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的“和尚”就是不一样

(2010-09-29 14:32:45)
分类: 专栏

             北大的“和尚”就是不一样
    我们这个社会处处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名校和名庙看起来就很般配。2010年9月,“北大数学才子、2010届本科毕业生柳智宇进北京龙泉寺当和尚,还拒绝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邀请……”原本普通的一例大学生就业个案,贴上几个标签后,马上新闻点四溅,平面、网络媒体纷纷跟进,普通报道还不过瘾,做深、做透、直到做出娱乐味道来才罢。中原大和尚释永信主持的少林寺火了,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康庄大道;西南重庆的李一道长也曾将缙云山的两座道观经营得仙名远扬,风水轮流转,原本只有区域性名气的龙泉寺名扬四海了。该寺方丈学诚大和尚求贤若渴:呼吁外界尊重小柳的选择。而该寺庙一位工作人员喜形于色地告诉去探访的记者,尽管小柳还没举行加盟仪式,身份还是居士,但他已经比居士更近一步了,相当于“近士”。报道多了,解读也非常多,主流解读是:北大才子是有出家传统的,他们天赋异禀,包括柳智宇在内,北京禅学社有三任社长出家了;柳智宇是有理想青年的代表,“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凤凰网标题);而柳智宇的高中班主任起初坚决不相信,后来却肯定地告诉记者,这孩子一定会成气候,柳智宇是个有想法的人,他将来也许会为佛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外界这么善意地分析,柳智宇的父母却很心痛,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麻省理工学院也很不解,我们什么时候主动给他发过全额奖学金?

    而在各类采访中,真正的主角柳智宇却一直没有出现。

    就像恋爱中的男女主角常用的那句话:为什么最后一个知道的人是我?

    20出头的80后小青年,为什么就不能因为感情受挫、对前途无望、或看重寺庙的发展前景而做出这项选择?

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传播环境,媒体功利化的议程设置限制了我们的思考空间。在技术上,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七亿多网民,将近4亿手机用户,大家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新闻,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发布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传递资讯畅通多了,沟通也更有效率了,看上去,个个都是知情者;实际上,信息伪装成知识将我们撑成了胖墩,我们变得越来越无知,像洋葱那般,外表光鲜,剥开来一层又一层,可里面却是空心的……

    为什么如此?这跟我们的微阅读氛围有关:知识信息化、信息碎片化、娱乐化,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以段子的形式发布和阅读知识时,我们会逐步忽略事件背后的逻辑、会停滞对真相的思考与追求。

    微阅读,是一种伪阅读、一种自我安慰的阅读,这是一种危机。一个民族,如果大多叔人沉迷于微阅读,并以为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正常学习方式,那对于整个民族智性的提升,是非常有害的。

   赢未来>201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