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贝塔可可ii
贝塔可可i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672
  • 关注人气:2,4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时代:是坏时代也是好时代

(2011-01-02 13:22:24)
标签:

老男孩

偶像

山楂树之恋

阿猫阿狗

文化

分类: 专题

“怀”时代:是坏时代也是好时代

 

   怀旧是一种情绪,它只有贴牌到具体对象上,才能完成商品化过程。显然,怀念幼儿园老同学、村里的小芳、外婆家的阿猫阿狗是没多大商业价值的。事实上,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成长记忆,而他们构成的共同记忆,就成了一个时代的普遍图景。

 

 

    怀旧已经被商品化


  与“怀”这个字搭配的常见词汇中,除了“怀孕”比较实在外,其余的都有些虚。生理需要得到极大满足的人不会去怀春,春风得意的人不会怀才不遇,知晓真相的人不会去怀疑,幸福安宁的人不会去怀旧……然而现实中,提到“不该”、“不会”,往往意味着事件正在发生中或已经发生了。最大的80后刚步入而立之年,最小的90后还未成年。怀春之年,他们却集体怀旧了。当然,怀旧也没什么不好,它犹如安慰剂,能减缓我们的心理焦虑。

 

  矫情的是,原本自发的怀旧情绪却被商家敏锐地捕捉,并采用复杂的商业手段推波助澜,将大众的安慰剂成功变成了他们的生产力。商家这么一搅和,整个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怀旧的味道,不管乐不乐意,你都得怀。于是,怀旧成了当下时髦而有效的商业噱头:原本并没有卖点的《山楂树之恋》,吆喝“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竟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老男孩》就更不用说了,最大的卖点就是老和旧。红火得你要是不看一下,会被别人误以为是史前一万年的非人类。最红火时,连幼儿园小朋友也卖力地引吭高歌: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我的春天啊你在哪里(《老男孩》片尾曲)……

 

  怀旧为何能商品化


  成功的商业策划,不仅在于精准地预测到某种需求趋势,而且能将这种需求放大,并最终催生出实际消费行为。这种商业逻辑的前提是,需求处于某个临界点、一触即发。怀旧能够成功地被商品化,归功到底是或明或暗的需求。无论靠能力、运气,还是潜规则,当我们踏入社会越深,就越会被无情地、具体地分割为三六九等,分割的标准永远是飘忽的。分割一次,心灵就受伤一次。逐渐,有人轻易地拥有了名誉、地位、汽车、豪宅;有人灰头土脸地奔波忙碌却只能果腹。于是,我们本能地反抗时间、反抗绝望。所以《老男孩》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人长大了,青春与梦想大多成为浮云,只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无法彻底泯灭内心的激情。所以筷子兄弟或自诩或自嘲为“老男孩”,以表示他们过去有过梦想,并提醒自己现在仍然有梦想。

 

  怀旧是一种情绪,它只有贴牌到具体对象上,才能完成商品化过程。显然,怀念幼儿园老同学、村里的小芳、外婆家的阿猫阿狗是没多大商业价值的。事实上,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成长记忆,而他们构成的共同记忆,就成了一个时代的普遍图景。这些共同记忆很可能寄托在具体的某个人身上,比如某位大众偶像,专门做好事的雷锋,唱摇滚的崔健,打乒乓球的邓亚萍等。然而,促成我们怀旧这些偶像并非简单地因为一个时代的变迁。1980年代兴起的那批偶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并且在当前维系人们的怀旧情结,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1980年代中国社会没有一个健全的偶像生产机制。偶像并没有商业化,他们往往依附于其他职业,一个偶像的背后还存在着多种身份,比如军人、文艺工作者、工人等。其次,传播渠道窄。一个社会只会为少数几个人提供舞台,这几个人即便再平庸,也因为有传播渠道的保驾护航而成为大众偶像。怀念当年的偶像还在于,当前社会已有一个成熟的偶像生产体系,偶像消费已经司空见惯,其生产流程,如同社会学家鲍曼所说到的那样,采取的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影响和迅速过时”的模式。偶像不再具备天赋或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一个人能否成为偶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后公司的策划运作。今天所谓偶像,充其量是围观群众瞬时聚集所衍生出来的结果,它已经不具备过往的权威性和优越感。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开始怀念过去的偶像,与其说是对某个人恋恋不舍,不如说是因为怀念一种纯粹,一份执着。


  商品化时代的怀旧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而商家则怂恿怀旧的人说:生活在过去。让我们怀旧的时代,是坏时代,现实冰冷、未来迷茫,我们籍怀旧聊以自慰;让我们怀旧的时代,也是好时代,至少我们是清醒的、自由的,我们可以选择尊崇的人、事、物。然而,不管时代究竟是好是坏,这毕竟是我们生活的当下。我们可以埋怨,可以偶尔停滞,但无法穿越,回到向往的过去或未来。那么,入世的做法是,理智地拨开与怀旧有关的商业迷雾,理解当下,积极前行。这样做也是为了若干年后我们可以更好地怀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