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响,《职来职往》主持人,著有《响聊聊职场》一书。在《职来职往》节目中,李响曾数次被求职者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与另外一些强势的主持人形成鲜明对比。他强调做节目“凭良心”,“尽力保护每一位求职者”,同时节目一定要“传递正能量”。难怪大家亲切地称李响为“职场辅导员”。
文 滕广斌 图 受访者
赢未来
作为一个主持人,你怎么定义在《职来职往》中的角色?
李响
我说自己是一根绳,一根高科技的绳。因为我觉得那些达人都很优秀,像一道道光,有智慧、有经验,我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光束,照亮身边的求职者。这是我认为主持人该做的事。我身边的求职者绝大多数第一次上电视,又是抱着找工作的迫切心情,我应该尽力保护每一位求职者。
赢未来
主持《职来职往》跟你主持别的娱乐节目,例如《梦想成真》,有什么不一样吗?
李响
梦想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梦想不是最紧迫的需求。娱乐节目更体现娱乐的需求。而《职来职往》则不一样,找工作是更实在的事,它关乎生存。所以,如果求职者的需求跟他的能力不是相差甚远,我都希望他们可以求职成功。
赢未来
你说过,电视节目不是一场真正的面试。那你觉得节目跟真正的面试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李响
其实节目跟真正的面试很像。我所指的“不是一场真正的面试”,是说这种面试是在电视上进行的,更多人看到,影响的人群更多,所以身处其中的电视人要格外认清,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不值得宣扬的。因为电视的波及面太广了,看这档节目(《职来职往》)的大多是年轻人,我们有义务要让大家都在“正循环”中,要传递正能量。
赢未来
有网友认为求职类节目过分炒作,李开复更发起了抵制《非你莫属》的活动。你认为国内同类的求职节目存在哪些问题?
李响
老实说,我希望求职类节目越多越好,让更多的人谋得职位。现在很多节目都为收视率所累,但要说我李响不关心收视率,那是假的,我自己也要收视率,我心里也慌。但我相信凭良心做事,我也希望所有电视人凭良心做事,不急功近利,先打造好的口碑、品质,自然也就有好回报。我一直认为电视有很大的传播效应,很多人可能就因一个节目或是一部电影而改变价值观。因此做节目要慎重,不然毁了自己,还会毁了一代人。
赢未来
《职来职往》甄选求职者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任何报名者都可上电视?
李响
最重要的是代表性。看他是不是求职者群体中的非个案?另外我们跟人力资源网站、专业公司等机构有长期合作,由人力资源专家团队和节目编导共同选择上节目的面试者。通常这个过程包括三到四轮筛选。
赢未来
不少成功的应聘者下节目后,企业并没有接受他们。对于来招聘的达人,《职来职往》如何区别他们是真招聘还是作秀?
李响
参加节目的人求职成功后,要到应聘的企业进行入职培训和试用,再经过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后,完成入职考核就可以正式入职。这是任何一个正规企业都有的正规流程。我们的求职成功者目前有近400位,大多数都完成了正式入职,少数没有通过入职考核的朋友,他们并没有好好把握这次良机,确实让人觉得遗憾。
赢未来
你有没有遇到很有个性的求职者,当他们与达人产生严重的意见分歧时,如何协调沟通?
李响
先冷静、再沟通。我们不是来吵架的,在电视上说话更要有分寸,否则会被质疑素质甚至是教养问题。我不希望我的节目里出现低素质的情况。
赢未来
很多人觉得你的主持风格是向着求职者的。你是否认为求职者是弱势的一方,因此你需要站在他们的一边?
李响
求职者一定是弱势的。通常主持人这个角色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受到大家的簇拥;很多达人也是处于强势的地位。一个初出茅庐,第一次上电视的人,你要求他化身诸葛亮舌战群儒,太不现实了,所以作为主持人就要帮帮他。
赢未来
求职者最能打动达人的是专业技能、性格,还是谈吐或是其他因素?
李响
首先求职者要说真实故事,并真实地表达。职场达人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编造故事是蒙骗不了他们的。第二是要做好储备,包括知识储备和职场经验的储备。求职者可能没有太多职场经历,但可以多看书,多听别人的经验。当然求职者有社会实践经验最好。我并不看重学生会或社团的经验,因为我觉得在学校,你做得不好,有学校为你撑腰,但真正投身社会,你做得不好,只能由你自己承担后果。
赢未来
也有很多求职者失败了,你认为他们主要是输在哪一部分?
李响
最大的问题是准备不充分:对求职岗位的准备不充分;或是对自身和岗位的匹配准备不充分,而这种求职者往往是出于投机心态,以为试试呗,但是面试官是最不好骗的。
赢未来
给年轻人,特别是职场新人提一些建议?
李响
相信自己、扎实学习。另外,多看书,《响聊聊职场》还不错,呵呵。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