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后大学生钟道然:我就是不想原谅中国教育

(2012-04-24 14:56:42)
标签:

中国教育

钟道然

90后

大学生

文化

分类: 人物
 
我的独立价值观、自主思考和理想是在中国教育的洗礼中挣扎存活下的。我尽量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去做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另一半去追求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不是后一半,现在我早就没有什么独立价值观了。
 
 

90后大学生钟道然:我就是不想原谅中国教育

  在这个网络造星的时代,有多少红极一时的年轻人,像麦当劳或肯德基的炸鸡翅一般,刚出炉时清酥香脆,冷却后就变得蔫软滞口,最后被丢进垃圾桶。扔了,是因为你不能闪闪惹人爱了,很多红极一时的年轻人也是如此。

  所以,当一个90后大学生写出一本批判大学教育的书《我不原谅》,并由易中天作序推荐时,大家的围观兴致又高涨了。
  他叫钟道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大三学生。他写书的经历,跟大多出书成名的年轻人没什么差别——因为是深受中国教育“伤害”的一员,就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版了别人不敢公开的抱怨。他在书中这样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它跟Lady Gaga穿的衣服似的——每件都不同,每个都很特别。你没有资格拿自己的漏斗度量别人的大脑,拿自己那杆破秤衡量别人的价值。”带着这些思索,他退掉了一些课程,用9个月的时间写书。恰在书稿完成时,他看到了易中天博客里的一句话:“杀害药家鑫的真正凶手是中国教育。”他像高山流水遇知音一般,将自己批判大学教育的书稿寄给易中天看,不想就这样得到了赏识。整个过程都似乎再寻常不过。
  但他有两点是难能可贵的。一是,他用9个月时间写好的书,也用了9个月时间寻求出版社。大部分出版社对这部书稿赞誉有加,但因内容的批判性太强而不敢出版。可他坚持“以教育的名义极端”,用鲜明的批判态度给国内大学及相关管理者一点刺激,直到三联书店同意出版。另一点是,作为一个“红”起来的年轻人,他有着“需要对自己进行点儿素质教育,来弥补我所受的‘素质教育’对我的伤害”的自觉意识。他说:就算“红”,也要有“红”的灵感。如果能持续做有意义的事,就不会是转瞬即逝的流星。

 

钟道然语录:

  “我没了想法”——这便是中国大多数学生的真实写照。这就是中国大多数学生十几年呕心沥血“被教育”的结果。我们唯一会做的就是在“说说你的想法”的题下默写出“标准答案”,然后在“姓名”栏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是“我的想法”,然后屁颠儿屁颠儿地交卷子等着发回好成绩。
  上课就是老师在做一个“大脑置换术”,把自己的大脑嫁接到各位同学的头盖骨里。
  要说为啥中国学生如此痴迷考试,原因很简单,“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从小到大,就卷子上那分数成了所有人活着的意义。

 

对话钟道然:
我需要对自己进行点素质教育

赢未来  当出版社为了图书的销量进行各种宣传,当媒体纷纷邀请你进行各种访谈时,你愿意这样被“炒作”吗?
钟道然  我迟早要出名的,没有美名也有恶名在外。这是王尔德的一句话,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好像也只是个大学生。


赢未来  你曾说“这本书就是写给那些能看得懂的人的,那些看不懂这本书的人其实根本不配看它。”这是不是很多高人用过的诅咒式营销概念?别人为什么一定要看懂你?
钟道然  我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思考,看不懂也好,因为王尔德说“当你理解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它对你而言也就死了”。所以,看不懂的人越多,此书越有生命力。
  我相信这本书呈现出了我大脑中关于教育的一切,它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创作出来的。所以它就是有价值的。


赢未来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小学拿走了独立价值观,中学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学拿走了理想梦想。”你为什么觉得小学、中学、大学拿走了不同东西,这是普遍现象吗?
钟道然  引用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英国喜剧里的台词:我需要对自己进行点儿素质教育,来弥补我所受的“素质教育”对我的伤害。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我在写书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而且书出版后,也有很多人说我写出了学生们的真实生活,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赢未来  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深受应试教育伤害?
钟道然  我不觉得中国教育和智慧有联系,事实上,这两个东西正好相反。如果是中国教育成就了今天的我,那么中国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写出这样一本书。但事实上不是。
  我的独立价值观、自主思考和理想是在中国教育的洗礼中挣扎存活下来的。我尽量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去做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另一半去追求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不是后一半,现在我早就没有什么独立价值观了。我希望,若当下的这种教育制度不改革,学生至少也可以把自己分成两半。


赢未来  你在书中提及,理想中的教育“是能让人触电的那个东西”,你所说的触电的感觉具体是怎样的?
钟道然  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激发出自己脑中独特的想法,并有能将其表达出来的空间。


赢未来  你有想过,这个年龄出一本批判现实的书,是否为时过早?或许再过几年你会发现自己的有些看法是错的,是会误导人的?
钟道然  谁的观点是对的?真理不过是存活下来的观点(王尔德)。我说的话不可能全部正确,但我只是想启发大家开始关于教育的探讨和思考。此书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这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写的关于中国教育的书。社会中有很多学者写的批评教育的文字,但之前从没有学生完整地写过。对我自己来说,当我有写作的想法和冲动时,就把它付诸实践了。我写它就是因为我想写,不早也不晚。


赢未来  因为这本批判大学教育的书,你为大家所知;在此之前,苏紫紫曾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展现她对大学教育的看法。你觉得你跟她的出名有区别吗?
钟道然  没有看过她的作品,难以想象她是如何展示的。但我想,这种“出名”挺有意思的,也是一种独特的经历。现在太多年轻人走“红”,很多“红”一下就销声匿迹。就像有很多摇滚乐队只出了一张特别闪耀的专辑,然后就没影了。那些专辑也会被人们记住,但真正能让人尊敬的还是那些一直创作,从未停息的乐队。我觉得,那些人能有持续的灵感吧。不管是不是创作,就算“红”,也要有“红”的灵感。如果能持续做有意义的事,就不会是流星。


赢未来  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你说想转学,出国接受新的教育,你觉得在外国求学毕业后,自己会成为怎样一个人,这个人跟你继续求学中国所成长为的人,会有什么不同?
钟道然  我也想知道呢,或许我会成为一个我现在无法想象出来的人。我希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