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致敬奥运于洋周俊吴景彪杂谈 |
分类: 伦敦奥运特稿 |
奥运会结束了,赛场上灯光已经暗了下来。那些曾经在领奖台上手捧鲜花的运动员们,已经回到了各自的轨道。在一场沸喧盛典过后,我们是否会记得,那些为了奥林匹克付出过艰辛的运动员们,曾在这里为全世界人民带去一场绝妙的竞技。而那些为了展现更健美的体格,更团结的团体,更友爱更公平的竞争的运动员们,都值得被尊重,被祝福,被钦佩。不论是体制问题,还是参赛理念的偏差,都不能掩盖运动员为梦想而奋力拼搏的竞技精神,穿透赛场内外。以下我们关注的几位运动员,抛开附着在他们身上的庞大课题,本质上他们都是为梦想而努力付出的勇敢的年轻人。祝福他们,人生不会只在赛场上。
文/ 谢婧怡
吴景彪:坚韧小草,细腻男孩
他在微博上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吴景彪,一棵不轻易低头的小草。"
2012年7月30日,伦敦奥运会举重赛场上,他与冠军失之交臂,败给了朝鲜选手。失败后,他连吼几声,哭着对着记者的镜头说:"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
当晚,他发表微博,"这样的结果有愧于大家,但已成现实我必须面对。今后的道路还很长,或许还得跌到,或许还会成功。我坚信'人在做,天在看',这一页翻过去。谢谢大家。"
这一页对吴景彪来说,确实应该尽早翻过去。但对外界而言,人们对国家队的体制和参赛理念的讨论,还在持续升温。
梦想是自己的,也是举重队的
在吴景彪看来,拿到金牌不能算是外界给的压力,也是自己的一个梦想。但除此之外,似乎也还有一些外在力量的存在,无形中构建着这个梦想。
在人才辈出的举重队,一旦确定奥运会参赛名单,就意味着将大量的训练资源都放到参赛选手身上。用吴景彪的话说就是"整个举重队上上下下都在保障着我们"。这一份寄望,就像是无形的压力,让吴景彪夺金的愿望更加强烈。
比赛结束后,当记者问他,如果要说对不起,是首先对自己说,还是对国家说?他答道,我觉得首先还是对国家说,对我们团队说。他为自己的失败感到愧疚,愧疚国家在自己身上投入的资源,愧疚团队寄托在自己身上的希望。
为国家欢呼,为个人感叹
吴景彪并不能清晰地解释奥林匹克精神,他笼统地认为这种精神是"所谓的更快、更高、更强",因为"外界人都是这么说的"。
虽然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不太清晰,但吴景彪却有着一份清晰而强烈的责任感。因为有夺冠的实力,所以对于国家,对于举重队,吴景彪就觉得自己有责任拿下冠军。在他看来,为国争光才是首要任务。
"个人利益永远在国家利益后面,这是肯定的",他说,在面对镜头流下泪水的那一刻,他根本没有想到个人。
"在那个现场我还是以国家利益为上,还是想把祖国的五星红旗升到最高。"把五星红旗升到最高,让世界看见中国举重的实力,让中国人民为祖国的强大而欢呼。
然而就是这样庞大的梦想,最终却意外地没能支持吴景彪在决赛中"调动起身体的兴奋"。比赛失败后,他想去反思"什么是奥运精神?怎样去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而不仅仅只是一份责任。
吴景彪的队友张浩参赛时,吴景彪来到了现场观赛。他说,自己在看张浩比赛的时候,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因为大家都在付出,青春、时间、身体",他突然感叹。那些日复一日的训练时光仿佛就在眼前……
粗中有细好男孩,快乐另一面
直到2012伦敦奥运会,吴景彪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回家过过年了。谈起这些年来最大的遗憾,吴景彪说是没有好好陪陪父母。而伦敦奥运会的结束,也让吴景彪得以和父母小聚一番。说到父母即将来京,他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快乐一下子挂上了嘴角。
从小吴景彪就是个细心的男孩。小时候在体校,队员们的零花钱大都交由教练保管。遇上教练忙的时候,吴景彪就会是教练的好帮手。另外,像制定值日表,敦促队友值日这些小事,他也打理得头头是道。值日他不会安排小队员,问他原因,当时也还稚气未退的他说,不安全。
长大后的吴景彪同样的心细,有爱心。他养了一只猫,为他枯燥的训练生活带去不少快乐。他还会自己烤制曲奇饼干,将房间整理得风格别致。这位心思细腻的大男孩在生活中感受着快乐,这样的快乐或许没有夺冠的瞬间那样刺激,但应该足够温暖平凡的生活。
于洋&周俊:为梦想奋斗的普通女孩
7月31日,伦敦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对阵韩国队,以不到24分钟速败的成绩收官,一时间舆论四起,于洋王晓理"消极比赛"的新闻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比赛结束的第二天,世界羽联宣布取消于洋王晓理的奥运参赛资格。消息公布后,她在微博上写下:"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比赛了。再见国际羽联,再见我挚爱的羽毛球。"运动年龄不小的她曾把伦敦奥运看作最后一场奥运比赛。
然而就在半个月前,在于洋还没有出发去伦敦的时候,她曾感言:"四年前一个怀揣梦想的小孩圆了自己的梦,站在了奥林匹克最高领奖台。四年后,同样的舞台,同样的姿态,同样的梦想。"
于洋:带着伤病训练
运动员的伤病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于洋也是一样。备战伦敦奥运的时间里,她一直在与伤病做斗争。但这个白羊座的女孩充满斗志,会不断地鼓励自己去战胜伤病。无论是状态不好的时候,或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又或是身体出现了不舒服的信号,她都会鼓励自己"相信很快就会过去,总会是一个煎熬的过程。"
直到今年八月,得到被取消比赛资格的通知,得知自己带着伤痛的训练没能换回梦想的回报时,她才忍不住控诉评判结果太无情:"运动员的伤病你们懂吗?辛苦的带着伤病备战了四年说取消就取消了我们的参赛资格。你们无情地打碎了我们的梦想。"
此时,那些曾在训练中或烦恼,或调皮,或丧气,或坚持的心情,全部交付给了逝去的青春。
7月30号,女子举重53公斤级赛场上,小将周俊3次试举失败,震惊国人。
比赛结束后,周俊经过混合采访区,当记者喊住她的时候,她眼含泪水,几次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离开了现场。赛后她接受采访表示,自己今天的基本动作放不开,感觉不太轻松,"我也不知道究竟台上发生了什么"。
当天,她在微博上只写下"无言"两个字,却足以表达心情。
这种找不着北的状态,从7月份突然接到参赛通知的时候就开始了。
周俊:乖女孩的奇奥运
"这是什么阵势呀?什么情况呢?"此时已是7月8号,接到奥运参赛通知的周俊显然十分意外,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但很快,她战胜了自己的疑虑,为自己鼓劲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但积极的自我暗示却没有带给她足够的信心,她还是会怀疑自己,渴望得到"力量支柱"。再加上腰上的伤一直没有痊愈,带伤上阵的她又多了一份忧虑。她自问:"能顶住吗?"但已定的事实让她不得不去冒险,"最苦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她努力让自己用毅力去坚持。
然而无情的结果仿佛把担心的一切上演了一遍。本来实力未够,加上伤病未好,周俊3次试举都失败了。赛后记者问她95公斤的开把重量是否太高的时候,周俊沉默了一会,说"我尊重教练的决定。"
有许多东西她改变不了,只能用意志力让自己训练好,比好赛。在她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她已经做到了。
于洋和周俊,都曾被奥运放大,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生活中的她们再普通不过。于洋会在训练中感到"身心疲惫,缺乏兴趣",周俊也会为训练而"烦死了"。生活中,她们都是有情绪,有自己的喜好的普通年轻人。抛却附加在她们身上目的和阴谋,这只是两个为梦想奋斗的普通女孩。
吴景彪、于洋、周俊,他们都曾是媒体追逐的焦点,当我们热烈地探讨从他们身上反应出来的背后的问题时,不要忘了为这些努力奋斗的运动员们鼓掌。他们曾经日复一日地为奥林匹克努力,像所有参加奥林匹克的运动员一样,为了梦想而奋斗。当赛场上的灯光暗下来,人生的路灯或许才刚刚被点亮。他们值得被祝福,生活没有胜负,人生不止赛场上。生活还充满着未知,等待他们去闯荡。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