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暖的《家庭》助我们《赢未来》

(2010-10-04 16:34:58)
标签:

河浦

赢未来

家庭

宋体

后来者居上

杂谈

分类: 专栏

 

    四岁半的女儿最近迷上了一套幼儿百科知识系列丛书,这套丛书是由家庭期刊集团《孩子》杂志社策划的,碰巧被外婆从超市买了回来。

 

   “老爸,原来这是你们同事写的呀,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呢。”

    女儿稚嫩的童声里满是喜悦与自豪,她知道,《家庭》不仅跟爸爸有关,也跟她有关:她曾准确地从陈晶姐姐的抽屉里摸出零食,她曾在办公室里的白板上愉快地涂鸦,她迷恋19楼豪华会议厅里的舞台,她期盼下一个儿童节、因为阿姨们会为她准备礼物……

    一个让小朋友都倍感自豪的企业,你说是不是温暖如春?

七年前,我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家庭》;五年前,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四年前,女儿来到我家……我的生命元素基本齐备,该回馈“母亲”了。

    天底下,母亲既希望子女守候在身边嘘寒问暖,更希望他们在摔摔打打后,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2010年初,过完33周岁生日,我离开了《家庭》下半月版编辑部,正式开始了《赢未来》的创刊准备。《家庭》和家庭人一直恪守用心感动亿万家庭的理念,《赢未来》一脉相承,关注青年群体的精神成长,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和社会,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带着“母亲”的馈赠和祝福,我带着新组建的团队上路了,然而我并不轻松,我深知,任重道远,需要一路披荆斩棘;我清楚,即便再努力,一本新刊的成功率也不会超过10%;我明白,一旦失败,“母亲”虽然不会打我骂我,但我却失去了面对她的勇气和报答她的机会……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退怯。

    2010年3月15日,《赢未来》团队进驻位于越秀区新河浦四横路14号2楼的办公室。从1990年至1999年,这个地址一直出现在《家庭》的版权页上,很多读者不会陌生,甚至还往这里寄过信,并得到过家庭人热情洋溢的回复。新河浦是广州的风水宝地,附近有中国三大会址,民国初期的欧式建筑,绿树成荫的巷子,静谧而怡人,华丽得低调。家庭人曾经在这里创造过无数辉煌,大师刘海粟题写的“家庭杂志社”牌匾至今还悬挂在门厅外侧。进驻后,我们自己动手安装网线、布置电话线,打扫卫生。当天,我召集这群80后的孩子开会:在座的各位可能没看过《家庭》,但你们的父母一定看过,他们也许曾用从《家庭》上学到的方法教育过你们,对这个伟大的品牌,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前辈们曾经筚路蓝缕,用心血和智慧将《家庭》培育大,今天,我们站在前辈们的肩上创业,对他们,我们应该心存感激;28年前,前辈们挤在一间借用的办公室里,用不到10万元起步资金创造了奇迹,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功?

    然而,再健康的孩子,也不可能一出生就疾步如飞;准备再充分,《赢未来》也不可能一出刊就一纸风行。这是市场规律,却不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借口。我要让《赢未来》每期都进步,惟有这样,别人才可能逐步认同我们、对我们有信心。于是,在创刊宣传期间,我拟了这样一段广告语:“我们正在发育,每天都不一样;赢未来,成长给你好看。”这既是我们的现状,更是我们的态度。

    2010年8月30日,《赢未来》9月刊上市了,这是《赢未来》公开出版的第三期。我们承诺的不一样,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有一位北京的老领导还特意快递给在美国留学的外孙。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对编辑们苛刻到了极致:第三期杂志中,有50多幅人物照片,我要求每幅照片的服饰都是夏装,不能是秋冬装;我会因为一句话的表达习惯问题而跟同事较真,我会因为某个广告页面不美观而拒绝刊登……其实,做杂志就是做创意、做细节、做形象、创品牌,采访资源是开放的,你能拿到的,别的媒体也可以,《赢未来》凭什么后来者居上?

   《赢未来》不只是一本杂志,而是一群人通过一本杂志传递一种精神影响另一大群人,这种精神就是,认真、负责,不悲观、不怨天尤人,有方向地积极前行。

    这其实也是《家庭》及家庭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正所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

来源:《家庭》2010年11月   

                温暖的《家庭》助我们《赢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