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之罪:关不掉的“应用程序”

(2011-10-21 10:28:57)
标签:

科技

应用程序

控制

杂谈

分类: 观察

 

 

科技之罪:关不掉的“应用程序”

 

 

  我们能用科技产品的购买力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却无法证明自己的科技创造力。因此,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种种自己也研究不透的科技手段所耍弄。更可怕的是,对于科技产品的“反控制”,我们竟一点办法也没有。



  智能手机在国内有多热?一个数字能让你吓一跳:根据易观智库公布的数据,仅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智能手机的销售总量已经达到1991万部。丰富的应用、好玩的游戏让所有智能机达人大呼过瘾的同时,你是否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应用程序明明已被关闭,它们还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启着呢?
  这是因为,在你疯狂下载的应用程序里总会存在大量关不掉的程序。如果有心,只要装一款流量监控软件,你就能看到它们正大量“谋杀”你的流量、电池电量,并同时窃取着你甚为私密的个人信息。今年早些时候,许多iPhone用户反映,出国一趟,发了几条微博,传了几张图片,就产生了高达数千元的资费。其实,还有更多的软件,以你不知道的方式在你的手机上运行着。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如果每人安装20款应用程序,一般会有3~4款在后台无法关闭——这已经是业内人所共知的“潜规则”。
  为何,我们会被亲自买回的科技产品“潜规则”!?
  英国著名科学家马丁?瑞斯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及现代年轻人被科技“反控制”的现象:他们不再关心物件如何运作,而只在乎物件如何操作。“50年前好学的孩子们可以拆开一个闹钟收音机或摩托车,搞清楚它是怎么运作的,甚至还能把它重新组装起来。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充斥着年轻人生活的玩意,是诸如iPhone等得更为人性和智能的科技新品,是令人困惑的‘黑匣子’——对大多数人而言是纯粹的魔术。即使你拆开了它们你也很难找到关于它们神秘的运行机制的线索。” 马丁?瑞斯如是说。这个唯一拥有英国皇家天文学家称号的人,与霍金是同门师兄弟,被称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对科技给年轻人带来的不可控力也看得极为透彻。
  的确,我们能用科技产品的购买力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却无法证明自己的科技创造力。因此,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种种自己也研究不透的科技手段所耍弄。更可怕的是,对于科技产品的“反控制”,我们竟一点办法也没有。
  就拿智能手机这些关不掉的应用程序来说,我们甚至很难找到合适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飞象网CEO项立刚表示:“现在还没有办法把关不掉的应用定义为流氓软件。”只能任由它耗电、耗流量、占用系统资源、并忍受着随时可能带来的恶意攻击。
  购买一部iPhone5手机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吗?玩转一部新式手机,跟弄懂一部老手机的运作,哪个更利于科技的发展,哪个更能让人摆脱技术的“反控制”呢?

 

辑 / 芷茗 插画 / 小黑孩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