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写过一篇外孙女小悦悦与她的小闺蜜孜孜友好相处的博文,希望他们友好相处下去。其实,这只是作为局外人长辈的一厢情愿,小朋友之间有她们自己的相处方式,也有她们的无奈和受“两权相利取其重”的驱使。
小悦悦和孜孜结为要好朋友好几年了,在小区玩耍时是形影不离,或者两个人玩,或者她俩跟一群人玩,但如果有一个人不玩了,另一个也不玩了,就她俩玩。她在楼上家里看到另一个在外面玩了,另一个也会下去一起玩,偶尔也有“第三者”试图插入,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正可谓“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但在这个暑假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小悦悦偶尔几次朝我要几块钱买东西,拿到钱后,就跟一个四年级叫“美琪”的同楼邻居女孩一起去买东西,有时候孜孜也一起去。我想,美琪这么教小悦悦买东西可不好,我得多观察一下。一来二去的,我发现是美琪总给悦悦东西,而悦悦需要礼尚往来,就朝我要钱买东西给她。再后来,感觉美琪给悦悦东西,是为了“拉拢”悦悦跟她好,而悦悦这边还有闺蜜孜孜,于是小悦悦就撮合三个人一起玩。但是孜孜跟美琪并不太合得来,时间长了,一个要拉小悦悦,一个要留小悦悦,小悦悦也是左右为难。美琪和孜孜不在一起的时候,小悦悦可以和她俩分开玩,如果三个人在一起,就不好玩了,尤其是跟一帮人玩的时候,孜孜如果不玩了,小悦悦还跟美琪她们继续玩,孜孜就不愿意了。
那次孜孜玩着玩着就不玩了,一个人独自在吊床上看小儿图书。我问孜孜奶奶:孜孜咋不玩了?她说她自己看书呢。孜孜奶奶一直带她,应该发觉孜孜悦悦美琪之间的关系了,人家也不好说啥,而我只是偶尔带悦悦才发现出端倪。后来小悦悦上楼吃饭,然后下楼去英语班上课,看到孜孜仍然一个人躺在吊床上闷闷不乐,悦悦就悠几下吊床,哄孜孜开心,孜孜仍然高兴不起来,我当时也感觉她俩是不是闹不愉快了?
昨天晚上我接小悦悦放学,小悦悦看见孜孜奶奶在等着接孜孜,因为孜孜三年级,比小悦悦晚放学十分钟。小悦悦跟孜孜奶奶打过招呼我俩就走了。我刚骑上电动车,小悦悦说:“我们跟孜孜一起回家吧。”我说:“她不是跟奶奶走回家吗?”悦悦说:“我站在你前边,让吱吱坐在后座上,我们一起回家玩,她奶自己走回家。”我看得出悦悦为了维护跟孜孜的友谊,是在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真是用心良苦啊!我只好答应她的要求,骑电动车时在人行道上慢慢走,注意安全就是了。当小悦悦跟孜孜奶奶说了后,孜孜奶奶说:“孜孜放学要跟她们班两个女同学一起走,还要在同学家的小区玩一会儿再回来。”小悦悦只好失望的跟我回家了,是的,上次孜孜奶奶就说过,孜孜跟同学一起玩,然后再回家。这也许就是孜孜作为失去悦悦这个闺蜜的自我补偿,自愈之举吧。晚上,悦悦吃完饭下楼和小朋友玩,后来美琪也出来了,见到小悦悦又搂又抱的,亲密的不行,就像当初孜孜和悦悦一样。后来,孜孜跟奶奶回来了,她先往自己家走,后又拐回来到悦悦跟前,也许孜孜奶奶跟她说了“悦悦要等她一起放学”。这时悦悦正在跟小朋友跑着玩,见孜孜过来了,就对孜孜说:“走,我们跟美琪一起玩去”,小悦悦说完就跑了,但孜孜没有跟着去。悦悦是“跟着美琪和大家一起玩”,孜孜是“俺俩一起跟着大家玩”,这就看出俩孩子行为方式的不同了。小悦悦说:“孜孜那天使劲踹着木板子。”用大人的话,应该说成“孜孜发疯一般揣着木板子。”这在小悦悦看来是不常见的情况,所以她才对我们说。我想,这应该是孜孜在小悦悦面前的一种发泄方式,以表示对小悦悦跟美琪在一起的不满,或者是对自己无力扭转小悦悦跟美琪在一起的现状的自虐,即舍不得小悦悦,又恨自己无能为力。
美琪有美琪的优点,她性格更随和一些,态度更温柔一些,有点大姐姐的引领作用;而孜孜有孜孜的特质,她更执着一些,更敢爱敢恨一些。她们都有小悦悦值得学习的地方。她们能玩到一起更好,如果真的玩不到一块,那么小悦悦只能“两权相利取其重”,选择美琪了。从小悦悦发展的角度看,她是需要成长的,而成长需要陪伴,更需要引领,这样才能更快进步。而美琪的性格温柔,有大家闺秀的气质,能协调孩子们一起玩起来,跟这样的小伙伴一起,也是有利于小悦悦成长的。
而作为长辈的我来说,只能远远的欣赏,静观其变,只要不出大格,就不去干预。孩子们就像野生动物一样,即需要人类的保护,更需要按照她们自己的人生轨迹成长,不到万不得已,大人们不要干涉他们的事情,她们自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她们总是要成长的,自己的事情终归要自己做。
人的一生,分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与自己同行的人。而下一个阶段,又会有新的同行人加入,还会有人退出,退出不是忘却,而是人生中的一段陪伴,将以记忆的方式保存在大脑里,这很珍贵,也很难忘,就像有个歌词中写的:“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虽说“友谊的小船,谁翻就翻了”,但友好的印记,已刻在骨骼里,融化到血液中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