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穴位古人之最爱也,求之不已,我以为地理穴位不过是自然山水中能量容易聚集不容易散失的点而已,山环者用以防范风沙散气(对人有益的阴性能量),这和美女们爱擦防水霜差不多,水抱者氺要静缓而舒也,其作用不外使环境稳定,使对人有益的阴性能量聚集起来,同时把所谓污浊之气及时排除掉。
胡泽华
夫穴者,天地氤氲之精,山川自然之妙。点穴须识自然二字,若有一毫勉强,则非穴矣。如首之有髓,如卵之有黄,辨之有毫厘之差,失之则千里之遥。
《神宝经》:毫厘之谬,如隔万山;尺寸之违,便同千里。大抵山有立眠坐之三势,穴有天地人之三停。
《泄天机》:一个星辰有三势,立眠坐各异。立是身耸气上浮,天穴此中求;眠是身仰气下坠,地穴如斯是;坐是身曲气中藏,入穴最相当。欲识穴情,先观山体,仰势之山气坠,穴宜低求;立势之山气浮,穴宜高作。
《立锥赋》:星辰耸者,天穴高结;势如偃仰,穴居低下。
《寸金赋》:势如偃仰兮穴居下;势急脉大者,穴其缓处;势缓脉缩者,穴其急中。
《道法双谭》脉大雄勇者,病于气急,当闪其煞;脉大峡长者,病于气缓,当凑其急;脉太短缩者,病于气微,当乘其盛;平和则当心中藏;粗雄则就协旁立。
《穴情赋》:粗雄带侧寻侧脑,则详其侧处;正体则审其正中。
《道法双谭》:正面取中,仄面取角,边死边生则挨生,边急边缓则就缓。
《发微论》:有气者为生,无气者为死,脉活动者为生,粗硬者为死,龙势推左,则左为生右为死;龙势居右,则右为生左为死;瘦中取肉,则瘦处死,肉处生;饱中取饥,则饥处生,饱处死。
《金函赋注》:贴身砂先到为生,后到为死;两边界水紧处为生,宽处为死;穴中厚边为生,薄边为死;点穴要挨生处三分是挨生气,出死气也;脉阔形扁当扣其弦;股重钳深当倚其成。
《穴情赋》:扁大临弦出。《道法双谭》:脉大扁阔者,病于气散,当扣其弦。
《达僧问答》钳坡深而股重,取其节;气倚其盛大,龙从左来穴右落,龙从右来穴左安,龙从横来穴直藏,龙从直来穴横受。
《疑龙经》:龙从左来穴居右,只为回来方入苜;龙从右来穴居左,只为藏形如转磨;又曰:横龙却向直中扦,直龙却向横中处;平地阳有余而阴不足,起土处为真;高山阳不足而阴有余,落坪处最贵;既详本山之势,再观四方之情,四山耸则穴高;四山伏则穴下,四山高则畏压;穴当高四山低则畏风,穴当下;朝山伏则穴下;朝山耸则穴高。
《疑龙经》:真龙藏倖穴难寻,惟有朝山识倖心;朝若高时高处下,朝若低时低处斟;朝山近,则穴高;朝山远,则穴下;龙虎低,则穴下;龙虎高,则穴高;左右低时在低处;左右高时在高冈。
《董氏》曰:龙虎低则避风,就明常扦地穴;龙虎高则避压,舍明堂寻天穴;龙有力则倚龙,虎有力则倚虎。
《范氏》曰:龙强安穴必随龙,虎强安穴必从虎;虎先到则倚虎,龙先到则倚龙;龙逆水则倚龙,虎逆水则倚虎;龙包虎则穿虎,虎包龙则穿龙。
《胎腹经》:若见左砂抱右,则以棺脚收拾右、砂右水不走;若见右砂抱左,则以棺脚收拾左砂、左水不走;大抵取先到堂者收拾。
《经》云:到头赶取二龙水,便是富豪地;龙直虎弓穴居右畔;龙弓虎直穴居左隅;龙直虎抱则生气在右,故穴右;龙抱虎直则生气在左,故穴左;左单提则左挨,右单提则右插;堂水聚右则右插,堂水聚左则左挨。
凡立穴,须看明堂水聚何处?聚于左,则穴居左;聚于右,则穴居右;聚于中,则穴居中。所谓:真龙聚处看明堂是也。水城抱左则左挨,水城抱右则右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