑说自己的肥胖、拖延症等等;“宙斯拥有那么多儿女,你从中看出了什么?因为古代没有避孕套和毓婷啊!”她有小女生固有的柔情,也有“汉纸”的重口味;更重要的或许是她的观察能力和表达欲望,司空见惯的校园琐事,她总能看到大家忽略掉的那一点趣味,用画笔一勾勒,让人爱恨交加的生活便跃然纸上……大家纷纷爱上了她。
当然,前进的路上也并非没有任何波澜。曾有人在广外树洞的微博里说安妮“画得幼稚无聊,都是些小孩子把戏”,安妮只是哈哈笑着转发,“大家一起努力吧,我只想往我的梦想再靠近一些。”她这样评价自己的漫画,“我画得确实很丑,也没技术含量,画得比我好的大有人在,比起阿狸、彼尔德那些,我画得不可爱,也没打算走可爱形象路线,我是靠故事支撑人物,靠故事取胜吧。”她曾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我初中练短跑,老师说:‘你跑得快,但总不是最快。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跑着跑着就要转过头看旁边的人跑得有多快,既分散了精力,又浪费了时间,反而慢了。’我们从小就爱比较,左顾右盼、嫉妒恼火,反而让自己更糟糕了。他说得对:‘你要做的,是只盯着属于自己的跑道,枪一响,拼了命往前冲就好了。’”
被要求用一句话描述她对成长的认识,她说,“这个很难的吧”,而忘了自己曾在书中给了最好的回答:“成长是一种溶剂,它常常伴随着无聊、迷茫、难过、自卑这些令人讨厌的溶质,我们却常忘了,这些溶质,也在对我们生活的密度起作用。这些都是成长的代价。”
比起翱翔,我更愿意被温柔捆绑
四年前安妮看到一本讲述作者真实爱情小段子的书,好生羡慕,便说给男朋友王小明听。小明说:“这些没什么啊,我觉得我们的故事写出来更好玩呢。”安妮说:“有人看才怪咧!”那时的她打死也没想到,四年后他们的故事也在被不少人喜欢着,期待着。爱吐槽的安妮从2012年9月在@妮玛和王小明的小号上更新他们那个平凡却不失温馨的爱情故事以来,额外累积了33万粉丝,王小明也很自然地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完美男友形象。“于我而言,奇迹一般。”
“ 除了一些细节有些夸张,
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真实的吧。”安妮说,“只可惜,爱情这东西,用哪一种颜色,都无法完全描绘出它的美好。”
“开学第一天就来了那个,而且根本没带那个啊!先用纸巾顶一下好了。好怕裤子后面会漏出来啊。”“你裤子……你裤子后面……好多灰哦。”这是故事开始的地方,囧极了的安妮自然是落荒而逃。当然,接下来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王小明和安妮同是高一六班的学生,并且是前后桌。
自然而然,他们一起打水、一起做实验、一起课堂讨论、一起做作业、一起听音乐……王小明的幽默帅气早被安妮盯上了,安妮私下里花痴却从不敢表白,她也不知道王小明其实很早就喜欢上了直率可爱的自己。直到有一天王小明对安妮说:“我不喜欢你老是跟别的男生玩儿。”“没有其他任何表白,两个笨蛋凑到了一起。”
高考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经受异地恋的折磨摧残。大一的时候,安妮忙于社团工作,忽略了王小明的感受,两人吵了一架,王小明第一次挂了安妮的电话,然后再没主动找过她。“有人说,爱情总是能经得起大磨大难,却很容易被小事打败。”好在大学一年级结束的那天,王小明“翻山越岭”“气喘吁吁”地来到安妮面前,安妮“狠狠地,用一整年的力气,大哭起来”。
一晃六年过去了,安妮和王小明早已成了“老夫老妻”,“他根本没有做过浪漫的事,叫我怎么想。普通情侣很少有感天动地的故事,突然很感动、突然热泪盈眶的事情太少了。两个人在一起很平淡的,但这就是爱吧。”在安妮看来,王小明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经常倒水给自己喝这样的细节上。“这世界上除了我妈之外,他是唯一一个,在任何时候,都记得隔段时间就倒杯热水给我喝的人。只有关心你的人,才会主动拿水给你喝。”
“我本来就肥啊,他叫我肥婆,我就亮肥肉给他看。”安妮对王小明称自己“肥婆”这件事毫不在乎,“他叫我肥婆,我就叫他肥狗。”至于为什么是“肥狗”而不是其他,安妮说,“我觉得他很像狗,狗很老实,经常被猫打,我觉得我们像狗和猫的组合,我就开始叫他肥狗。还因为他很瘦嘛,我最讨厌很瘦的人。”安妮自有一套“修理”王小明的方法,王小明怕在人多的地方亲热,安妮便故意在地铁等人多的地方“抱抱”“亲亲”。再比如,安妮知道王小明最讨厌看起来像鼻屎的葡萄干,便在王小明想亲热的时候说,“我刚吃了满嘴的葡萄干,来,亲亲。”
“不是所有的风筝都想成为了不起的鸟,也不是所有的风筝都眷恋远方。如果有一个人愿意永远紧牵着线不放,比起翱翔,我更愿意被温柔捆绑。”如果非要在绘画和王小明之间抉择,想必她会选择王小明吧。“时间带走的,是两个记忆中光芒四射、彼此欣赏的少男少女。而时间留下的,是两个彼此了解对方各种丑陋,却仍然拥抱在一起、相互依赖的人。”
每个星期发一条广告月收入十万,你做不做?
安妮曾和5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一个名为m方的工作室(现已更名为绘城印象)。“一个me,再加上一个me,就足以产生m的平方那么大的奇迹。联合每一个me,实现每一个梦想与奇迹,用创意的产品来实现可持续的公益。”工作室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出售《2在广外》系列明信片。“15元一套,我想这么贵肯定没人买。”最后,《2在广外》凭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创造了一个下午热销3000多张的惊人成果。而那次明信片的收益一部分捐给了自己在下乡时教过的那些孩子,用来给他们买辅导书,一部分拿出来买了20件棉衣,送给了路边的流浪老人。4月21日,知道雅安地震后,安妮把当天在深圳签售的收入全部捐了出去。
安妮在“妮玛”火了以后,自己开了一间名为“妮玛节操屋”的淘宝店,把可爱的妮玛和王小明印在T恤上出售,获取一定收益的同时,满足粉丝多样化的需求。谈及她的粉丝时,她说,“我的粉丝主要是中学生,他们给我更多的是感动,比如上次在联合书店签售,有一个粉丝从上午十一点等到下午四点,也许是因为他们是孩子吧,才愿意花这么长时间等待一个人,换做现在的我,绝对不会花那么长时间等待一个和自己完全陌生的人。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正好是一年前,我也是排队等自己喜欢的作者。”也有让安妮哭笑不得的时候,比如签售的时候就收到很多针对王小明的武器——葡萄干。“我觉得我一辈子不会再吃葡萄干了。”安妮在微博小号上吐槽。
当然,也有让安妮苦恼的时候。比如《妮玛!这就是大学》热销后,安妮决定把每周更新一次的《妮玛和王小明》实体出版,虽承诺尚未发布的章节以后也会一一贴出,却仍遭到一些粉丝的不理解,被指商业化。“我就觉得很扯淡喽,按这样说,每一个写小说最后出版的都是商业化的,世界上的书都是商业化的。微博上很多大V也开始做广告了呀,如果让你每个星期发一条广告月收入十万,你做不做?一百万呢?”
其实,安妮的思想早写在两年前的微博里,“那些谩骂贪官污吏品德败坏的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资格指责的。他们自己也靠关系,走后门,给红包,自以为如鱼得水而卑微地活着。那些贪官和他们唯一的区别在于,贪官恰好处在一个直接面对巨大诱惑的位置上,换作是他们,必然也会做出令人唾弃的选择。他们谩骂,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已。”而问她各种诱惑中她最受不了的是什么,她说是吃。
对于此刻的安妮,她说最缺少的是时间,除了画画,还要忙很多其他工作。她以前想成为一个很有钱的人,现在也是。她认为最完美的快乐就是有很多钱,然后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心疼,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她最不满意自己的地方是太胖了,最痛恨自己的特点是爱吃,最伤痛的事是吃太多,最后悔的事是大一时不该吃那么多。最喜欢人身上的品质是善良。她觉得自己最伟大的成就在画画上。她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我擦”……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