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尴尬的创业导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纠结与迷思

标签:
大学生创业导师专题杂谈 |
分类: 专题 |
首先,2002年开始,为缓解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各级政府力推大学生创业,从税收、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与各种优惠措施,但收效甚微。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主角是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起到创业启蒙的作用。
其次,从2005年开始,高校纷纷开设创业学院,给予有创业热情和能力的学生相关培训和服务。但课程设置空泛,授课老师鲜有实践经验,导致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导师始于2009年。这一年,李开复、徐小平、孙陶然为代表的人生导师转型为创业导师。他们以自身从业经验、创业经历和现代基金管理思维,为创业青年提供从知识、管理到资金的各种服务,帮助许多青年成功创业并赢得市场、社会认可。
但根据2月28日,《福布斯》杂志推出的“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显示,美国的年轻人在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媒体、餐饮等领域肆意挥写他们的创意。而中国年轻创业者能施展的行业空间很狭小,他们几乎不可能在传统行业施展拳脚,而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是他们最大的蓝海,因为这里足够蛮荒,也缺少规则和既有势力。而与美国创业者比起来,中国创业者更多的是就业型创业,而非颠覆性思维的创新型创业。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中国的创业教育就像它的其他教育一样,热衷于对年轻人灌输“唯一正确答案”,而实际上许多时候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创新恰恰来自于寻找一个替代性的解释或方法。对于许多家长而言,他们也绝少允许子女在哈佛大学休学,仅仅为了捣鼓一个网站。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也让学生以成为政府工作者为耀,而不是去摸索创新。
创业、创新本质上是对现实的革新和颠覆,倡导的是异质化的思维方式。而创业导师用既成知识来授予青年创业者,渴望他们养成创新思维,这件事情本身就无比滑稽,也成了创业导师摆脱不了的尴尬窘境。
专题统筹 / 陈永恒 执行 / 赢未来编辑部
敬请关注《赢未来》2012年4月刊专题:
尴尬的创业导师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纠结与迷思
《
2010年开始,唐骏、宋山木、黄波、李阳等精神导师轰然坍塌,“导师”两字成为贬义词。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导师理论不够、学识不渊博,也不是因为大学生不再有疑问,而是他们都死在“言行不一”这条。
当然也有转型够快、够成功的,他们就是以李开复、徐小平、孙陶然为代表的“人生导师”转型为“创业导师”。他们以自身的从业经验、创业经历和现代基金管理思维,为创业青年提供从知识、管理到资金的各种服务,帮助许多大学生和青年成功创业,并赢得市场、社会认可。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做得很成功。
但真的如此吗?创业导师是谁?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在哪里?创业导师的尴尬是什么?
……
《创业导师盘点》
李开复
“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实际。梦想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而是为了给你的人生带来意义和快乐。”
早在2000年,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他开始在年轻人中确立起“精神导师”的地位。作为一个履历里包含苹果、微软、谷歌等名企,成绩斐然的成功人士,他关注大学生,写了一封又一封信,还创建“我学网”,并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提问。这种低姿态,让年轻人莫不感激涕零并跟随。因此在2009年,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不过是主动地往自己的标签中加入“创业导师”的选项而已。
……
《创业导师李开复:不可复制的VS可以复制的》
李开复自己在创业,而他的创业形式就是用尽可能标准化的模式去引导年轻人创业: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拥有更好的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李开复既是技术发展方向的布道者、创业导师,又是精明的生意人。
……
《徐小平:最爽快的甩手掌柜》
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曾创立新东方咨询处,出版了《图穷对话录》、《邮箱里的灯光》等书籍。2006年新东方上市后,他退出新东方的管理,开始转做天使投资人,以关注创业的方式继续关心青年群体。
在他眼里,创业是年轻人自我实现的一种绝佳方式。他的创投成绩单上有郭去疾的兰亭集势、龚海燕的世纪佳缘、陈鸥的聚美优品等等。和其他风投不同,徐小平采用粗放式投资,让有想法、有激情、有能力的创始人放开手脚去做,自己则当个轻松的甩手掌柜。
……
《风投喜欢哪种商业计划书?》
你的创意再好,商业模式再新颖,如果递交给风险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一塌糊涂,恐怕对方看了扉页,就没心思往下看,将计划书丢进垃圾桶。所有打算走创业道路的同学,一定要学会怎么写一份出色的商业计划书,不然千辛万苦找到风投,最后恐怕也空手而回。
……
《孙陶然:一个创业成瘾的“资深患者”》
创业者,人生之大事也,不可轻启。每一个创业者踏上的都是一条充满荆棘的未知之路,如何在激烈的战场上杀出一条生路?久经沙场的老将也许能指点一二。孙陶然,这位六次创业、身经百战的老兵,将20年的创业经验总结成了36条“创业军规”。
……
《KAB:一个创业教育项目的生意经》
当下中国,创业教育已然成为热门话题,创业导师更是炙手可热,由教育部、团中央、人社部等单位所主办的“创业讲师培训班”正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众多培训班中,由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举办的“KAB创业教育讲师培训班”特别受到高校老师的欢迎。它以“参与式教学法”为主要培训内容,为老师讲授创业课程提供方法论依据。尽管受到多方质疑,它仍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
……
《创业导师的美国模式:保罗·格雷厄姆,撼动硅谷的人》
如果没有保罗·格雷厄姆,也许现有的300多家创业公司将不复存在,包括在2011年12月页面浏览量突破20亿、独立访问量接近3500万的用户聚合新闻网站Reddit以及近日被Green
Dot以4340万美元收购的地理位置社交网站Loopt。
如果没有保罗·格雷厄姆,那些像病毒一样疯狂复制YC模式的孵化器,包括美国本土的TechStars和中国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不知要晚多少年才会面世。
如果没有保罗·格雷厄姆,肯定不会有“YC帮”的说法,更不会有公司创始人和风投公司之间地位的强势逆转。
……
《他们眼中的创业》
导师派眼中的创业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创业真是一个令人入迷的事业,对创业者而言,它的吸引力超过情人节。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创业理想可以很宏大,但是一定要从小处着手,从你身边熟悉的领域着手。
——奇虎创始人周鸿祎
……
精彩内容,陆续奉上,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