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5日

现在在中年人中间组织一次集体生活,真比讨饭还难。
中年人的集体生活
文/圈圈
http://s15/mw690/001U4OqOgy6Lg3tgKVo0e&690
“宅”这个词一面世就带着冲撞集体生活的意味。或者说,它就是集体生活的破坏者。
随着年纪和体重的同时增长再加上越吃越见过世面,现在在中年人中间组织一次集体生活,真是比讨饭还难。
十多年前我刚来广州那会,活跃地像蹭蹭乱蹦的一枚大力牛肉丸,晚上十一点多上床睡觉了,接到小伙伴们出来一起宵夜的电话,都是眼睛还没睁利索,就摸索衣服披上就出门拦的士奔目的地,对吃啥和去哪一点不挑拣。现在,无论在哪,人类都像被手机绑架劫持了一样,没WIFI的地方,灯光不好,不利于拍美食的地方,人们对之都情绪不高。好像人心一夜之间就涣散了。非想组织一群人吃饭,得按照运作项目的思路:先找各种即时聊天工具问问大家,最近啥吃腻了,已经吃腻的东西绝不考虑;然后是考察吃的内容,那儿必须至少具备一样新鲜玩意,要有特色;然后呢,如果没有仁慈的人出面负责车接车送,还得根据大家上班的地理打动人心的借口,就是商业上叫“卖点”的东西,你都张罗不出能坐满四张凳子的饭局。要是朋友圈没几个依然保持着活跃灵魂的人,集体生活真有遁于无形的风险。
好在,我这里是广州,物质生活总花样翻新,你昨天刚决定隐退出江湖,今天就有人告诉你哪又出来一种新鲜吃食,这类信息让你实在无法离开组织自行在家闭关。在广州组织一次饭局的成本也不高,大小饭店像北方长街上的白杨树一样密集,隔几步就一个。稍微多关注点消费信息,总有亮点让你把那些因为肥胖而赌气不出门吃饭的朋友给诱惑出来。
不得不赞美广州饭店的这点德行,总能按周按月推陈出新,不停翻新菜牌,还把主打的特价菜醒目的做成牌子放门口,透着让你好好吃一顿的诚意。就是KTV这类没啥特色吃食的地方,也不断更新促销信息:这周200元包唱到凌晨三点,下周一个小时只收60块钱。我们公司楼下一个客家菜新开业,门口巨幅广告牌上写着:今日特价,烤乳鸽13元一只。这个消息真管用,很多人奔着乳鸽而来,坐饭桌前把乳鸽数量确定好后,顺便再点他们家98元一斤的马鲛鱼。人家生意没亏,你也吃的乐意。
广州夏天热,很多人晚上不好好吃饭,一到了半夜就都给饿出来了。广州是一个随处都可以宵夜的城市。宵夜价便宜的让外地人都惊呼:这咋跟不要钱似的。如果是在荔湾区万福路和北京路南这样的地方吃宵夜,人总跟火车站似的,常年爆满,运气好的还能在宵夜时用到老字号那很怀旧的鸡公碗。
广州集聚了最会做生意的生意人,总有办法治疗你的“宅”。和其他城市相比,大概广州中年人的集体生活会消散的慢一些。即使中年们的集体生活真的淡了,老年时又有一个新的峰值,你看早晨去饭店喝早茶,一餐厅慈祥的白发:等我们老了,还会因为吃,再聚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