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在校一直是个听话、乖巧很受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可是儿子在家里确判若两人。思想懒散,行动缓慢。不知道是我们家长的教育问题,还是孩子有了叛逆期。
今天早上发生了“悲痛”的一幕。
事由昨晚开始:每次放学回家的儿子进门就懒在沙发上很久。这次妈妈催促他应该先完成作业,儿子不理会我,更没心思做作业。结果,进了书房坐在椅子上继续“发呆”。妈妈急了,再次提醒他快点完成。儿子还是不听,动作如娲牛般,嘴上还说:“老是让我做作业,真不想做。”把妈妈给惹火了,“难道你不想读书了”。孩子嘟着嘴巴任然把我的话当耳边风。
晚饭时间到了,儿子在嘟嘴中吃完。妈妈也很矛盾,知道孩子这样的饮食是不健康的。可实在是没办法啊!儿爸看在一旁,没有多话,只提醒孩子快点吃完去完成作业。
等我再次走进孩子的房间,发现儿子已经靠在书桌上睡着了。我试意想把儿子叫醒,又一楞可怜的儿子是真的很累了吗?但看看书桌上的作业一片空白,还是嚷着嗓门:“我们去图书馆了,你不醒来,就把你留在家里。”儿子一听马上一跃而起,喊着也要去。显然儿子没有正真的睡着。这时正好家里来了客人,原来是儿爸的师兄,兄弟俩好久不见一下子说开了。看来去图书馆得取消了,儿子感到很失落,又无精打彩起来。家有客人妈妈也不敢大声对孩子呵斥,急促地催他早点完成作业,至于课外的作业就不要求他完成了。这一下两下时间很快过八点了,终于儿子在不情不愿的情况下完成了作业,但他的心情是不悦的。算了,睡觉吧。又在催促声中儿子睡下了。
回过头来我看孩子的作业,其中用“最”字扩填三句话。发现儿子原先写着“我最喜欢爸爸和妈妈”,情型之下,擦掉了,改成“我最喜欢外婆,“我最讨厌妈妈”。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的儿子已不在是小毛孩了,他已渐渐走向少儿,他有思想,有爱恨了。我们的一举一动,连说话的口气都影响着他。我怎么也没想到才不到七周岁的孩子尽有如此地叛逆萌发。晚上我展转反侧,反思着自已对儿子的教育。
早上醒来,已是六点五十。儿子还在睡,提醒他快点起床上学要迟到了,但还是不肯起,也许是妈妈我每天负责他的起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变成了现在不能独立,不是不会,而是依赖。
这时号爸终于起了火星,一看儿子还是嘟着嘴巴。猛得拖起儿子,狠狠地打了孩子,还把一本练习本给撕了,叫儿子不用去上学了。显然,儿爸是把昨晚母子俩发生的和今早上的发生的联系在了一起,想狠狠地教训儿子一番,结果确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孩子哭泣着,乖乖地去完成早上的洗刷牙,吃早餐。
妈妈很反对儿爸用打的方式来教训儿子。妈妈小心地维护着孩子,可结果还是受罪了。妈妈不想给儿子产生恨意,因为从小孩子的心理会认为我们不爱他了,不喜欢他了。事后,妈妈努力着把刚才的局面解释给儿子听,上学的路上,妈妈对儿子说了很多。儿子似乎明白了,点点头。
亲爱的儿子,妈妈爸爸是很爱你的。妈妈是想慢慢放开手,让你自已独立起来,而不是妈妈整天帮你起床。还要盯着你的作业。当然你也有很多非常棒的表现。但你在家也要像学校一样有好的表现,要知道你在班级里的表扬排名是第一。而不是在家什么都让妈妈给你弄好。儿子啊,爸爸打你是他不对,但爸爸对你说的话是对的。对你的要求也是对的……
打在儿身上痛在娘心里啊。希望通过这次挨揍的教训让儿子能够明白。
通过儿子的这次受打之事,也让妈妈也明白了一些教育问题,最主要的孩子在家的独立和自律的问题。
翻阅过资料说有些习惯不是等孩子完了小学,进了初中后再去培养,而是从开始学习起就应该建立的。而我们往往再很多年后发现这些问题,然后再花很大的精力去改正它。与其这样,不如从现在开始,我们坚守一些“细小”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
你是否做好了独立的准备?从小你饭不用做,碗不用涮,衣裤鞋袜不用洗,丢了东西父母给你想办法,不小心做错事父母给你承担后果,生活的一切都依赖深爱你的家人。到了初中,你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因为父母不会时刻在你身边。相信我,因为你是一个整体,解决不了这些细节的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你的主营业务——学习。——生活能力看似隐性的,实则影响的面太广了,就要从小培养。
你是否有足够的自律能力?“好学生都是自学出来的”。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中,你是否能约束好你自己,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在“学习、运动、游玩、交友、打游戏、个人生活问题”中,有效控制住自己想偷懒,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运动争抢斗狠,游玩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心理。——自律永远是自主的前提。
你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健康的身体永远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如果你习惯不好,健康迟早要来监督你。没有健康,没有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时间就会一大把一大把的荒废。
回想自已教育孩子远远不够啊!好好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