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回顾篇】英语莫成“拦路虎”,体坛前辈谈经验

标签:
奥运会英语申诉体坛前辈杂谈 |
分类: 伦敦奥运特稿 |
很多国内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因语言不通,有理说不清,容易吃大亏。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丁宁意外遭到连续4次罚球,心有不甘的她只能用“why”来质问;又因为听不懂裁判的解释,只能选择忍声吞气。奥运会暂告一段落,运动员们可以趁机会补一下英语,不妨来看看体坛前辈们是如何学习英语,你会发现学英语不只是技术活,也是充满乐趣的。
图/文 陈敏婷
李娜:脸皮厚,现场感
李娜说得一口流利的德语腔英语,加上天生的幽默感,使她在采访中常常赢得媒体和观众的赞赏和欢笑。李娜透露自己学习英语的秘诀:“学习英语,就是要脸皮厚,不管说得对不对,直接跟老外说就是。”李娜从来没有请过专业的老师,完全依靠生活中的接触和经验,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其他队员。“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即使说错了,别人也不会笑话你,反而会帮助你进步。”
李娜认为提升英语最重要的环节是现场感,也就是说,只有结合赛场和生活中的经历去学习英语,才能更好地巩固英语听说水平。
姚明:不求完美,只需胆量
面对媒体,姚明流畅地道的英语脱口而出,令人佩服,当然这与他长时间在美国生活有关。“如果你打算学习一种新语言,那么你就不要力求完美,这只会让你不敢说话,你需要大胆地去说。”刚来到休斯顿,姚明除了每天阅读《今日美国》等美国报刊外,还会收看英语电视新闻,边看边记英语单词。除了日常用语,还有篮球的专门术语,这些姚明都需要逐一学习。
在一次比赛中,姚明被裁判吹罚,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向裁判抱怨,结果裁判反而被乐到了。姚明开玩笑地说:“我花了很多时间上英语课,我想让我的钱花得值。”
罗雪娟:另类方法,一举多得
在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罗雪娟以一口流行的英语与志愿者交流,让现场所有人意外万分。经过不到40天的学习,罗雪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如此飞速的提升,除了靠科学速成的训练外,她还有另类的一招——网购练英语。罗雪娟非常喜欢网购,她把业余时间都花在网购上,并借此机会用英文和买家交流和讨价。要是自己买得不过瘾,就帮其他队员网购。这样一来,既能为大家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又能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一举多得。
刘翔:口语最重要,单词挂嘴边
国际田径界有个隐形的“巨星俱乐部”,一些顶尖的运动员经常会聚在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对手的最新动向。而刘翔要想在国际田径界里如鱼得水,英语是一道的不得不跨越的栏杆。
然而,刘翔非常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现在比赛多,英语显得很重要,但很专业的英语对我来说作用不大,口语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刘翔在美国治疗期间,不忘抓紧机会与医护人员谈话以此锻炼口语。当刘翔还不能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时候,就会运用掌握的词组和单词把意思说清楚,有时还会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当学到新单词时,他就认真地在小本子上记录下来。现在,刘翔说话时常常蹦出几个单词,让外界感受到了他的进步。
徐莉佳:学英语,无止境
夺得伦敦奥运帆船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赛冠军的“女姚明”徐莉佳,她的英语口语实力是运动选手中最出色的。在2000年首次出国参加比赛时她也曾吃过不少亏——由于随行的翻译对规则上的专业术语不是很了解,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导致仲裁判决不公。自那时起,徐莉佳就下定决心学好英语,免得输在规则理解错误上。
眨眼十二年,徐莉佳始终没有放松过学习英语。回到家里,她一边帮妈妈做家务,一边把手机挂在边上播放英语,不浪费一分一秒。前年暑假,她还报名参加了一个英语强化班,花了八千块的学费,她觉得只要有用就非常值得。去年,徐莉佳还考到了国际帆船联合会的国际裁判证,她表示即使以后未必从事这一行,但学习是无止境的。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