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无完人。
大部分人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是相貌身材,或者是智力人格,或者是其他方面。有些方面可以修行,有些方面可以调理,但有些则是板上钉钉,朽木不可雕也。那么怎么办呢?有的可以靠美容,有的可以靠增高,但这些也需要有底子的,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改进,听好了,是改进,不是飞跃。还有一种方式为人们普遍接受:这一代不行了,那就寄希望于下一代,即通过婚姻的方式改变下一代的基因,让自己的后代不再重蹈覆辙,使其在各方面都能超越自己。
具体操作方式就是,相貌丑陋的有钱人找个白富美的结合;身材不高但有才华的找个头高、体型好的结合;智商欠佳但家境殷实的找个高智商高学历的结合,等等。但基因这个东西,它不是人为可以控制得了的,也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是随机产生的,就像生男生女一样,所以有些情况就会事与愿违。特别是在80、90年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时代,男女俩人一旦结合,孩子究竟随谁,谁也说不清。如果后代随了父母双方的优点,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优生优育的幸运儿了,但可是,如果随了父母双方的缺点了,那么就令人沮丧,有些“尴尬”了。比如:具有高学历、事业有成,但相貌平平身材不高的男子,找了傻白甜的女士,结果孩子偏偏是相貌随爹,而智商却随娘。事情没有往父母期待的方向走,虽然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这个,就是试图通过婚姻改变基因失败的例子。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那就恭喜了。
哪个父母都想优生优育,既然一不小心没有优生好,那就勤能补拙抓优育吧,试图靠着后天的培养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但有的父母不但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而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所以他们要按照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孩子。他们用自己的狭隘的格局和短视的眼界来管教孩子,结果把孩子框住了,困住了,攥住了,孩子永远也跳不出父母划定的圈子,逃不出父母的手掌,永远生活在父母所认知的范围内,一生一世也不会超越父母。这样的父母,即使是个成功人士,但孩子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都与父母那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了,孩子不太可能照着父母曾经走过的路再重新走一遍的。
做父母的要有自知之明,孩子不是只属于你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也有社会属性。在孩子眼里,你也不应该是唯一,不应该是标准,更不应该是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偶像。